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军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切实做到真减负、减真负,减负到实处。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作为和群众直接接触的“神经末梢”,基层工作的一举一动都和群众息息相关。国家的政策需要基层来推动和落实,基层工作很繁琐但很重要,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基础,关乎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减负落到实处,基层干部才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群众服务。自2019年习总书记提出基层减负以来,基层负担得到一定的遏制,但仍有不少地方存在“文山会海”现象,落入以会议推进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怪圈。文件落实存在“层层加码”的现象,总是要向下一级再加一些任务才放心。导致基层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做无用功,占用了基层的大部分时间,造成了严重内耗,不利于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不利于服务群众。
基层减负要减到实处,基层减负不是减服务、减担当,是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情当中解脱出来,不是把干部应担当、应作为的工作减少,而是要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来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减负要做到不减责任、不减担当、不减服务。把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推动群众发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带动群众致富、引领群众建设秀美乡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为群众服务上,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好务,提高群众的感知度和认可度。推动各项民生工作,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国家的好政策落到千家万户。
基层减负还需为基层扩能,给予应赋尽赋的自主权、话语权。基层权力小、责任大,担子越重,“挑担者”越需要关注和支撑。基层是推动发展的神经末端,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群众感受最真切。基层权责不一致,事事请示、层层上报、级级审批,带来的不仅是工作的拖延,更造成了不必要的文书负担,变成了卡住“基层效能”的一道坎。束缚住了基层干部干事担当创业的手脚,不利于基层的发展,也不利于服务群众。因此,要赋予基层相应的人、事、财权,让基层有资源去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让基层干部能够放开手脚在基层施展自己才能,敢担当、勇作为。让基层减负成效体现在干部和群众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