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新宁古城景观文化概要及价值运用
发布时间:2021-09-18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金城书院古城文化课题组

新宁古城景观文化概要及价值运用

金城书院古城文化课题组

  中共新宁县委书记邓涛在中国共产党新宁县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实施文化溯源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将军文化、楚勇文化、舜帝文化、书院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加快恢复夫夷古八景、夫夷侯国古城等文化遗址,打造一批具有新宁印记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

  2021年6月8日,邓涛书记在金城书院考察时指出:“金城书院首先一个任务,就得担负起对书院文化、放生阁文化和夫夷古城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任何部门来做,没有书院来做有优势。下一步政府要修防洪堤,外围需要传承什么?恢复什么?包括码头啊、亭阁啊,该立碑的就要立碑,该写字的就要写字。”这既是对金城书院的重视和信任,也是金城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为落实新一届县委的战略决策,全力打造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深入推进城旅融合、文旅融合进程,深入挖掘新宁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精选一批凸显新宁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发掘和保护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城市景观,形成独具新宁特色、主题鲜明凝练的夫夷古城文化名片。为此,金城书院成立“夫夷古城文化”课题组,通过收集整理史料、走访知情人士、考察实物遗存、文史学者研讨等形式,对新宁老城区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认真地梳理,并对具有挖掘保护、传承利用价值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为老城区改造及沿江风光带建设的文化景观打造提供参考。由于史料缺失、遗存久圮等原因,纰漏在所难免,欢迎各界批评指正。

  一、新宁古城标志性文化景观

  (一)新宁古城胜地与“八景”。

  明万历三十四年修纂的《新宁县志》所收录的新宁胜地,被称为"资南十景",分别是:崀笏朝天、帽山占雨、溪洞晴岚、烟村古道、石幕扁舟、崖流瀑布、花渡春风、莲谭夜月、桃李宫墙、平沙柳浪。原只有八景,知县沈文系新增了“桃李宫墙、平沙柳浪”二景。清光绪十九年修编的《新宁县志》中又新增了“放生晚眺、金城霁雪”二景,称之为夫夷十二景。建国后上世纪九十年代编纂的《新宁县志》保留了夫夷十二景的说法。认同比较一致的古城八景是:

  【莲潭映月】 县城放生阁下侧,北去的夫夷江于此折向东流,江水回旋,汇成三四亩小潭,潭中荷叶覆盖。皓月当空,泛舟潭中采莲,香风阵阵,令人陶醉。清道光重辑万历《新宁县志》卷之五“山川”载:“莲潭,县北数武,石崖下有潭,深千尺,溁洄澄澈,宋周茂叔采风入宁,与绅士觞咏泛莲于潭。”有学者说,周公觞咏莲潭,《爱莲说》脱口而出矣。

  明代御史曹一夔诗曰:“潭泛青莲旧有名,又怜明月碧潭生。珊瑚抱弄寒空影,不断春风夜太清。”

  【放生晚眺 】 县城犁头湾山顶,原名乐山,山势险峻,古木参天,绝壁之上,原筑一凉亭,每当日落黄昏,夕阳斜照,凭阁举目,但见田野稻浪滚滚,金岭如黛,夷江如带,江中白帆点点,城里店铺逶迤,人头攒动,好一派黄昏夕照景象。

  【桃李宫墙 】 明万历年间,新宁知县沈文系于新学宫前(即现县政府大院后)植桃李千余株,花开时,桃红李白,粲然若锦,令人赏心悦目。沈自作诗云:“乞得名花手自栽,十分春色向阳开。应得大厦须梁栋,磊憔纷纶尽楚才。”

  【白亭夕照 】 一说此亭为纪念秦白起攻楚代郢,定巫黔中郡,取道新宁于此处渡河;一说为纪念昔贤白善曾居此而名。该亭为木构四方两层,前庭后室,占地147平方米。一层有固定座板,供过渡人乘凉休憩,前檐有斗大白底金字“白公渡”横匾,上层四面窗棂中供木雕白起神像,左右为厢房,前檐间有“水天一色”匾。全亭雕花朱漆,古朴典雅,在夕照中隔江观览,亭及水中倒影夺人眼目。

  【花渡春风 】 位于县城王家渡口一带,阳春三月,长堤柳岸,繁花似锦,满江花月,如入缥缈仙境。清代知县牟国镇诗赞:“曾传花渡在城东,花里行人渡口逢。若使满城常似锦,四时无日不春风。”明代御史曹一夔诗曰:“山城谁挂锦为丛,万树桃花映水红,落日晚霞成一色,迷人渡口问春风。”

  【平沙柳浪】(又名长堤柳岸) 在白公渡桥下方中沙洲一带。古时这片沙洲边有数里槐柳林,林边有木桩长堤,春来柳丝摇曳,槐叶婆娑,黄莺、白鹭穿梭其间,隔江相望,一堤翠绿,水陆景物相映成趣。明代诗人何士域诗云:“半江春色匿垂杨,摆雾摇烟浪影长。最爱沙头双白鹭,穿梭黄鸟共飞翔。”

  【层岩瀑布】 县城北对河一高岩上,有一瀑布,自山间飞流直下,水石相击,喷云溅雾,瀑分多级,远观如蜿蜒白练飞舞,近前似暴雨雷鸣。清代新宁知县明咸有诗赞曰:“掀云破石出重冈,时趁秋风故作狂,雷吼天门山欲颤,龙离禹穴势难藏。”清代新宁知县袁刘芳赋诗云:“玉峡飞龙饮涧泉,恍疑雷雨决前川,喷云溅雪三千尺,流溉资南万倾田。”

  【石幕扁舟 】 县城北观瀑渡下游,有绵延数里石山,临水一面为褚黄峭壁,似巨大幕布折叠,张悬垂挂,绝壁中有上千平方米赤褐五指手印,名曰仙人掌。月白风清之时,泛舟“石幕”江中,短棹轻歌,似神如仙。明代新宁知县袁刘芳诗云:“石障绵连一望开,时将短棹碧波来。风流赤壁情如许,满引山光入酒杯。”又清代新宁知县牟国镇有诗云:“断壁凌空夺巨流,偏宜短棹泛孤舟。岩开石幕横千尺,掌印仙人在上头。”

  (二)新宁古城历史沿革及规模

  新宁县古城(老城区)是指县城东风路与夫夷江围合区域。明景泰二年(1451年)新宁始筑土城。明成化六年(1470年),更名石城。清光绪年间,拓展到锦绣街与升平街围合区域,分城内、城外、城墙三部分,城内有11条街道、城外有15条街巷,城墙则由四门、四炮台及墙体构成。民国时期,进一步扩大到聚心街、西坪街、民主街围合区域。民国33年,日军入侵县城,其建构筑物损毁殆尽,次年按原格局重建。建国后,进一步向南沿夫夷江发展,形成“穿城一里七,围城三里一”的规模。目前,老城区面积约2平方千米,有房屋1336座,户籍人口6214人,其中常住人口约3837人老城区建构筑物的现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晚清时期的木结构房屋,主要分布在锦绣街、升平街沿线;第二类为民国至解放初期的砖木结构平房,为老城区主要房屋结构形式;第三类是近期修建的多层砖混结构的房屋,几乎都增加了建筑高度、改变了建筑风貌、突破了古城天际线。但老城区总体上保存了晚清及民国时期老城的历史格局,依然留有较多的特色古老建筑,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貌特征的城市发展机理依稀可见。

  夫夷古城呈椭圆形,至嘉庆十六年,拓广城基六十一丈。二十七年,加崇二尺,培厚一尺,为堞六百一十有九,凡高一丈八尺,阔九尺。全城开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曰“迎阳”后改为“振文”、西曰“镇远”后改为“怀远”、南曰“保安”后改为“永埠”、北曰“翼云”后改为“拱极”。东西城门相对,南北城门也大致相对,其间都有道路相通,但并不直,因此在城中形成斜十字大街。曾有民谣:“东门银子堆成塔,南门顶子挂满壁(biá),北门女子上得画,西门脚子挑百八”。

  (三)古城四门:

  东曰振文门、南曰永埠门、西曰怀远门、北曰拱极门

  (四)古城四坪:

  郭家坪:在西门下方,已被占用。

  姚家坪:在北门附近,已被占用。

  教场坪:在藕塘小学附近,已被占用。

  李家坪:在文昌阁附近,已被占用。

  (五)钟鼓楼:

  在文昌阁附近。邵阳人说“邵阳有座塔,离天八尺八”。武冈人说“武冈有座山,离天三尺三”。新宁人说“新宁有座钟鼓楼,一截跐到天里头”。

  (六)中山公园:

  在东门外万年台的西边,原金石中学旁边。当时,公园内绿草茵茵,古树林立,是人们休闲游乐的好地方。

  (七)古城四阁:

  文昌阁:在县东南数百武沙堤上,现在的老祁剧团。文昌阁旁边有一大池塘,名叫“莲池”,莲池前是文昌书院的旧址,现在的金石中学。宋朝时候,周敦颐曾经在此讲学,为了纪念他,后人把学堂后面的池塘称之为“莲池”,把前面从月光岩到放生阁的一大段江面称为“莲潭”。

  凝秀阁:在治东学宫左。凝秀阁是专为纪念李蛮牛而修建的。李蛮牛名叫李尚卿,小名叫蛮牛。河北人,曾经两度在新宁县任知县。老百姓称赞他“清如水,明如镜”。凝秀阁里立有一块比人头还高的石碑,记载他在新宁的事迹。曾经有一首童谣:“水打状元洲,清官不久留,要想清官到,只有李蛮牛”。

  放生阁:在城北半里,原名狮蹲阁,其建置与县治伊始,明季重修,掘土得古碑,刊“放生”二字,因改焉。

  大兴阁:在西关外,大兴阁是社会名流和商贾聚会的地方,现在还有大兴阁码头。

  (八)古城六亭

  周子亭:在城西南,后改为文昌祠。

  放生亭:在放生阁前。

  问水亭:在南关外得胜庙右侧,与白公亭遥遥相对。

  怀远亭:在城西怀远渡沙堤上,西门河对岸的车头村。

  白公渡亭:县治渡江而东,曰白公渡。该亭为木构四方两层,前庭后室,占地147平方米。前檐有斗大白底金字“白公渡”横匾,前檐间有“水天一色”匾。全亭雕花朱漆,古朴典雅,在夕照中隔江观览,亭及水中倒影绚丽夺目。

  金峰亭:在金紫岭,明嘉靖间建,久圮。

  (九)古城七祠:

  昭忠祠:故址在现在的东风小学附近,用来祭奠历朝死于王事的亡灵。

  忠烈祠:祭祀江忠源,建于高庙(县粮食局内)。

  武慎祠:祭祀刘长佑,在文昌书院的故址上,即现在的金石中学。

  忠诚祠:祭祀刘坤一,在西门城内的右边,今中医院的后侧面,与壮毅祠比邻。

  诚恪祠:祭祀江忠义,在县衙西面,与“武庙”对门,今人社局最里边。

  壮毅祠:祭祀邓子垣,在西门城内的右边,今中医院的后侧面。

  忠义祠:建在凝秀阁下面,箭楼边上面,故址在老财政局。

  (十)古城四渡:

  怀远渡:在西关外。怀远右渡,夫彝要津,仿怀清履洁之名,取源远流长之义。

  白公渡:自县治渡江而东,曰白公渡,《水经》所称“夫彝水”也。北自邵陵、武冈,南踰岭,至全州、兴安,行者咸出斯津。曰“白公”者,以秦武安君名。《史记》:“昭襄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伐郢、烧彝陵,迁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新宁为黔中南境,或尝取道于斯与?父老又云:“以昔贤白善居此而名”。

  花渡:在东关外。花渡春风为邑中十景之一。方春和时,花满两岸,涉斯渡者不让武陵桃花源也。风翻白浪,霞映清波,谓之非花可乎?返照入江,归云拥树,谓之非花可乎?

  观瀑渡:在县东五里。渡头有亭,以憩行旅;亭后有操舟者居守舟楫,其曰观瀑者,以对渡有岩,岩有瀑布,四时不绝,举目见焉,故以名之。

  二、新宁古城景观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深远影响

  新宁乃古夫夷侯国之地,史载2100年前,西汉长沙定王的儿子刘义封侯于兹,书屋、精庐、通商驿道均始建于这一时期,这是夫夷文化淬火、文明起步的重要历史阶段。

  时光荏苒,昔日的夫夷古城已被岁月剥蚀。悠久的文明历史的印记,少有遗迹可寻。大量的古城标识没有了,惟有一江春水向北流的悠悠夷江源源不断地延续着灿烂的楚南文脉。

  创建于北宋的谏议书院,有千余年历史。周仪周湛周钦祖孙三代俱中进士,史称“宋三周”,有“宋三周”颉顽“宋三苏”之美誉。《湖南教育史志》将周仪家族列为湖南第一进士家族。科甲之盛,闻名遐迩。谏议书院被学者誉为资水流域文明的摇篮,是新宁历史文化的滥觞之地。赓续新宁书院文化根脉的“清泉书院”,后更名为“金城书院”,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一批声震朝野的湘军将领,都是从金城书院到岳麓书院走出来的翘楚。晚清新宁出现了四品以上文武官员达241人的人才井喷现象,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湘名片提供了有力证据,彰显了书院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无穷魅力。千年书院,余绪流芳。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刘敦桢,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齐名,有“北梁南刘”之称。还有著名古文学研究专家、词人刘永济,北大教授陈贻焮,著名历史学家蒋孟引,为海峡两岸和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徐君虎。新宁还是陈毅元帅和乒乓皇后邓亚萍的祖籍之地。岩鹰拳王刘烈红走向世界舞台,岩鹰拳团队参加各类大赛为国家赢得金、银牌180余枚。“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这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山水也必将成为孕育当代和未来俊采星驰的摇篮。

  夫夷古城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城邑,至今仍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城形制,尤其是成规模遗存的明清与民国风貌的建筑,被誉为活着的历史。夫夷古城是新宁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则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最有温度的体现,是彰显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执政担当的一个标签,是新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能青史流芳的篇章。老城区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出于保护的需要,对老城区居民建房几经冻结或暂停,大量房屋未获准改建,现多已破旧不堪,加之房屋密集、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群众反响十分强烈。由于改建或新建房屋长期冻结,原住居民纷纷搬迁,老屋多租赁给社会闲杂人员居住,潜在着社会治安风险,群众意见很大。老城区改造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事关县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其提质改造已到了不容迟缓的地步。但这一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的重大民生项目,长期以来成为备受县人关注的沉重话题。可以说,老城区改造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久议未决的事项,成为几代老城区居民翘首以待的期盼,成为每年例行向外发布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活页标本,成为若干投资商不惜血本进行规划却最终不得不铩羽而归的无奈选择。犹如后汉书中陈述的鸡肋的典故,每年都将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但每年都成为折戟沉沙的老城故事。自古以来,城邑建设就是一件相当神圣的事情,是上承天道、下顺民意的立县之基,涉及到安邦长治,正名昭世。历史是有记忆的,夫夷古城是新宁历史文化的记忆载体,古城改造寄予着新宁仁人志士的热切愿望,历史将铭记迈出老城区提质改造第一步的勇者和智者。

  二则是落实旅游立县战略,打造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促进文化兴盛的得力举措。是推进城旅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塑造新宁旅游文化的靓丽名片。一个地方的文明与城郭文明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县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其城邑景观既是历史文化景观,也是地域文明景观。新宁古城有多个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遗迹保护点,古码头、古城墙遗迹、大量古建筑,放生阁临江石壁上宋朝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题写的“万古堤防”,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两度路居古城“莲潭书院”的事迹等,以及古城文昌阁的儒学文化、凝秀阁的廉政文化、大兴阁的诚信文化和放生阁的慈善文化,还有包括古城六亭所祭祀供奉的新宁历史文化名人,都是历代新宁人无以遗忘的集体文化认同,铭刻于新宁人的心灵深处,是弥足珍贵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世代代新宁人民需要倍加珍惜和呵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南大学胡彬彬教授等专家实地考察老城区后,认为新宁老城区是一块风水宝地,有很强的改造利用和保护价值。对老城区进行科学规划、修缮和利用,既能保留县城发展的脉络肌理,保存新宁历史文化的根基。同时,也是对我县旅游产品的丰富补充,可以大幅提升旅游县城品位,进一步提高我县旅游综合竞争力。因此,尽快实施对老城区改造,是落实新宁高质量发展“四新”使命的生动实践,既可以在山水园林旅游县城建设上迈出新路子,在增强历史文化集体认同感上有新作为,也可以在创造县城新的发展活力上谱写新篇章。

  三、古城改造及沿江风光带建设文化景观项目的选择

  欣闻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老城区沿江风光带(防洪大堤)建设,这充分彰显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胆略和气魄。在沿江风光带建设中如何结合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如何在项目建设中体现新宁古城经典性的景观文化元素,如何营造城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浓厚氛围?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修缮与新建并举、历史与现实结合、近期与远景衔接”的原则,实施老城区沿江风光带(防洪大堤)建设,启动老城区提质改造。沿江风光带建设须适度进行古城改造,方能较为完整地体现出新宁古城标志性的景观文化元素,基本按照原有古城形制布局恢复重建古城经典文化景观,才能达成对古城历史文化的集体认同感,整体呈现夫夷古城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景观文化遗产。

  (二)老城区的提质改造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进行规划和建设。古城内城按照“严格保护、原貌修缮、修旧如旧、复古新建”的要求,先行恢复古城东门与西门两处城门,修复西门一段城墙,拉开古城改造的架势,然后再行实施内城的全面提质改造。外城改造按照“文旅融合定位、规划功能布局、保护重点遗迹、分区开发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原有开发商的规划成果,打造风貌特色鲜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宁古城。

  (三)老城区沿江风光带建设,应在第一期工程项目中规划恢复以下文化景观,一是恢复重建金城古“八景”中的“莲潭映月”、“放生晚眺”、“白亭夕照”等自然景观,其他景观可以在风光带建设中或在恢复新建“中山广场”时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二是恢复重建凝秀阁、大兴阁、文昌阁、文昌书院(即金城书院),恢复重建怀远亭、问水亭、白公渡亭,这是古城人文景观的精华所在,可以重拾新宁人的精神信仰。三是重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陈马二公祠”东侧墙面恢复古建筑特点,“王氏宗祠”是沿岸保留下来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实物,亟需抢救性维修。刘长佑宅邸和与其一墙之隔的刘坤一宅第原前门遗址及石刻实行原址保护,增设历史名人文化墙。解放小学对面河道的老供销社段码头,不但是新宁古八景之一“花渡春风”所在地,也与历史名人刘敦帧相关联,人文价值很高。四是将原“中山公园”改建为“中山广场”,既作为老城区居民公共休闲场地,也作为今后崀山景区至县城漂流码头集散地。老城区沿江风光带建设,还应考虑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个是要考虑风光带建设以后向南延伸至景区北大门、向北延伸至观瀑城北公园;一个是考虑今后在适当河段修筑水坝提升县城夫夷江水位。

  (四)尽可能保留怀远渡口、白公渡口、黄家渡口(花渡)、观瀑渡口遗址,保留西门码头、烂码头、长码头、短码头、东门码头、黄家码头遗址。

  (五)古城提质改造在文化功能区规划中,可以考虑划分楚勇文化功能区、书院文化功能区、舜帝文化功能区、红色文化功能区等。在老城区外城范围以不同文化功能区,打造古城湘西南民俗文化、餐饮小吃文化等特色街区,尤其是在特色文化街区建设中汇聚湘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古城独树一帜的旅游文化产品。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