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给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  记者:李小坚

    ——对新宁县八角村有关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新宁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小坚

      大中型水库建设产生了大量的移民,搬离世代居住的家园,告别熟悉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他们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全国各地库区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解决移民及移民村的持续发展问题,千方百计让移民“搬得出、住得好、稳得住、能致富”,是事关水库建设成败及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移民安心、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也是地方政府的自身职责所系。最近,通过对新宁县麻林乡八角村的深入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成为推动移民及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重要性

      大圳灌区的建设,使新宁县产生了大量的水库移民,主要集中在麻林瑶族乡,数千移民就地后靠到了地势更高、土地更少、土壤更贫瘠的高寒山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意味着村民失去了数百上千年农耕生活的最起码条件。受土地不足、土壤贫瘠、基础设施落后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移民村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大量水库移民成了当地最贫困、最落后的弱势群体之一,并且与移民安置地的原住民共争土地与山林,矛盾纠纷不断,生活难以从贫穷困顿中摆脱出来。由移民问题产生的上访现象逐渐增多,成为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为妥善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经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7月1日起,对全国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实行统一的后期扶持政策,即不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新老水库移民、中央水库和地方水库移民,均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连续扶持20年。

      实施这项政策后,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移民局等部门的倾力支持下,麻林瑶族乡的八角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楠竹、香菇种植及小企业,致富全村群众,培育文明乡风,移民村变得越来越和谐,村民生活越来越小康,一举破解移民及移民安置区发展难题,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助力八角村新农村建设

      八角村位于新宁西南边界,紧邻广西资源县,是新宁县最为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也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典型山区村。全村总人口992人,其中移民226人,有耕地面积663.9亩,山林面积5.48万亩。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八角村被定为新宁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等措施,八角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群众致富的康庄之路。

      1、基础设施建设帮富八角村。八角村山高路远,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后,在县交通局、县移民局及县新农办的支持下,通过村民集资、以奖代投及国家移民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修建了13.7公里长的大黄公路,彻底打通了交通制约瓶颈。村内道路得以硬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投资100多万元,新修林区公路8.5公里,解决了楠竹资源管护和运输的需求。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八角村经济发展腾飞插上了一对强健有力的翅膀。富裕起来的八角村乡亲们编出了顺口溜:“先修了路,就致了富,移民日子不再苦……”

      高山有好水。八角村不缺水,但是安全饮水一直是困扰村民们的一个难题。八角村村民用水都是各家各户自己铺设水管或者竹枧,从大山深处接回自家使用,路途遥远,水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移民资金的帮助下,八角村饮用水改造项目2008年10月开工,总投资110多万元,涉及后扶资金39万元,修建蓄水、净化池3个,现在工程已全面完工,当地村民的饮水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近千群众吃上了放心水。

      通过扶持,八角村解决民群众“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求医难”等问题,使老百姓饮水、医疗和出行都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实际效果。路通了、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了,为移民村发展提供了最关键的基础条件,一批又一批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能带动村域经济发展的生产项目也都一个个落户移民村。

      2、产业转型致富全村群众。八角村楠竹资源丰富,之前由于经营观念粗放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在县移民局的支持下,村支两委引导村民进行楠竹低改,建设楠竹高产基地,并筹资建起了造纸厂,大量消化楠竹产量,解决了楠竹贱卖、效益低下的难题。2007年,按照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八角村将原来的六家造纸厂整合组建为八角造纸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引进三条先进生产线,并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废水处理设施。公司可安排劳动力280人,年产值过亿元,就地解决村民就业,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为消化利用楠竹低改产生的大量杂柴,综合利用林木资源,依托八角村独特的气候优势,县移民局指导村民开始种植香菇,发展香菇产业。2009年,八角村从福建引进客商,合作种植香菇。客商与村委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客商提供香菇菌种和技术指导,村民种植香菇采收后由客商按保护价收购。2010年,为保证鲜香菇的储藏和销售问题,福建客商投资建设了一座香菇收藏冷库,彻底解决了村民种植香菇的后顾之忧。2011年,移民江泽勤连片种植12亩香菇,是移民中种植香菇的带头人;村民刘菊芳承租土地30亩种植香菇,是八角村依靠香菇发家致富的典型。全村种植香菇面积80亩80多万筒,且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年产鲜香菇达240万斤,可为种菇村民实现利润80多万元,光种植香菇这一产业,八角村人平增收800余元。

      目前,八角村除了造纸厂和香菇种植,村民还投资办起了竹制品加工厂、机制木炭厂、玻璃拉丝厂、制衣厂、电子厂及一家大型养殖场,村民再不用远赴沿海打工,足不出村就可在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周边村200多人来村务工,甚至还有来自武冈、城步、隆回及广西资源等县市的外来务工人员70余人。近五年来,在移民后期扶持开发政策的帮助下,八角村通过产业兴村战略,村域经济实现了跨越腾飞。2010年,全村人平收入达5000余元,20户家庭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家庭有6户。

      3、村容村貌改善展现新八角。2006年,八角村成为新宁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新农办、县移民局高度重视,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及移民后扶资金,大力支持八角村的新农村建设,改造民居100多座。县国土局帮助八角村进行了民居整建规划,按照节约土地、统一风格、简朴宜居、方便生活的原则,集中整体规划了八角新街。八角村还将村部改造为村级活动中心,开通了有线电视,增添了娱乐设施,新建了篮球场,为村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八角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不仅体现在生活条件设施的完善上。对于村里因病致贫、丧失劳动能力的弱势家庭,村干部每人联系2-3户,进行结对帮扶,同时争取各项帮困资金,解决生活、生产上的难题,以实现全村的共同富裕。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全村在移民和原住民之间进行合理的按比例分配,充分发挥后扶资金的效益,化解移民和原住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使移民和原住民完全融为一体。

      行走在如今的八角村,茫茫竹海青翠欲滴、一望无际,村庄民居错落有致、整洁漂亮,村民群众穿梭忙碌、和谐共处。漫步街头,只有耄耋老人和蓬头稚子在聊天或戏耍,已经分不出谁是原住民,谁是移民,一幅乡风文明的画卷扑面而来。

      三、八角村实施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启示

      自国家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八角村以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移民群众收入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实施基础设施帮富、产业转型致富、村容村貌改善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移民收入增加、移民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呈现出了“小康住宅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开创了新形势下移民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局面,对新宁甚至更广区域内的水库移民工作不无有益的启示。

      1、移民后扶工作要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近年来,新宁将移民后扶工作与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试点工作进行有效对接,做到一同决策、一同规划、一同推进,提高了后扶工作水平,增强了后扶效果。八角村作为移民后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典型,因地制宜,突出资源优势,将移民后扶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扶持合力,指导思想由单项工作向统揽全局工作转变,工作动力由移民部门单一作战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资金安排由分散投资向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转变,扶持项目由各自为战向统筹规划、捆绑对接、整体推进转变,体现了新形势下“移民后扶工作社会化、项目实施规模化、移民生活稳定化”的工作要求,有效推动力移民加快脱贫致富、村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2、移民后扶工作要与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相结合。实现库区移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环节在于发展支柱产业、改善民生环境。一要挖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八角村山林资源、气候资源优势突出,后扶资金主要用于发展以楠竹、香菇种植业、养殖业及造纸业等支柱产业发展,努力做到创造和放大特色,科学引导移民群众依靠产业来创业增收、脱贫致富,增强移民安置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二要优先投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是做好移民后扶工作的突破口,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民生改善的瓶颈问题。在移民后扶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着力办好几件实事:第一是修路,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第二是通水,解决安全饮水困难问题;第三是扶持农田水利建设,解决农业生产条件落后问题。八角村通过实施这些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三要配套跟进,着力发展公共事业。改善移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加快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八角村依托一批移民后扶项目带动,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全村移民群众文化生活趋向活跃,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3、移民后扶工作要与转变方式、创新模式相结合。立足移民后扶工作的实际,我们要不断地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积极探索整体推进移民开发新模式。一要突出特色,科学布局建设移民村。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注重环境、土地和生态的保护,注重移民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科学布局山、水、林、田、路、房的保护与建设。二要办点示范,充分发挥典型引导作用。以八角村为蓝本,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一批移民后扶工作的样板示范村,推进特色产业、民居、沼气能源、安全饮水等建设,开创具有山区特色的移民开发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