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雯倩
在实践育人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候,怎么将实践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高校政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时代,尤其是国内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正在全力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计划,高等院校要将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的一个全新的高度,主要探讨构建综合性、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人才培养机制。“青马工程”的实施,需要持续更新教育方式、增强青年的能力、完善服务青年的举措,提高青年工作的理论学习,才可实施不断增强质量的目的。
一、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青马工程”的价值
在目前的政治大环境之下,我国高校实施“青马工程”能够很好地为国家与党培训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根据有关资料可知,自“青马工程”开始实施以来,每年将会产生20万名大学生骨干从学校毕业之后,投身到国家基层、经济以及社会的建设中去。当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高校在进行青马工程之时要指导学生完成理论上的学习,并且在持续地实践之中,我们对当前的发展状况有了正确的了解,对于自己的将来的使命非常明确,透过青马工程计划,能够让同学们有更高的志向,最后,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国家发展有益的人才。青马计划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而且是加强党组织的建设。
二、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青马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以培养大量的优秀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心的人才,他们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武器,让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者与继承人。“青马工程”更是为了党和组织培养优秀人才而建设的。重点强调青马人才的政治性,也与传统大学生在熟知上的培养是不同的。但是对于“青马工程”而言,培养对象仍然是比较宽泛的,没有明确的目标观察对象和详细的目标内容,特别是“青马工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更是难以评估。
(二)培养内容与质量评估不精准。“青马工程”既是一项特别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特殊的人才培养计划。所以,“青马工程”需要符合教学的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管理、设计。但是关于“青马工程”最后的培养质量的最终测试和评估的指标较为缺乏,“青马工程”培养的实际效果还是难以进行评估,也无法用评估培养的质量的结果来对培养方案进行指导。所以,“青马工程”在活动方面的作用远大于其教育作用,用观察来代替考察,并按照个人表现和主观评价为标准来判定培养质量,多数采用了活动管理的方式,而非教育教学设计的相关思维。这不够完整,也不够客观,做了相当于不做,培养与育成是不相等的,必须对其品质与效益进行评估和确认。
三、高校“青马工程”培养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青马工程”培养制度
学校选择“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群体应该是以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与社团干部为主,或者是在文体与学术方面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保证其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立场较坚定、作风很端正。按照学生特点的不同应该制定对一个人的选拔标准、公开的选拔程序以及合理的选拔制度,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来选取对应的选拔方式,以科学高效的方式来进行择优培养。班级团支部、院系以及校团委等组织都要发挥出自己的组织优势,大力推进“青马工程”的发展,使“青马工程”能够吸纳更多的优秀学子,使“青马工程”和优秀党组织建立起联系。
(二)培养“青马工程”的人才标准界定
对于“青马工程”的人才应该有一套专业的标准。各大高校应当对于“青马工程”进行评估考核的方式有:按照学生具体的思想觉悟的水平、个人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师生评估与先锋模范作用等几个方面设置量化的评估指标与等级,实行了学生干部的责任制、末位置淘汰制等方式,将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静态与动态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于学生干部的学习状况、作风以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监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实践的层面来看,可以从提交报告、理论考试以及撰写论文等方法来对受培训的人员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按照平日的具体表现,按照综合性、公正且客观性的评估。这样才能界定出更符合“青马工程”的人才选拔标准。
在当前大思政环境学背景之下,各大高校实施的“青马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的素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事业能全面迅速地发展。持续改进“青马工程”的各项选拔制度以及培养方式,要把“青马工程”融入到青年学生的工作与学习之中去,使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们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以及优秀的继承者。只有这样,青马工程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才能使青马项目得以创新和实施。
一审:尹建国、肖毅彪 二审:肖洋桂 三审:陆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