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邵阳市依靠科技壮大食用菌产业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7-07-10   来源:  作者:邵阳记者站

创新的魅力
--邵阳市依靠科技壮大食用菌产业的启示
  
                   
  日前,市食用菌产业科技合作社理事长、大祥区神骏公司老总刘建国可高兴了,因为他收到了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1万吨食用菌的购买订单。刘建国说:这是我市食用菌产业壮大的一个标志。近年来,全市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短短三四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缘化经济,发展成一个覆盖全市8县三区大部分乡镇、从业人员1万多、总产量达2万吨、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的大产业,产品远销港澳台及欧洲,是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最不受环保限制的产品。尤其是其中的双孢菇产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产区,占全省总产量的50%,还辐射到长沙、怀化、浏阳、湘潭、永州、广西全州等地;加工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开发的加工设备正在申请专利。

从室内层架式到露天大田栽培

  栽培技术的创新使食用菌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食用菌自古以来被誉为“山珍”。我市食用菌生产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省内较早进行蘑菇栽培的地区。然而,当时采用的是室内保温层架式栽培,这种栽培技术难度很高,产量有限,产品主要是做成罐头出口。后由于国际因素,出口受到影响,蘑菇生产走入低谷,直到2003年仍处于零散的、小作坊式的状态。使食用菌生产走出低谷、获得历史性突破的,必须说到大祥区科技局和刘建国。
  2003年,大祥区科技局在制定科技产业规划时,提出了重点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路,该项目被列入当年区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刘建国这位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某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后成为私营业主的生意人,以前虽从未涉足过食用菌行业,但自从看到这个项目并进行考察后,就铁了心投入到这个陌生领域,独资注册成立了神骏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刘建国从湖南农大、省林学院、省食用菌研究所聘请4位专家作为公司技术顾问,将新邵原食用菌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杨鹏聘为技术总监,聘请10多位科技人员组建了食用菌研究所,专门从事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结合地域特点,公司确定将双孢蘑菇的栽培作为主攻方向,大力进行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露天大田栽培新技术一般,农民稍微培训就能掌握,成本节约150%,产量提高30%,并有效解决了低温天气不能出菇的技术问题。为充分利用冬闲田,神骏公司还开发出菌稻间作、菌菜间作、菌瓜间作等多种栽培技术,这些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栽培技术的创新,使双孢蘑菇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公司为此一边投资40余万在大祥区檀江乡创办示范基地,一边发动农民参与,并与农户签订了一份特殊合同:公司保证以每公斤不低于3元的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高于3元时,公司以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3元时,公司必须执行保护价;同时允许农民自由买卖。这一合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003年,大祥区30多户农民种植20余亩,当年便获得了较好收益,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平均每亩产值达10000多元,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巨大的效益吸引了众多农民参与,第二年种植面积一跃到了570亩,后连续几年呈几何数增长,区域不断扩大。

从单一卖鲜菇到卖精深加工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使食用菌从平价菜变成真正的“山珍”

  正当刘建国满怀豪情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挤卖风波”差点将他和他的公司淹没。那是2005年春天,那些天因为气温高,出菇比平常高出十几倍,远远超出了市场的承受力,市场价因为有合同保障,农户纷纷将蘑菇运到公司。
  由于加工没跟上,公司当时完全还是靠卖鲜菇,一轰而来的蘑菇几乎令公司乱了分寸。在高温下,双孢蘑菇在7个小时以上就会开伞报废。怎么办?刘建国没有犹豫:“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按照保护价全部收购农民手中的蘑菇。”公司因此一下损失几十万元。
  这次风波也让公司意识到加快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性。风波刚过,公司就决定投入资金,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攻关。这年秋天,他们就研究出简易的蘑菇蒸煮法,虽然只是粗加工,但却将蘑菇的保鲜期提高到一年以上,并使产品的附加值提高20%多。攻克了粗加工技术后,公司继续投入资金在产品的深加工上进行攻关。公司与邵阳学院联合研究出的鲜菇榨汁出粉技术可以生产出蘑菇汁和蘑菇干粉,蘑菇汁可以生产蘑菇酱油,蘑菇干粉可以浓缩成纯天然的蘑菇味-精,还可以生产蘑菇面条和蘑菇粉丝,这些产品无论是营养价值和市场附加值都相当高。目前该技术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在蘑菇加工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同时,公司还组织对灵芝、竹荪、猴头菇等12个品种的深加工进行了攻关,并且均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加工技术的进步大大提升了蘑菇的附加值。比如1公斤双孢蘑菇市场价7元,5公斤蘑菇的价格也就35元。但是5公斤蘑菇加工成0.5公斤蘑菇干粉后,价格就达到80元,加工技术使蘑菇由平价菜变成了真正的“山珍”,也为公司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由个体自发买卖到科技合作社统一组织买卖——经营方式的创新使食用菌豹生产和销售由散户型变成“集团军”

  2004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同样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当时有个大公司有意向“神骏公司”订购包括双孢蘑菇、秀珍菇、金针菇等多个品种的数千吨蘑菇。尽管这个订单很诱人,但因为公司组建不久,产量不大,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对方多样化的需要。这件事情让刘建国意识到,要把邵阳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有必要建立一个组织,以便大力推广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同时也可依靠这个组织把邵阳其他食用菌生产者联合起来。
  2005年3月,“神骏公司”牵头成立了目前全省第一家地级市食用菌产业科技合作社——邵阳市食用菌产业科技合作社。对全市食用菌产业来说,科技合作社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它使全市食用菌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推广由自发的、分散的行动变成了统一的、有组织的行动。目前,全市已有1.1万多农户和一批企业加入合作社,社员的食用菌生产面积已经达1万亩以上,同时引进和开发了一大批新品种,全市成规模的品种已达10余个。同时,通过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一批专业化食用菌生产企业也相继被引进。大祥区健源公司、新邵红日公司、隆回县德隆诚公司等规模生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使这里的食用菌生产如虎添翼。据统计,全市已建立起了5家加工企业,去年深加工的各类蘑菇已达5000吨。合作社的成功运作,使食用菌产业形成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格局,应对市场的能力大为增强。2006年,全市没有烂掉一个菇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姚学文 夏凯红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