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危信民:副市长退休种蘑菇
发布时间:2007-07-12   来源:  作者:邵阳记者站


危信民(右一)在向市县科协领导介绍灵芝定型培育技术研究的进展情况。周卫长 摄
  本报记者 蒋剑平 通讯员 周卫长 张东吾
  隆冬季节,寒风扑面。在新邵县严塘镇农技学校微生物实验室里,却感受到浓浓暖意。10余名农民围着一位白发老人,听他讲授蘑菇培养料循环利用新技术。这位65岁的老人名叫危信民,他从新疆昌吉市副市长岗位上退休后,卖掉在新疆的住房,倾一生积蓄,回乡带领乡亲种蘑菇。在他带领下,食用菌生产成了新邵一大特色产业。
  危信民是严塘镇溪口村人,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2001年,危信民退休后回乡探亲,发现家乡百姓将种菇作为致富手段,便想发挥自己所长,为他们做点什么。
  危信民在新疆有一个安定而舒适的家,妻子孙佩兰也是微生物专家。2002年春,他和妻子做出决定:卖掉在新疆的住房,回家种蘑菇、办农民技术学校。为照顾父母,危老毕业于新疆师大的儿子也辞去了工作,回新邵当了一名教师。
  要为菇农解决实际困难,必须有一个像样的微生物实验室。危信民将在新疆卖房子的钱和一生的积蓄拿出来,投资30万元,对废弃的严塘镇农民技术学校全面改建,并投资10余万元购置了恒温控制箱、超净工作台、电脑等设备,建成了一间消毒灭菌房、两座试生产大棚、两间温控菌丝培养室和一间教室,为农民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和咨询等一条龙免费服务。危信民的工作得到了新邵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财政挤出5万元,为他添置了冷冻机等科研器材。
  危信民和妻子以实验室为家,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从微生物大环境的角度对食用菌生产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研究的蘑菇高温高湿条件非冷藏制袋成品率突破98%,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意味着农民冬天不用空调设备即可生产出味鲜质好的反季节蘑菇;采用培养料循环利用技术,能使每公斤蘑菇生产成本下降16%,并有效减少制袋造成的环境污染;黑木耳液体培育新技术以其生产快、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广前景;灵芝盆景培育技术推广后,农民培育一个盆景可卖200元至3000元。此外,他开展的松乳菇、羊肚菌、干巴菌等人工栽培技术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2003年,他和县科协的同志一道,在大新乡塘溪、大秧、詹家、刘家等4个贫困村,动员37户农民,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和原料,建起了当地第一个反季节香菇生产示范基地,每亩年纯收入达1.2万元。大新乡反季节香菇生产的成功,吸引大批农民前来取经。危信民和县科协的同志因势利导,组建了新邵县食用菌协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原辅材料购置,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在危信民带领和指导下,新邵食用菌产业复苏并蓬勃发展,大新、太芝庙、严塘、坪上等8个乡镇相继建起了食用菌生产基地。2006年,该县食用菌产量达1.4万吨,是过去产菇最高年份2000年的4.7倍。产品走俏省内外市场,不少贫困农民从此走上了依靠科学种菇致富之路。 (稿源:湖南日报)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