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刘长青:为崀山护绿 给申遗助劲
    发布时间:2009-02-06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杨坚 赵桂红 刘叙雄 蒋科

          从2008年底湖南崀山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报告书中获悉:高达80%的景区森林覆盖率,虽经同年元月的特大冰冻摧压仍然提高了0.33个百分点,创造这一护绿奇迹的最直接的责任人,乃是新宁县人大代表、崀山镇林业站站长刘长青。他借助实施《湖南省崀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的强劲东风,以调动站员积极性为“支点”,以依法护林为“重点”,以实现林农利益为“力点”,抓好统筹发展,着力维持“重点”和“力点”之间的动态平衡,为崀山“申遗”交出了一份全绿意义的答卷。
          崀山森林覆盖率居全县前列,为崀山护绿是刘长青代表和全体站员最繁重最艰苦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近几年来崀山接连挂上3张“金牌”(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和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后,依法保护景区森林资源要求更高,任务更为艰巨。刘长青为开创林政管理新局面,首先从“管好自己的人”入手。为充分调动全站27名员工的积极性,他将全站人员指派到“三片一办”,全员定位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个个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同时,打破档案工资制,职工收入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全面挂钩,站长带头实行奖罚兑现。2008年春季,是该站有史以来工作压力最沉重的忙月,全镇新造林6000多亩、义务植树12万株、楠竹低改3800亩、清理雪压材9500吨都无前例。特别是景区雪压材清理,必须严禁混砍新林行为,管理面宽,工作量大,操作性矛盾最易发生。刘长青带头包村,将全站人员的一半调进景区9个村,同崀管处、镇政府人员一起进山场鉴定,逐山场逐板块发给雪压材清理许可证。村民们备受感动,都说“工作这样到位,过去从没见过。”职工的另一半分管造林,专为崀山播绿。刘长青身先士卒,蹲点窑市村开辟千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入户抓动员,上山作规划,吃住在农户整整半个月。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该站全面完成了“清”、“造”任务。刘代表感触很深,他说:“若不是解放思想注入活力,改革管理增加动力,要挑起两副千斤重担,我们很可能就支撑不起。”
          2005年1月1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崀山《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崀山护绿有了新的尚方宝剑。这几年,随着《保护条例》的深入贯彻,依法护林成为景区林政管理的一台重戏。特别是历经40天冰冻的摧折,清理雪压材要真正做到“只清死不砍生”,就必须教育、管理、处罚多管齐下,对个别借机滋事、以身试法者只能从严查处。清理开始不久,位处核心景区的石田村有两个村民试图瞒天过海,借机清理滥伐杉木30多立方米。刘代表知情后,立即将这一景区清理残材第一案上报镇政府和崀管处,再申报法院立案查处,2名当事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1年执行,并处罚金1万元。同时,林业站对滥伐数量较小的另外几个村民进行罚款处理,个别滥伐者还写出检讨书张贴全镇,确保最易“走调”的雪压材清理对崀山绿色秋毫无犯。
          2008年春,新宁县人民政府发布全面禁伐景区树木的通告,随之凸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维护林农利益之间的矛盾,“重点”和“力点”有失平衡。林业站是这一矛盾的直接承受者,刘代表组织全站员工借助崀山“申遗”的春风积极应对。一方面,从严管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楠竹低改等专项资金,确保足额发放,其中2008年就兑现了195万元;另一方面用够国家政策,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林业用地,在景区外围建立经济效益高的五大生产基地,包括3万亩厚朴药材林基地、3000亩红豆杉基地、1000亩金银花基地、2000亩楠竹新造基地和3000亩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特别是造林大户和优秀农民工带头开创的3万亩厚朴林基地,经邵阳市会计事务中心进行经济价格评估,10年左右的时期内可产出2亿元巨额财富,若按全镇3万人计算,人均可达6000余元。刘长青代表说:“只要我们充分用好用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资源保护和林农利益的对立这道民生难题,就可以在发展中逐渐解决进而实现和谐。”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