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邵阳市委办公室 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
(2009年4月21日)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增长下行等因素的不利影响,突出“项目建设年”这个主题,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化解增长压力,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改善、发展协调”的良好运行态势,为实现全年目标打开了良好的局面。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3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7.55亿元,增长27.9%,第三产业增加值65.77亿元,增长10.6%;完成财政总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11.21%。
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改善。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95.58亿元,同比增长33.7 %。其中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3.96亿元,增长38.4 %;规模以下工业21.62亿元,增长19.3%。778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07亿元,同比增长36.7 %。企业开工情况进一步好转。3月份,规模工业企业中停产的29家,比上月减少31家,企业开工率达96.2%,比上月提高了4个百分点。产值过3千万元企业3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0家。
二是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在中央各种惠农政策以及继续加大支农投入的鼓舞下,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0.03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农业产值6.69亿元,增长3.3%;牧业产值37.96亿元,增长6.1%。农民种粮和养殖积极性提高,全市已落实早稻面积250.7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01.5%;油菜种植面积达51.53千公顷,蔬菜面积49.56千公顷,出栏肉猪304.81万头,家禽存笼2113万只,牛奶产量10623吨,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完成造林23.82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01%。完成新增水利项目建设土方111.57万立方米、石方9.85万立方米、混凝土5.79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275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土地治理项目资金8657万元,投入产业化项目建设资金15967万元。
三是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投资逐步加大。我市去年确定的394个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竣工131个,还有 204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已竣工和开工项目占总数的85%。今年又有71个项目列入2009年中央新增投资计划,总投资108567万元,现已批准新增投资计划84105万元,获得中央投资23344万元,其中已有17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757万元,占总投资的20.9%。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同比增长34.2%。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0.57亿元,增长36.9%,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05亿元,增长54.9%,呈现较为强劲的回升势头;农村完成投资5.1亿元,增长20%。民生工程投资力度加大,第三产业共完成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68%;国有投资明显加快,完成投资11.84亿元,增长75.2%。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强。一季度末,我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49.12亿元,同比增长14.0%,比年初增加17.92亿元,存贷比33.99%。招商引资来势较好,全市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1321万美元,同比增长近12倍,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78.19亿元,同比增长31%。
四是城乡市场持续活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2.16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市级消费趋势平稳,实现零售额12.48亿元,增长19.5%;农村消费市场活跃,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39.68亿元,增长19.8%,增幅略高于城市。消费热点突出。家用电器实现销售额1861.2万元,同比增长79.6%;家具销售额328.9万元,增长94%。市场物价水平继续回落,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5%和3.1%。外贸进出口下降区间收窄。全市一季度完成进出口总额2419万美元,同比下降16.9%,降幅比上月的25.9%收窄了9个百分点,出现回暖迹象。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上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75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43元,同比增长8.1%。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518元和602元,分别增长8.9%和5%。
尽管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平稳,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较快,但这是在去年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经济指标低基数上的高增长。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见底,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趋紧,保持我市经济平稳发展的难度依然较大。各县市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差距拉得较大。这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阶段,我们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力加快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社会事业四大建设,全力加快完善扩大就业、社会保障、维护稳定、确保安全四项机制,围绕重大项目的落实、重大问题的解决、重大工作的突破,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确保我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