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学院 聂世忠
摘要:国家级非遗宝庆竹刻传统深厚,曾是邵阳市工艺美术的主要产业,然而在市场冲击中宝庆竹刻曾经走入销售低谷,国家非遗宝庆竹刻的工艺美术价值怎样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竹刻创作怎样走出传统,怎样对工艺美术作品做加减法创作,是目前宝庆竹刻艺人们的思考与多元创新,也是作为工艺美术创作的必由之路。本文整理了对宝庆竹刻艺人们访问的记录,描述了宝庆竹刻工艺创新的现状,分析了竹刻作品的工艺创新意义。
一、 课题研究推动宝庆竹刻的工艺创新
邵阳聚集了一批宝庆竹刻承传人,他们口传心授宝庆竹刻技法,近年来一批学者深入宝庆竹刻理论研究,以聂世忠为主持人的湖南省哲学社科《宝庆竹刻工艺创新研究》课题组开展了研究,如张宗凡出版了《宝庆竹刻工艺》专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年3月),聂世忠在《世界竹藤通讯》、《艺术评鉴》等刊物发表了多篇有关宝庆竹刻工艺创新论文,从文化创新、产业发展、传统纹样在当代宝庆竹刻的承传与创新运用中进行研究上。整理了竹艺技法、造型、图像纹饰材料,对宝庆竹刻的竹刻技法、造型、图像纹饰进行学术定位,结合古代文献典籍对宝庆竹刻现状进行研究,推动邵阳非遗文化创新产业,打造了宝庆竹刻学术团体,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对小作坊的宝庆竹刻艺人进行了访问,宝庆竹刻艺人们整合生产流程,提升宝庆竹刻工艺水平,活跃市场,打造宝庆竹刻产品多样性,进入产业化生产,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宝庆竹刻生产企业、民间作坊的提高了收入,增强了邵阳本地经济活力,形成了宝庆竹刻创意产业链。发挥了邵阳本土艺人们的手工劳动的创造价值,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整合了竹艺技法与造型,提高了竹刻艺人的综合素养,提升邵阳工艺美术的核心竞争力,寻找思路和方法,扩大宝庆竹刻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振兴传统工艺精神,特别是把宝庆竹刻带进当代生活、发挥传统竹刻工艺美术为社会服务。
二、承传宝庆竹刻源流,弘扬非遗工匠精神。
自1425年朱元璋的第18子朱楩来到宝庆府武冈州,宝庆竹刻便诞生。宝庆竹刻是在寄情于物,附庸风雅中产生,依竹势之态,雕刻图画,琢饰玲珑小器,供于茶肆文房,明崇祯年间进士潘应斗记录叔父潘一龙(1563-1645)与宝庆竹刻技艺汇篡《大来堂制艺》刻版刊印,潘一龙竹刻流传下来的有竹青雕笔筒《听松观泉图》与同时期的王嗣乾属邵阳竹艺早期代表。
邵阳是竹簧雕刻的发明地,后来嘉定向湖南仿制,故宫现藏竹簧雕刻作品有不少是邵阳产的,清康熙邵阳已有竹簧之技艺,王尚智发明竹簧雕刻(竹簧是将竹去青去节留下竹簧煮、晒、碾、压平贴在木或竹胎上抛光打磨),竹簧工艺的发明是中国竹艺的巨大变革,扩大了竹艺题材与竹艺大件化、批量生产,清末邵阳竹艺著名的作坊如“文雅堂”、“爱此君斋”、“君雅堂”、“君子邻”等等,王修龄、王树笺、王坚吾、王明生、朱莲舫、朱宝成等是这些作坊竹艺名家。明清时期宝庆竹刻被宝庆府衙圈定为进贡朝庭的贡品,如故宫藏竹簧雕刻《天地同春寿字盒》为李新鳞兄弟为慈禧太后作,《芭蕉山石贴簧盒》为惜阴轩主李昌元所做,竹艺贡品中保存下来的还有食箧和书箧等。
从民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宝庆竹刻成果辉煌,如1915年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1943 年中国首届工程展览会上朱宝成、朱宣武9寸竹簧挂屏红楼梦故事获得一等奖、黄肇昌、肖惠祥、邹乐夷、姜坤、喻文、曾剑潭等画家艺人一起合作为人民大会堂贵宾厅制作“洞庭岳阳楼”和“南岳衡山”,此两幅竹簧雕刻长3.6米,宽2米,属巨幅作品。曾剑潭作圆竹贴簧镂空雕《富贵牡丹、双凤朝阳》帽筒1959年获全国工艺美术一等奖,巨幅翻簧雕刻《韶山银河》获全国第四届工艺美展一等奖。1959 年王民生竹刻《梅花桌屏》刊登于《湖南省首届美展工艺美术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宝庆竹刻在明代原竹雕刻、清代竹簧雕刻基础上历经几百年发展已形成个性鲜明、竹艺精湛的地方特色。1950年成立了邵阳市竹艺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国营邵阳竹艺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西吉安、井冈山、四川万县、本省株洲、益阳、沅江、邵阳县、洞口黄桥、绥宁等地相继派人到邵阳竹艺厂学习并在本地开办竹艺厂,1993年邵阳市染料厂兼并邵阳市竹艺厂,邵阳竹艺厂艺人们走向私人作坊小规模生产竹刻,纷纷成立了众多竹刻研究机构,经常组织邵阳民间工艺产品展览与竹刻文化活动,促进了邵阳竹艺的发展。
三、丰富创造宝庆竹刻多品种,提升宝庆竹刻技法
宝庆竹刻中的竹雕主要有竹青雕刻、竹蔸雕刻、竹簧雕刻。
竹青雕刻的材料一般选择3-5年成年、生长在高岭石缝的大竹,这种竹肉厚节正,经煮、晒、刮表层、打磨制成竹青坯子如笔筒、臂搁等。
竹蔸雕刻讲究竹势竹态、依形造型使其成为巧妙、古朴、精致的竹艺品。竹蔸雕刻又称竹根雕刻,利用竹根的天然形态及结疤布局构思进行雕刻,粗犷古朴的凿削留节雕刻是艺人在即兴中对生活感悟而雕刻。
竹簧雕刻也称“贴簧”、“翻簧”、“文竹”,竹簧品工艺要经历伐竹取簧、器型制作和刻簧等几十道工序。
竹簧雕刻器型制作(制坯)是竹簧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设计图样制作木模具,通过刮、压、锯、清角、胶、捆、磨等将竹簧贴于木胎或竹胎上,成型需一定时间。宝庆竹簧器型品种有300余种,以盒、瓶、盘、碟、架、筒、扇、屏风、挂屏为主,多边花瓶、圆形花瓶、仿青铜器等异型器丰富了邵阳竹艺的艺术宝库。器型创作中需考虑竹簧材料特性,设计出结构合理、形态优美的器型。根据设计图制作木模具,关键在竹簧器上装饰胶合簧皮、压型成材、图样拓样、清刮角、打磨等方面,异型器型工艺更复杂,如曲线型、圆型和综合型等。
兽面纹双耳花瓶 王浩宇
翻簧层雕饕餮纹花瓶 王浩宇
竹簧音箱 王浩宇
宝庆竹刻的翻簧工艺方面王浩宇做出了很大的创新发展,在竹艺作品造型上运用现代技术,2012年、2014年两度获得“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如获奖竹刻作品《兽面纹双耳花瓶》四层雕刻制作难度大,叠加工艺复杂、工序繁琐,每叠加一层需要艺人足够的耐心和精湛的竹刻技艺,竹艺作品的立体效果强烈。翻簧竹刻作品《翻簧层雕饕餮纹花瓶》选用生长3至5年的楠竹,去节、去青,留下约二毫米的竹簧,通过蒸煮、翻揉、绷平、晾干等工序,制成竹簧材料。再用模具压制成中国传统的花瓶形制,作品外表呈黄橙色,晶莹润滑,如象牙般光洁。此作品为作者首创的翻簧堆层雕刻手法,需要每雕刻好一层后,才能再增加一层,本作品共为四层,制作难度极其复杂。“远看造型,近看花纹”,这正是此花瓶器皿的主要亮点,造型规整、结构对称、设计格调庄重浑厚、装饰图案协调美观。翻簧竹刻作品《文竹百宝箱》选用生长3至5年的楠竹,去节、去青,留下约二毫米的竹簧,通过蒸煮、翻揉、绷平、晾干等工序,制成竹簧材料。再用模具压制成中国传统的方鼎形制,作品外表呈黄橙色,晶莹润滑,如象牙般光洁。“远看造型,近看花纹”,这正是此方鼎的主要亮点,造型规整、结构对称、设计格调庄重浑厚、装饰图案协调美观。
翻簧竹刻《文竹笔筒“听泉”》选用生长3至5年的楠竹,去节、去青,留下约二毫米的竹簧,通过蒸煮、翻揉、绷平、晾干等工序,制成竹簧材料。再用模具压制成中国传统的笔筒形制,作品外表呈黄橙色,晶莹润滑,如象牙般光洁。
作品以古人五律诗句为创作题材,挺拔的沧松、潺潺的溪水,高士拢发长髯,宽额凤眼,停琴听泉,神态自然平和,极具文人雅士之闲逸。
宝庆竹刻有圆雕、浅浮雕、镂空雕、阴刻、彩绘、镶嵌、火烙等工艺技法。刀法有单刀、回刀、双刀、劈刀、颤刀、划刀、排刀、逆刀、顺刀、中锋、偏锋等技法,各种竹雕中又有各自刀法如竹青雕刻的刀法就有陷地阳刻、线刻阴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
宝庆竹刻经历了几百年发展到今天已呈现艺术形式与品种的多样性,由单一的雕刻发展有木架配竹雕、竹编、竹编嵌竹簧、竹烙、竹刻饰品、竹刻日用配件等多元化局面,技法上融合金陵派濮澄浅浮雕、嘉定派朱鹤朱缨、朱稚征的高、深、透风格,以刀代笔、刀简意赅。竹造型纹样的文人文化是其主要因素,不同种类形状的竹艺纹饰从较早的简单花纹装饰图案发展可与山水花鸟中国画相媲美的图形图像,视觉构成符号追求神似,形式上追求美好吉祥的寓意,竹艺纹饰艺术涵盖了文人修身养性特色,地方山川风光生活场景是创作源泉,竹艺技法中主要承传竹刻的以簧代纸、以刀代笔、以刻代画的特色。版画家李桦曾把宝庆竹刻誉之为“邵阳竹版画”,邵阳竹艺纹饰主要有角隅纹样、吉祥寓意纹样、边框纹样、独立纹样等,图样创新,立意新颖,刀法、烙法娴熟精巧。
四、艺人的现代元素在题材与形式上的表现
宝庆竹刻的各种图形符号具有显著的邵阳地域性与文化性特色,竹刻图像中的江南山川楼阁、人物风俗、花鸟、岁寒四君子等体现了文人的闲情逸致,人格化个性突出、小中见大,竹艺细致传神、传统图样洗练概括、金石韵味的视觉浓烈、刀线意赅、典雅秀美、明快飘逸、热情愉快。绘画审美倾向融入竹艺,既有全景山水、也见剩水残山,即使是花鸟题材人品理想也渗透在竹艺中。
宝庆竹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轶事、宗教故事、山水风俗、花鸟草虫、装饰图形等,竹艺题材扎根传统民俗民风,如滩头年画、墨晶石刻、石雕、木雕等,当地少数民族的农耕劳作、婚丧喜庆、渔猎采摘、花鸟飞禽、习俗礼仪,历史人物与故事、神仙传说、猛兽神灵等是邵阳竹艺表现的题材,邵阳风俗与文人趣味融合一体,题材中突出现代内涵如崀山风光、潇湘八景、宝庆吊脚楼等。
张宗凡的作品《丹霞之魂》取材崀山“辣椒峰” 运用阴纹浅刻手法,浑圆细腻表现“辣椒峰”的壮丽巍峨。唐文林的《宝庆古巷印象》、《老街昔情浓》等竹艺作品饱含情感以邵阳老街为表现对象,具有浓郁古宝庆地域特色,典雅舒逸恬静愉悦。
老街昔情浓 唐文林
宝庆竹刻的色彩表现可分为竹青雕刻的青色、浅黄自然色与竹簧雕的描绘色彩,竹青雕的青色指竹材表面外部润泽的竹青色,浅黄色指去青留下的竹簧与竹肉的竹肌色。竹刻色彩不像绘画色彩那样自如写意,更多体现的是艺人的情怀与阅历,需要对竹刻作品题材与色彩的合理搭配。宝庆竹刻的雕刻和彩绘相结合表现技法,与宝庆竹刻中竹簧的独特材性有较大关系。
张宗凡的《国色天香》运用国画工笔重彩技法在竹簧上刻绘结合色彩典雅飘逸,《竹簧仿青铜器物》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用5套模具压制成器型,再采用清角、捆、铇、括、磨等工艺制作,采用阴阳相间的雕刻技法。其创作观念;仿青铜器皿,用竹簧器来表现,既呈现青铜文化的厚重,又体现了竹簧器的富贵高雅。作品用刀角度讲究、刀工精细、器型美观、制作精美、富贵高雅。
以胡恒明及张佼、胡培远、陈田安为代表的婉约派刀法细腻古典、意境隽永。木匠世家出生的张佼,从小受爷爷、父亲影响擅长雕花、制作犁、耙等农具。上世纪八十年张佼在邵阳市第二木器厂做了十年的龙骨水车和花板雕刻家具制作,之后从事竹雕技艺,作为宝庆竹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佼在默默传承着这项传统技艺,创办了市竹林斋竹木雕刻传习所,为宝庆竹刻的传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陈田安都是他的徒弟。张佼的竹刻工艺善于吸收民间传统艺术品精华,结合国画特长,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融众家之长,创单手飘刀法。在传统刻法基础上雕刻山水更生动,发挥水墨山水韵律诗情画意,人物雕刻抓住动态,生动传神,凸现出艺术个性、审美情趣和刀法功底。多年来,张佼的作品多次在全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全国工艺品“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中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14年3月第49届全国工艺品“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浮雕竹刻笔筒《钩》获银奖;5月浮雕竹刻笔筒《湖山寄情》获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评比铜奖,翻簧竹刻作品《聚友畅谈乐趣事》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浅浮雕竹刻楠竹笔筒《山明水秀》溪流岸边,山崖徒峭,树林幽茂,垂柳飘扬,古树参天,松荫坡旁民居依山傍水,屋内一老者抚琴,优雅的琴声萦绕旷野空际。整幅画面形象生动,布局严谨,刀工犀利,俨然一片山野恬静悠然的景象。
桃源觅友图 陈田安
陈田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从邵阳市棉麻土特产公司下岗后经营茶叶富起来,青少年时受宝庆竹刻影响,1984年迷上宝庆竹刻,2002年拜张佼为师学习宝庆翻簧竹刻。2014年后连续3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荣誉“百花奖”,为宝庆竹刻大器晚成者。陈田安在民间被宝庆竹刻艺人戏称为“雕民协会会长”,经常自掏腰包资助度日艰难的竹刻艺人,组织宝庆竹刻艺人与收藏者竹刻交流会,收长沙民警万小鹤、彭俊、王诗乐、申田华等为宝庆竹刻弟子,2016年国际竹工艺品现场雕刻、编织技艺大赛获得铜奖并被国际竹藤组织收藏。作品百花奖金奖作品《宝庆竹刻翻黄技艺传承图谱》彩绘施色浓淡适宜,富有层次感,清新淡雅,《五老图》、《康熙御制耕织图》分别于2015、2016年获百花金奖。《翻簧六方画缸 》、《仿故宫鸟谱图技法阴刻彩绘》、《宝庆翻簧挂屏》、《仿黄永玉酒鬼酒图技法阴刻彩绘》等获奖作品是其工艺创新代表作。
宝庆竹刻在根雕方面的代表如陆凡林的竹根雕作品《和谐世界》利用竹根根须表现森林中的动物与人类共享大自然,竹根雕笔筒《松下剪蝶》运营留青灭地阳刻润泽的浅黄富有人文历史感。杨石生竹根雕作品《盛夏牧趣》运用浅、高浮雕、镂空雕等技法体现惬意田园生活。童子与水牛情绪互感、神态活泼。雕刻的树木苍健虬曲,竹根须的自然处理体现出山间风动的盛夏气息。
和谐世界 陆凡林
以曾剑潭与李静、张宗凡、王浩宇等弟子们的豪放派,刀法凌厉、画面简练流畅,曾剑潭首创竹簧腹空图形镂雕技术,他的高浮雕竹艺《青山不老松》拙重园浑,竹刻纹饰除了用线兼有阴刻阳刻块面表现、层次丰富。不少竹艺人把国画版画技法融入竹刻纹饰中,浮雕人物的细节表现中把线的表现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喻文的获奖作品《宋庆龄与孩子们》运用国画线描技法与版画黑白灰手法融入竹刻中。
李子迷《秋意甚浓》笔舔,以楠竹、砚石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作者利用楠竹扁圆的自然造型,巧妙的竹材上刻竹子,发竹叶。杆上绕瓜藤,结两个大葫芦瓜。就像秋天里瓜熟了,丰收的喜悦。葫芦瓜下精致的镶嵌一口纯青的端砚石,做一口砚台。砚台上雕刻一轮弯月。犹如秋天的某个夜晚,月亮升起。池塘边蛙鸣蝉噪,竹林里瓜熟丰硕,弯月映入池塘,秋波荡漾…万物皆静,秋意甚浓。
《竹簧油彩辣椒峰》作品属宝庆竹刻竹簧工艺创新作品,艺人利用竹簧与油彩结合表现山水风光,另有一番景致。
竹簧油彩辣椒峰 李子迷
张宗凡的竹刻《古韵》融入玉石雕刻技法,把传统的卷草纹、回形纹浮雕运用在竹簧上达到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境界。六边形竹簧作品《盛世花开》高108厘米属大型作品,传统花卉纹样采用浮雕阴刻配以书法突出了“线”的写意造型,翻簧竹刻《湘山俊秀》阴刻山水并将远山、农家、树木等景物用线条阴刻勾勒出来。
邓剑锋创立了去肉留节雕刻法,依据竹势竹态及翠竹节大肉厚、节密须多的特点,采取镂空雕刻的方法,突出竹节的表现力,作品清新、古朴、自然。
80后的李胜得,曾出任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设计部主任,国家二级技师,湖南省雕塑工艺大师,中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优秀工匠。1999年师从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肖韶山,2006年至2008年进修于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创办李胜得雕刻艺术工作室。1999年至今一直从事雕刻的研究与创作,师从传统自我创新。善于人物类题材的雕刻创作,所作作品刀工精细,线条流畅;人物古朴自然,高逸清雅。2010年5月,翻簧竹刻笔筒《渔樵耕读》入选上海世博会《相约世博—全国竹刻艺术展》。2010年10月,翻簧竹刻彩绘《国色天香》花瓶等作品参加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湖南省工艺美术作品展获得银奖。
柳荫赏琴图笔筒
2011年,作品竹刻《渔樵耕读笔筒》入选湖南省文化厅参加第二届守望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在台北、高雄、台中展示。2012年,作品《竹雕渔樵耕读笔筒》获得第二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优秀奖。2012年,作品《欧母画荻教子图》竹刻臂搁和作品《重游赤壁》竹刻臂搁,入选2012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第二届学院奖。作品《渔樵耕读笔筒》,获得2013年“金凤凰”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作品《竹雕渔樵耕读笔筒》,荣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百花奖”(莆田)评比铜奖。2013年5月,作品《渔樵耕读竹刻笔筒》,在2013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福建莆田)评选活动中荣获2013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铜奖。2013年11月,作品《兰亭雅集图》竹雕笔筒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2014年,竹刻作品《斗》荣获2014年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评选中荣获银奖。2015年11月,作品竹刻臂搁《追流蝶》在第三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五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第六届湖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荣获铜奖。2015年作品《临泉会友图竹刻臂搁》荣获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湖湘工艺美术创意成果展创意奖二等奖。2017年作品《松泉问道竹刻臂搁》、《郊外散牧竹刻臂搁》、《渔樵耕读竹雕笔筒》获邀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的匠心意造—当代竹刻名家精品邀请展。竹雕臂搁《抚琴论道》在2017年“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荣获铜奖。2017年8月参加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荣获竹雕类第三,总排名第五的成绩。
以唐文林、张宗凡为主的宝庆竹刻学院派承传人在培训方面教出了一批学生,如在2016国际“竹天下”竹艺大赛中获奖的罗练成、石建华等都是宝庆竹艺的学院派传人。
五、兼收并蓄各艺术门类特色,创造竹刻新技术与新品种
宝庆竹刻的技术与手法的创新变化离不开艺人们对各种艺术门类的兼收并蓄,如版画、国画技法,艺人们中有不少就是画家出生,如唐文林、张宗凡等一批艺人就是绘画专业科班出生,陈志龙、刘家玮等既是宝庆竹刻艺人又是书法家、文艺评论家,陈志龙获奖翻簧竹刻作品《仙舞凤鸣》、《腾龙六角瓶》刘家玮的臂搁竹刻作品《白水寨瀑布》,以宝庆府梅峰山白水寨为创作素材。利用竹材特性设计,构图瑰奇,气势恢宏,场景阔大,张力十足。远中近景,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刀工技法变化多端。此作综合釆用了镂空雕、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阴刻等技法。把诗、书、画、雕刻艺术相融一体,从传统中推陈出新。讲究笔墨与刀法情趣,线面和景物大小的对比,以粗犷中见细腻,细腻中见粗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着重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一脉相承的诠释了传统文人竹刻之精神。
张佼、陆凡林承传祖传木雕、灰雕技艺综合运用于宝庆竹刻,陈田安把烫金运用到竹刻中。宝庆竹刻艺人们擅长从木雕、贝雕、镶嵌工艺长处吸取不同手法,从单色线刻与浅浮雕发展到浅雕上色、彩色浮雕、竹烙雕刻等,宝庆竹刻艺人们融合各门类艺术特色于竹刻中,雕刻手法与工具进一步创新。
竹刻材料、竹刻产品组合、附件材料都有创新,在竹刻载体创新中利用现代工业制造及数字模控技术对翻簧模具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可视快速生产。
张宗凡《喜庆丰收》为竹编嵌竹簧雕刻的竹艺综合作品,在实用性基础上用浮雕手法表现了邵阳地方民俗喜庆丰收场景,《嫁娶图》吸取本土滩头年画风格拙雅。
“宝庆竹簧烙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发展。民间艺人以烙当笔、以火当墨、以竹材当纸进行创作,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立载体。”(唐立华 刘文金湘西南宝庆竹簧烙画的艺术特征探析《装饰》2014(10):114-116),竹烙刻画则兼具木板烙刻画、丝绢烙画、宣纸烙画、麦秆烙画、葫芦烙画等优点又弥补了此类烙画缺点,唐文林承传了邵阳竹艺厂老艺人刘德义技法,在竹簧器和楠竹材料上进行雕刻烙绘竹艺,在坚硬竹材质上通过电烙力度、快慢表现中国画的墨分五色之深浅、浓淡、虚实意境,黄橙晶莹的竹簧与烙绘碳化的深色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弥补竹雕不宜反映油画与素描效果的缺陷,邵阳竹烙雕刻是宝庆竹刻中的新成果,以雕刻为骨,以烙绘为肉,达到雕刻和绘画技艺结合。唐文林的竹烙雕刻艺术构图、布势、主宾、疏密兼容中国画章法、疏密、黑白、浓淡特色,采用中国画和民俗风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题材多为邵阳本土民俗,黄橙晶莹的竹簧与烙绘碳化的深色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如入选中国邮政总局2016年“匠心神韵——大国工匠之工美名家艺术风采专题系列邮票电话卡及纪念集邮珍藏册”的作品《宝庆印象》、《侗寨情》、《中河街旧影》反映邵阳老街巷、老行当和少数民族村寨风情,运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手法进行表现,凝聚艺术家唐文林对邵阳浓烈情感。《新娘回门》表现侗家婚礼第三天新娘回门的日子:夫家人抬着大肥猪、挑着熟糯米,浩浩荡荡地向新娘家进发,新娘在一群姑娘的簇拥下,走在队伍的前列。新娘家杀鸡宰鱼,迎接新娘的回家。喝拦门酒、男女对歌是新娘回门时的高潮。
陆凡林作为宝庆竹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自筹资金创办宝庆竹刻竹木根雕传习所、邵阳市竹木根雕研究所,坚守承传传统技艺,积极开拓创新宝庆竹刻新路,2018年 9月楠竹异形笔筒竹刻作品《秋山访友》获得第七届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金奖。该笔筒为卷书式结构,采用镂空雕、圆雕、高浮雕等雕刻技艺,雕刻了松、石、竹、亭等,画面曲水流淌、文人墨客在饮酒对弈,赋诗作书,良辰美景让人赏心乐事,群贤畅叙,人物造型复杂,形象饱满、动作鲜活,表现了一种高旷的宇宙情怀。其中古松苍劲,虬枝纷披,曲折盘旋,干枝瘿节处处,松针重重叠叠,葡萄藤缠裹于古松枝干,树干、树枝镂空而雕,更显立体,造出疏透玲珑的效果;山石、竹林的点缀让整幅图面更显灵动。整个画面以通景式布局,人物刻画细腻,须眉眼发毕现,表情也表现得细腻入微,十分传神;景物的雕刻,工整精微,一丝不苟,特别是松针、藤条重重叠叠,线细如毫,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刀法细腻圆润,流畅绵连,足见雕刻者技巧之精湛。该作品选材时,意外发现两根毛竹的根部长在一起,中间被石头隔开,形成了下面断开稍往上又连接的特殊形状,创作时根据连体的中间用黑檀镶嵌特色巧雕,作品选材、创意和雕工的巧妙结合,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陆凡林积极寻找竹制品市场,发明了竹皮带扣,与皮带生产厂家合作正在试产,改革传统的金属钩扣为竹刻钩扣,为有益健康的环保裤腰带,成为时尚达人称之为“酷带”。刻有邵阳本地名人诗词格言的竹镇尺显得金石韵味、古典秀美,精良光亮,销量看好。会议室装饰鸟形式美突出,利用竹刻手法装饰空间,竹材料经久耐用,是室内空间装修新趋势。
竹鸟空间装饰 陆凡林
本文为201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宝庆竹刻的工艺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7YBA356)成果之一
本文为 2018年邵阳市社科联课题邵阳竹艺研究(编号SY2018 YBA17)成果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聂世忠(1961- ),湖南邵阳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美术、设计理论与水彩。E-mail: 24619118@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