滚动资讯:

湖南日报丨新邵县陈艳玲:从邻家小媳妇成长为“女粮王”
发布时间:2021-11-24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 肖霄 杨能广 刘艳

     新邵县陈艳玲流转土地5026亩,年季节性用工200人以上

     ——从邻家小媳妇成长为“女粮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霄 

通讯员 杨能广 刘艳 

11月19日上午,趁着晴好天气,新邵县食安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艳玲,驾车前往隆回县城的一家大米销售点补货。

“现在每天都接到县城各销售点的补货电话,每天送出大米8吨以上。”陈艳玲对记者说。面容清秀,说话轻言细语,陈艳玲看起来就像一个邻家小媳妇。

近两年来,她相继流转土地5026亩,年产稻谷2000余吨,成为新邵有名的“女粮王”。公司每年季节性用工都在200人以上。

“我小时候根本看不到荒田荒土,巴掌宽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陈艳玲今年32岁,娘家在新邵县龙溪铺镇山区,人多地少,土地金贵。后来,陈艳玲嫁到了该县小塘镇马埠江村。

小塘镇和邻近的新田铺镇,田土面积宽广,石马江贯穿全境,粮食产量高,被称为新邵的“粮仓”。然而,近年来,随着种田效益的滑坡和打工潮的兴起,田土大片荒芜。

“家乡需要人才,乡村振兴需要技术,既然我有能力为何不回去做点事呢?我就不信凭着这么好的耕种条件,种田搞不出名堂。”2018年,在广州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任中层管理人员的陈艳玲,萌生了回乡搞农业的想法。

2019年,陈艳玲辞职回乡,在小塘镇的3个村流转土地428亩,当年收获稻谷26万公斤。初战告捷,2020年,她又流转小塘、新田铺两个镇10多个村的3000亩水田,收获稻谷150万公斤,“女粮王”的称号也不胫而走。

陈艳玲先后投入350多万元,添置插秧机3台、旋耕机6台、抛秧机3台、育秧流水线1套……农忙时节,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精准高效作业,省心又省力,不仅公司种田实现现代化,而且为周边粮农提供机械服务。

在稻谷储存方面,陈艳玲在粮库安装上了摄像头和粮温传感器。“有了这些可以远程监控的‘千里眼’,粮库温度可常年控制在25℃以下,保证水稻的含水量在13%,粮食管理‘看得见’。”陈艳玲说。

“现在的人嘴巴有点‘刁’,普通大米市场变小了。”陈艳玲介绍,为推动大米转型升级,她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采用“稻鸭共生”种植模式,全部种上了荃优丝苗、银优丝苗等优质水稻品种,深受消费者好评。

2020年,在县商务部门和农业电商惠农网的助力下,陈艳玲对“稻鸭米”进行品牌升级和营销策划,注册了“马埠江”和“石马江”两个商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销售。同时,租用新田铺镇原老粮站,新建一个具备年加工大米1.8万吨能力的大型大米加工厂。

今年5月,陈艳玲丈夫毕长相也从广州返乡支持她的事业,主要负责机耕队伍管理,并借助网络平台做好公司稻米的推广和销售。

今年,陈艳玲共流转土地5026亩,覆盖小塘镇、新田铺镇和巨口铺镇3个乡镇。据统计,早、中、晚水稻总产量达2700吨左右,已全部归仓,目前大米销售收入超600万元,稻谷销售收入达70万元。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