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花甲老人宁凤华 枫木岭上写传奇
    发布时间:2009-11-23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阳小龙 唐向红

          种烟40亩,销售优质烟叶100担,均价7.62元/斤,纯赚3.8万元,这是大东山南部河家山深山中一个年近花甲老人创造的神奇故事,他就是隆回县西洋江镇枫木岭村7组宁凤华。说起宁凤华,在西洋江镇无人不晓,无人不夸,人人称赞他是种烟能手,为大家树起了生产烤烟的好榜样。

    转变观念冒风险  以诚感人租土地

          2008年秋,西洋江镇党委政府号召适宜种植烤烟的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宁凤华作为一个党员参加了村里的动员大会,会后他回到家就和妻子阳雨莲进行了反复思考。枫木岭村地处河家山腹地,老百姓习惯了效益低下的农作物生产,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习惯,作为党员的他,必须要有长期的发展眼光,走在一般群众前头,带好头种好烟。宁凤华决心大干一场,认为要致富首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否则只能永远停留在温饱线上,不冒风险就没有致富的希望。自己家里有3亩田4亩土,平时种些包谷、水稻、红薯也能填饱肚子,而生产烤烟却是既要技术又要资金的大事,难度自然很大。
          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调整土地。现在田土到了户,要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才能租赁到土地。他先后登门到21个村民的家,吃了10多次闭门羹,受了许多风言冷语,他把苦楚直往心里吞。一个寒风凛冽的深夜,他打着手电筒,敲开了7组宁某的门,宁某看到他的到来,一脸的不高兴,没等他开口,就硬着口气说:“我知道你来找我做什么,我的田土就是荒了,也不会让你种烟的,你去做你的发财美梦吧”,说罢把他推出了屋门。听了这硬生生的话语,他仍毫不气馁,和妻子一起共同再上了宁某4次门,使宁某深受感动,答应把该村烤烟规划生产区内所占有的土地全部让了出来。宁凤华经过四处联系,一共租赁到土地33亩,加上自己的7亩土地,他计划种植烤烟40亩。

    克除险阻度难关  阳光总在风雨后

          租赁土地的问题落实了,宁凤华马上着手翻耕备肥、烤房修建、资金筹措等工作。40亩烤烟田土的翻耕,他只花了1000多元机耕费,大部分土地全凭他夫妻起早贪黑用两双手开挖。翻耕过程中,夫妻俩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饿了,随便吃点冰冷的干粮;渴了,爬到山脚下喝口生凉的井水;累了,靠着旁边的青石板小憩一会。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所有的土地全部整理好。他是一个细心人,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翻耕土地的空隙时间,把清理出来的杂草晾晒好,就地烧制火土灰,既省工又省力,土地翻耕完了,800担火土灰也准备好了。他通过镇烤烟办和村干部牵线搭桥,从县农业银行贷款4.5万元,加上自己多年的1万多元积蓄,基本上解决了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由于自己劳动力有限,他专门在本村聘请了4个长期劳力帮忙,视生产紧张情况,还不定期聘请25个短工。刚开始聘请劳力时,还碰到了重重阻力,一些群众不理解,认为烤烟生产风险大,说宁凤华万一失败了,担心辛苦一年的工资无着落。宁凤华在该村6组聘请劳力准备移栽烟苗时,村民周某劝说别人不要去冒这个风险,认为还不如在家打牌养神。宁凤华凭着自己的诚挚、胆识和毅力,终于聘请到了所需的劳力。
          40亩烟苗要移栽,3座湘密式烤房要新建,可以想象是需要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但宁凤华夫妇吃下了定心丸。他们心想,开弓就无回头箭,天大的困难也要踏过去。整整一个月,他夫妇俩每天满负荷地劳累,夜以继日地奔波,身子瘦了,而心里乐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烟苗还是按时移栽了,烤房也如期竣工了。
    2009年5月上旬,汛期比往年来得要早,暴雨一直下个不停。位于该村漆树坪和斜岭凼的7亩烤烟被倒山洪水浸泡了,他跑到烤烟地里欲哭无泪,心里感觉好痛好痛。他急忙组织人员疏通沟渠,清理淤泥,重新施肥,像照料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细致护理,把损失降到最低。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浪。5月5日,宁凤华的妻子忽患急性阑尾炎,需住院动手术治疗。本来5月是烤烟生产的鼎盛期,不仅需要劳力,更是需要资金的时候。但为了相依为命心爱的妻子,宁凤华只能早晚陪护妻子,白天急忙赶回家组织劳动力料理烤烟。医院离家里有15里之遥,他每天两头牵挂两不误,把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
          风雨过后是阳光。他一年的辛劳,换来了烟叶生产的大丰收,他共销售烟叶100担,望着存折上五位数字的存款,他心里萌发了一个更大的计划:他打算2010年再扩种20亩,并且还要告诉其他村民种烟比生产任何作物要强,一定要发动更多的村民一起来种烟,要让群众都富裕起来。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