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周长顺:“冷门”做出“热”事业
发布时间:2012-04-18   来源:  记者:罗理力

  科协,是个偏“冷”的部门。然而,隆回县荷香桥镇科协小组组长周长顺却不这么认为,他坚信“冷门”也能做出“热”事业。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荷香桥镇科协连续11年名列全县综合考评总分前列,他本人连续12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支书。

  周长顺今年60岁,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县人大代表。自从1999年担任荷香桥镇科协小组组长兼竹叶村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以“科技兴农”的理念带领当地村民发展致富。

  作为科协工作的引路人和农村致富的“领头雁”,周长顺一上任就深入村组调研民情村况,将村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地适合发展的产业等事项一一记录在册。经过深思熟虑后,周长顺奏响了科技兴农“三步曲”。

  “改水修路强基础”。为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周长顺带领村民将本村大背丘水库、破塘水库进行全面维修、硬化,新建田间水渠5000余米,硬化连组公路6公里。全村290户1000余人都用上了自来水,35%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池、太阳能、无害化厕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他上下奔波筹集资金,走村串户协调田土流转,并带头义务投工投劳,三年中整整廋了9公斤。老婆心痛地骂他“担空头心”,村民们却称他为“自家人”。

  “科技种养提经济”。周长顺充分利用科协、农校等平台,编印科技种养资料,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挑选当地有经验的“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现场为农民授课。广大农民科技致富的意识和本领逐渐增强,生猪养殖、鲫鱼养殖、葡萄种植、烤烟种植、百合种植等基地在全镇农村遍地开花。白山村村民刘其庄经常日未出而作,日已落未息,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但家里却不富裕,生活很清苦。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科技,耕种方法落后,靠老天吃饭。周长顺发动他来农校参加培训,通过连续几期学习后,刘其庄萌发了养猪的念头,周长顺立即为他联系专家、搜集资料,引领他大胆创业。边做边学,几经磨练,7年后刘其庄成了该镇第一大养猪大户,年产生猪200余头,成为大伙羡慕的百万富翁。提起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刘其庄总是感慨万千:“周长顺与我非亲非故,但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他的恩情。”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村里出现农田抛荒现象。周长顺便联合镇农机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农机具使用培训,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发动村民购买翻耕机、收割机等新型农业机械,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助推村民增产增收。昔日抛荒田,眼下已成为村民的“香饽饽”。

  “文体活动树新风”。口袋鼓了、物质丰富了,周长顺开始注重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采取政府下拨、群众自筹的方式,带领镇科协全体成员率先在全县建成了第一家农村门球场,让该镇农村老人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时尚生活。同时,科协联合相关部门定期举办“科技创新”、“科普知识进万家”、“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激发村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受科协的影响,该镇胡兰花、刘兰香等8位爱好文艺的村民自发组建了“圆梦”艺术团,艺术团结合身边鲜活的事例,将孝敬父母、破除迷信、禁止赌博、计划生育等新风尚贯穿于歌舞、小品、花鼓戏中,6年来已为当地群众演出1200余场次,演员们自编自演的花鼓戏《女儿也是传后人》曾多次被市、县计生部门选调,深受观众喜欢。

  情系农村,心系农民。周长顺12年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和磁石般的执着为当地百姓解难题、谋发展,在科协这个“冷门”里做出了让百姓心暖的“热”事业,当地政府特送给他一副牌匾“奉献余热、服务三农”。

图为周长顺在村民家门口察看自来水水质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