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隆回县:负重攻坚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1-04-3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湖南之窗  记者: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建设富饶美丽新隆回

中共隆回县委员会 隆回县人民政府

经过8年不懈奋斗,隆回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904户193935人全面脱贫,19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进入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行列。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认真听取了隆回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

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水泥路,所有自然村通公路,消灭无网络村,互联网、移动通信畅达率达100%。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百企帮百村”活动带动2.76万贫困群众脱贫,向家村从贫困村蝶变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隆回将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全面梳理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分类调整优化,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隆回样板,奋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隆回。

隆回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组织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健全稳岗就业、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机制,因村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保持现有政策、扶贫资金、扶贫力量总体稳定。

积极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大脱贫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工作力度,持续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有就业、稳得住、能致富;继续开展贫困监测,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继续整合涉农资金,持续改善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十四五”时期,隆回将以“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为目标,做大做强金银花、优质稻、龙牙百合、辣椒等重点特色产业。按照“一片区一产业,一产业一中心”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好金银花、辣椒、生猪等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聚集发展。挖掘魏源文化、滩头纸文化、花瑶民俗文化资源,以虎形山-花瑶名胜风景区为依托,做强做优隆回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负重攻坚奔小康

——隆回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2020年8月26日,湖南(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隆回县虎形山大花瑶景区开幕。 通讯员 摄

导读

隆回县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靶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同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8亿元,帮扶贫困群众近20万人,实现“户户有脱贫产业、人人有致富路径”。至2020年,全县1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霄

通讯员 陈斌 杨贵新

55904户,193935人。2013年,隆回县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县,贫困发生率高达19.4%。

几年来,该县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靶向,以产业就业为抓手,负重攻坚,精准把脉治“贫疾”。曾经的省内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隆回,打了一个脱贫攻坚翻身仗。

2020年,隆回县脱贫摘帽,并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剩余贫困人口3269户7504人全部脱贫。

干部作风硬,群众力量强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凝聚社会合力。隆回县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锤炼干部作风。

2018年5月6日,县委书记王永红上任第一天,就奔赴最边远的高寒山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仅一年多时间,足迹遍及全县所有乡镇。其间,他11次北上虎形山,访贫问苦,夜宿农家,并为小沙江猕猴桃代言……

隆回县先后开展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同吃住同劳动同谋划”等活动,凝聚党心民心和矢志打赢脱贫攻坚的正能量,掀起干在一线、干在一起、干出一流的热潮。

儿子突发疾病住进医院, 西洋江镇党委书记王剑锋赶到医院还没进大门,便接到镇里电话要求紧急赶回。在病室门口偷偷看了一眼孩子,与医生交谈几句病情,王剑锋便匆匆离开。

邵阳市国土资源局驻滩头镇坦联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建新,扶贫3年来,一年有300多天住在村里。偶尔回趟家,妻子总会笑着说“家里来客人了”……

(隆回县易地扶贫搬迁思源安置小区。 贺显辉 摄)

隆回统筹安排省、市、县、乡四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对109个村和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挂牌督战。每个村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包村指导,派出一支县级以上驻村工作队帮扶,明确一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定点负责,村支两委干部各司其职,同向发力推进脱贫攻坚。

同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党外人士作用,建立健全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42家企业精准帮扶188个村27563名贫困群众,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272.87万元。

基础设施兴,乡村面貌新

羊古坳镇龙家湾村曾是隆回出了名的贫困村,入户烂泥路是当地干部群众的心病。在县文旅广体局干部驻村帮扶下,该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窄改宽工程、建设通达公路,改善了村民岀行条件。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73万元,实施现代农业改造项目,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如今,村民家家有了新式厨房,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放心电。

近年来,隆回县全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实施交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10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微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128处,村民饮水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通过大幅提升贫困村基础建设,真正做到让群众在日常生活方便、舒适的环境中实现脱贫。

近日,记者来到西洋江镇大岭村脱贫村民刘艳婷家,好客的刘艳婷连忙沏了一杯热茶。“以前村里缺水,每逢旱季,连着三四个月不下雨,要走很远的路去山泉或河边取水。”刘艳婷说。

2018年7月,对口帮扶大岭村的县水利局筹资200万元,建成1个高位水池,在山的另一面建成自来水厂和10多公里长的引水管道。2020年上半年,大岭村建成防渗水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问题迎刃而解。

“现在不光喝水不愁,还建了水冲式厕所,方便极了。”刘艳婷说。

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有了太阳能路灯和畅通的网络,村卫生室、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在隆回各村落相继建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北枕雪峰,南依资水,西连大湘西,风景这边独好。隆回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景区带村”乡村旅游扶贫。投资1.7亿元,完成大花瑶景区公路、景点、场地、水电、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个,把旅游景点聚点成线,连线成环。

看着花瑶景区发展越来越好,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脱贫村民沈都妹一脸灿烂。这几年,村里旅游开发如火如荼,游客越来越多。2017年,沈都妹被聘为村保洁员,月工资1200元,2018年家里建了新房。

就业稳增收,产业助脱贫

近日,在隆回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兴业小区,记者见到从工地回来的李传洪。李传洪是小沙江镇江边村脱贫村民,2018年他家搬进兴业小区后,他当上了包工头,经常组织小区内劳动力到建筑工地务工。

“我带着大家先后承包了10余个工地。一年下来,工友们少的能赚五六万元,多的能有八九万元,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生活很踏实。”李传洪说。

隆回县以“两不愁三保障”为靶向,下足“绣花”功夫,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420户9650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率、拆旧率、入住率、后续帮扶率均为100%。通过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户户有人就业”。2020年10月,该县获评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入选国家发改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

为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做到“银行有存款,仓里有存粮”,隆回县通过就业扶贫,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该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8亿元,帮扶贫困人口近20万人,建设各类扶贫基地79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37家,192个贫困村均成立有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实现全县有产业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和利益联结全覆盖。

在实施精准扶贫以前,花门街道兴隆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为了有效脱贫,该村想方设法盘活村集体林场,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动贫困村民种植辣椒,与湖南军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帮扶合同,免费提供种苗,每年落实辣椒种植面积100余亩。2019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万元。

2014年以来,隆回将金银花产业纳入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促进全县“一县一特”金银花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帮扶,小沙江、麻塘山、虎形山瑶族乡、大水田乡、金石桥镇35个村7500余名贫困村民种植金银花1.2万余亩,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目前,全县已形成金银花、烤烟、优质稻、生猪4大主导产业和油茶、辣椒、百合、特色果蔬4大特色产业,实现“户户有脱贫产业、人人有致富路径”的发展格局。

帮扶故事

人心齐 “穷根”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霄

4月以来,隆回县滩头镇坦联村十分热闹,驻村帮扶工作队举办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在多个院落举行,受到村民欢迎。

坦联村是由原坦塘、车槽、元山、下桥4个村合并而成。合村前,社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尤其是新修水、电、路矛盾重重。2017年,该村被纳入国家级贫困村。

2018年3月31日,邵阳市国土资源局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人心齐,‘穷根’移。”针对个别村干部、部分党员的“山头意识”,工作队队长朱建新逐一找他们沟通、谈话,引导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为了让村民齐心,朱建新带着村支两委干部到每一个院落座谈,统一思想。

下桥8组是离坦联村部最偏远的院落,由于道路不通,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以前村里要修一条从村部直达下桥8组的路,但遭到其他院落村民反对。大家认为与自己无关,不愿村里出资修建,所以项目进展艰难。”村党支部书记肖解平说。

朱建新认为只有将这个陈年问题解决,其他项目才能顺利开展。之后一个月,坦联村院落会接连不断。针对固执村民,朱建新上门劝说,讲清利弊。

2018年7月,在全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召开后,下桥8组的道路修建项目终于确定实施。之后全村村道硬化、水电项目一一铺开。

为了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朱建新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家庭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衔接对口的扶贫政策和产业,做到“一户一策”、立体帮扶。

在朱建新带领下,坦联村人心逐渐聚拢,修建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2018年底,该村顺利脱贫摘帽,接受中央第十三巡视组暗访调研时获得好评。

脱贫故事

“只要人不懒 一定能致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霄

4月17日,隆回县荷香桥镇开智村水厂养殖基地,负责人刘俊华正组织村民建设培育鱼苗的新池塘。

今年65岁的刘俊华,因家中贫困,15岁辍学回家养鱼,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村经济场队长,后来到广州、江苏等地工作。

2012年10月,刘俊华回到家乡,租了300多亩荒地发展养鱼。2014年8月,洪水冲垮鱼塘,光草鱼就走了1.5万公斤,当年损失30余万元。

刘俊华没有放弃,2015年牵头成立宏伟水产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搞养殖。当年8月,一场暴雨再次冲垮10多口鱼塘堤,损失近80万元,刘俊华的创业梦想破灭。

2017年,刘俊华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承包鱼塘花光所有的积蓄,家中负债累累。正当我走投无路时,工作队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刘俊华说。

为了帮助刘俊华脱贫,村党支部书记朱建绿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每天往他家跑,讲解扶贫政策,商讨脱贫方案。

“有水有田,有手有脚,只要人不懒,一定能致富!”2018年初,听取工作队建议,刘俊华重启合作社,贷款重新修塘,购买鱼苗,还流转鱼塘周围100余亩抛荒地种植双季稻。当年底,合作社纯收入达50万元,刘俊华成功脱贫。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合作社卖了3万公斤鱼,收入超过300万元。在刘俊华带领下,村里4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现在每天都有二三十名脱贫村民在合作社务工,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