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良
“9万株‘摇钱树’倒下,3万只候鸟回家”“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成了城市的‘绿腰带’”……这些天,参加美丽中国长江行网络主题活动的外地媒体记者,惊叹常德那些曾经的环境“伤疤”的华丽变身,感受着“美丽经济”的独特魅力。
或许,常德这种富有美感的呈现方式,见证着湖南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时悄然发生的变化。
常德向水而生,因水而繁华。但它同其他地方一样,在发展与环境保护上也走过一段弯路。过去的毛里湖,湖水可以直接饮用,但引入人工养殖后,湖水持续恶化,水质差到牛都不愿下湖洗澡;过去广袤的西洞庭湖曾经是各种候鸟的天堂,但大量种植欧美黑杨后,保护区生态环境退化,一年到头难得看到几只鸟在这里停留;那条穿城而过的穿紫河,慢慢成了一条让人掩鼻而过的臭水沟。
原来的发展方式显然走不下去了。常德人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这些年,常德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做好、做活、做美“海绵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努力把美丽变成财富、变成增长动力、变成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毛里湖在2016年双喜临门,不但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还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填补了津市国家A级景区的空白。去年底,西洞庭湖的几万株欧美黑杨退场还湿,当年冬天,就有几万只候鸟重回故地,美丽经济让常德人尝到了甜头。
事实上,在浙江,美丽经济已做得风生水起。几年以前,浙江就开始创建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着力打造“美丽交通+历史人文”“美丽交通+乡村旅游”“美丽交通+民宿经济”“美丽交通+体育文化”“美丽交通+休闲养生”等多种发展形态,促进了公路沿线各地的特色小镇、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乡村旅游、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产业的长足发展,已然形成美丽经济的“浙江样板”。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在人的思想认识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只是,转变观念之后,常德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路。俗话说,人努力,天不负。同样,在环境保护治理上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获得一份与之匹配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