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四个结合”给力新宁科学跨越
    发布时间:2012-03-16   来源:  记者:李小坚

    ——对“崀山现象”的理性思考

    李小坚

      近年来,新宁县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以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主题,围绕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目标,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画卷,实现了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开启了社会进步的新征程,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谱写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恢弘乐章。这种发挥比较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后发赶超的特殊模式,被社会各界誉为“崀山现象”。

      新宁是一个资源并非富集、区位并非优越、基础并非雄厚的欠发达地区,多年来是湖南省扶贫工作重点县。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呈现出综合提升、整体跨越之势,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生态与发展的统一、强县与富民的统一。分析“崀山现象”,其实质是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它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新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始终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并一以贯之。

      一、必须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的要求与新宁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

      地处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的新宁县,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路子,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的要求与新宁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提炼出切合县情、发挥优势的发展战略,并坚定不移地推动和落实,实现了经济社会“三大变化、四个积极推进”的目标,成为创造“崀山现象”的原动力。

      一是吃透县情,确定“旅游立县”战略,旅游发展实现大突破。新宁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和大项目、大企业的牵引,发展基础薄弱,但新宁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优势得不得合理的发挥,就是极大的劣势。在科学认识县情的基础上,我们于2006年提出了“旅游立县”的发展战略,明晰了“苦练内功、外争品牌”的工作思路,并全力推动崀山申遗工程。把发展旅游作为县域发展的首选战略,是新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优势产业的根本举措,是新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宁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根本途径。2010年8月,“中国丹霞·崀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举成为国际顶级旅游品牌。2011年,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把“旅游立县”作为县域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的宏伟目标,并顺利创建成为湖南省首批旅游强县。二是立足现状,打响外围交通突围战,交通状况实现新改观。长期以来,新宁的发展掣肘于落后的交通条件。为突破县域发展瓶颈,彻底改变交通区位条件落后的状况,几年来,新宁共争取安排交通建设重点项目的总投资超过60亿元,开工建设了洞新高速、新全、白塔公路等重大项目,争取了崀山高速立项,建设农村通畅工程1470公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基本形成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群众畅快出行的需求。三是结合实际,打造国际旅游新城,城镇面貌实现新变化。城市宜人、宜居、宜赏,既是满足人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的现实需求,也是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的必备条件。我们围绕“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城景合一、山水兼容”的国际旅游新城目标,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县城建城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上升到38.8%。东风路、崀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竣工通车。舜皇大道完成路面硬化,崀山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星级宾馆纷纷落户新宁并开工建设。同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两型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准确把握发展实际,找准正确的方向和途径,使新宁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必须始终坚持把新宁发展的需求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取向结合起来

      我们从新宁跨越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判国家宏观政策,始终牢牢把握重大机遇,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营造出多方联动、上下支持的生动格局,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成为“崀山现象”产生的牵引力。

      首先是紧紧抓住崀山申遗这个最大的机遇。壮大、繁荣旅游经济,建设中国旅游强县是新宁科学跨越发展的迫切需求。新宁从争创国际旅游顶级品牌上发力,率先倡议并引领中国丹霞景区联合申遗,自上而下建立起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市各部门倾力支持,国内外专家精心指导的联动机制,解决了崀山申遗以及新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难题,取得巨大成功。我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质量完成投资近5亿元的景区保护性管理设施、环境整治等浩大工程,洞新高速从无到有,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创造了奇迹。其次是积极争取国家宏观政策的扶持。新宁内生经济发展自身动力不足,市场资源要素严重匮乏,需要外部力量的拉动,更有赖于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上的扶持。我们从新宁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紧紧抓住宏观政策机遇,先后成功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大湘西开发政策实施范围,争取列入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特别是2011年,我们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争取纳入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范围、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范围。第三是巧借平台寻机遇。借助崀山申遗成功这一千载难逢的有利平台,从新宁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的目标出发,我们紧抓项目机遇,努力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洼地”,广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新宁来投资、上项目、求发展。有了这个平台,南车电机、兴雄鞋业等产业项目落子新宁,东林凯天、崀山开元等高档酒店入驻新宁,湘雅疗养院、民俗旅游村等重点项目即将进入新宁。更可望争取到常崀桂、凯新永郴铁路和新永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这些都是新宁发展的现实需求,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后发赶超,同时也为新宁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必须始终坚持把新宁发展的目的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结合起来

      更好地保障全县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民富、县强,是几年来新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执政为民、追求科学发展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更是创造“崀山现象”的内驱力。

      我们坚定地把实现新宁科学发展的目的与新宁人民与日俱增的物质文化需求融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作为发展的目的,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发展的标志。在崀山申遗中,我们牢固树立“民本意识”,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把“让利于民”贯穿始终,将崀山北大门一块极具商业价值的土地用于安置拆迁群众,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和今后的出路,景区民居改造和环境整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这些惠民举措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理解与广泛支持。坚持改善民生。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几年来,我们以民生为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下大力气、下苦功夫解决致富难、就医难、上学难、行路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农村通畅工程、新农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和项目得到落实,居住条件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节节升高,文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始终坚持把新宁发展的动力与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结合起来

      调动最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营造出团结一致干事业、一心一意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充分发挥出来,是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是推动新宁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创造“崀山现象”的爆发力。

      塑造“三心”,构建新宁发展的精神动力。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常抓不懈,注重在崀山申遗、项目建设、农民增收、维护稳定的主战场来考量执政能力、锤炼干部“三心”,提倡干部不比待遇比奉献、不比条件比状态,全力以赴投入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之中,使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变成自律,三心合一,蔚然成风,新宁的持续发展才能久盛不衰。正是锻造了这样一支干部队伍,才有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提速、大跨越。激发“三心”,成就新宁发展的前进动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部“三心”,新宁发展的后劲十足。围绕激励干部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对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全县上下很快形成了“九牛爬坡,人人攒劲”的局面,各级干部尽力扑下身子,尽心投入实干。干部真心为民,换来群众凝心聚力,踏实苦干,促成了全县整体面貌的短期巨变,呈现出“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过往几年,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科学跨越才显得根基深厚、后劲绵长,“崀山现象”的产生就水到渠成,新宁也完成了一个山区贫困县进位、争先、跨越的历史进程。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4.1亿元,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1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2774元,增长16.8%。

      东风浩荡满眼春,科学发展看今朝。新宁,这个昔日边远闭塞的山区贫困县,正在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的征程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作者系新宁县人民政府县长)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