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党组书记 何铁成
2009年是全省质监系统垂管以来环境因素变动最多、工作开展困难最大的一年,在邵阳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对全省企业实施“特别保护期”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和蒋新祺局长在全省质监系统领导干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应对质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推进工作转型,全市质量水平稳定提升,质量安全有效保障,质量收入稳定增长,质监形象持续改善,赢得了党委、政府和企业的普遍赞誉。
一、 明确方向实现有位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也是质监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地方党政中心工作、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是我们责任所在,职能所系。垂直管理以来,我们经历了04年前执法打假抓质量、05年以来源头监管抓质量两个阶段。通过打假治劣和源头监管抓质量,全市质量意识普遍提升,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违法行为得到基本控制,广大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区域产业和社会和谐得到有效促进。但是囿于财政经费保障的困惑,我们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比较单一,服务发展意识不够牢固,服务方向不够明确,服务重点不够突出,服务能力还比较弱。09年以来,我们以系统财政体制调整为基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层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在系统上下确立了服务发展抓质量的转型发展战略方向,推动质监事业步入服务发展抓质量新阶段。我们将2009年定为转型发展年。具体突出三大服务:一是党政中心服务。着力在产业、产能、产品结构调整上服务发展;在两型社会建设、一化三基、节能降耗减排上服务发展;在标准化战略实施、质量兴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服务发展。二是企业主体服务。加强质量法制宣传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落实标准、质量、计量等法制制度,查处和纠正企业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把质量保障建立在企业法治的坚实基础上;监督和帮助企业增强质量主体意识,提升质量自律能力;在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质量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倡导和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质量环境。三是民生安全服务。安全是民生的基本需要,是各级政府的根本职责,是质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坚持严审、严查、严检、严处、严防“五严”方针,加大打假治劣专项整治工作力度,确保食品、特种设备、危化品和农化品等六大质量安全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去年12月,市委书记童名谦陪同刘力伟副省长、省局蒋新祺局长视察我局时,对我局服务发展抓质量的转型发展方向、思路和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突出重点力求有为
转型发展时期质监服务的工作重点在技术检验,依法履职的难点在技术检验,事业发展的出路在技术检验。发展技术检验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对此,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技术检验是质量技术监督三大职能之一,而且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职能和手段,也是服务发展抓质量、发展质监事业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出路。我局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大型征文等活动,组织全系统大思考、大讨论,把思想理念统一到不重视抓检验就是不合格,抓不好检验就是不称职的高度,系统上下初步形成了思想重检验、发展靠检验、工作抓检验的共识。二是明确发展方向。立足我市实情,遵循技术检验发展规律,在全面摸清检验资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今后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技术检验发展方向:以安全检验为重点,突出食品、特种设备、烟花爆竹、涉及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主要计量器具安全检验保障体系建设;以法定技术检验为主体,依托法定检验,发展市场检验,打造区域性公共检验平台,增强服务企业和社会检验功能;以市级检验为中心,打破市县行政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检验市场,逐步实现市县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以专业检验为导向,遵循检验发展规律,改革传统检验组织体制,走管理集团化、组织中心化、检验专业化发展路子。三是健全组织体制。建立起科(股)为主的监检一体体制;分所统管、中心运作的技术检验体制;区域为主、区域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组织体制;资源共享、市县联动的合作体制;以检验为中心、许可把关、执法保障的联动体制等五种体制,初步形成了围绕技术检验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合力。四是提升检验能力。实施“检验兴局”战略,以认证能力建设为目标要求,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设备、设施能力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强管理、检验、经营三支队伍建设,全面增强检验技术能力、经营管理组织能力和企业、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提升技术检验水平。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厉行节俭,艰苦创业,努力增收节支,市本级增加积累,先后投入技术机构基建、装备经费近3000万元,大大增强了市级技术机构的检验能力。
三、强化管理彰显有效
一是强化业务管理。首先,完善稽查执法机制。集中行使稽查执法、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和执行职能。各类投诉举报案件,各业务科(所)监管、监检领域内严重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和责令整改不到位的违法案件移送稽查部门统一立案查办,集中呈报案审和执行处罚。特别对危及安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产品案件、恶意制假等案件由稽查部门统一查处。其次,推行监检一体机制。各业务科和技术机构合作联动,以监管推动检验,以检验落实监管。在科所合作、科队合作基础上,我们成功实现市县合作,整合资源,提升工作效能。第三,实施业务计划管理机制。以检验计划为主,全面实施包括行政许可、执法监管、财务收支等计划管理机制,确保各项业务工作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第四,强化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档案按电子、文字、图标、报表、委检合同、原始检验记录、档案台账等要求归档保管,增强工作的连续性。二是强化财务管理。按照“以支定收、确保运转、适度发展、收支平衡”的原则,对市局机关、技术机构和县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确保人员、公务、发展支出的基础上,对技术检验的材料消耗和业务科、队的非税收入试行成本管理。仅此一项,全年节约成本经费上百万元。参照地方财政集中核算的做法,对市本级所属部门实行集中支付管理,对市属二级机构在保留其独立核算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变分开核算为由市局计财科集中代为核算。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规范了支出行为,堵塞了支出漏洞。三是强化后勤管理。经省局批准,试行公务用车经费包干。我们根据工作性质和职级确定车辆编制、档次和经费标准,实行车辆购置、维修、保险、使用经费总体包干,节约了经费,方便了工作,促进了廉政,规避了风险。同时,后勤接待、会议经费实行先预算后审批,既保证正常需要,又避免铺张浪费。市局机关实行物业管理,做到卫生整洁、秩序井然。
四、规范行为确保有序
一是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评制度。逐级制定岗位责任目标,职工岗位目标包括业务工作、非税收入、行政行为规范、自身建设四大目标体系;领导岗位在职工岗位目标体系基础上增设班子、队伍管理责任目标共五大目标责任体系。绩效考评分综合目标考评和部门业务工作目标考评两块进行,实行量化记分考核,奖优罚劣。同时,推行行业行政效能测评。在加强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基础上,分行业组织行政效能测评,变系统内部测评为社会公开测评,提升行政效能,改善质监形象。二是推行“五不”规范公务行为。加强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改进工作作风,出台“五不”规范公务行为,即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旷工;工作时间不从事非公务活动;言行举止不违反公务礼仪要求;内务管理不损害文明卫生;水电资源不浪费不使用。为确保“五不”落到实处,市局成立机关作风监督巡查小组,实施全面监督管理。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岗双责”制,加强廉政教育,构建廉政建设思想防线;狠抓关口制度落实,构建廉政制度屏障。全体干部职工严格做到“四不”,即不收受行政相对人及下属单位个人的红包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不接受参与行政相对人和下属单位请吃请玩活动,不向行政相对人或下属单位埋单报销个人开支,不参与被监管企业入股分红经营谋利。同时,严格遵守“四严禁”廉政纪律制度,并明文规定各科(室)队所和县(市)局一把手不再直接经手审批财务,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宏观监督管理上来。
五、提升能力保障有力
推进转型发展,重在打造一支懂服务、善服务、会服务的高素质队伍。我们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努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是学习培训提升能力。大力开展岗位学习培训,进一步落实单位业务学习交流制度、现场经验交流制度、对口业务培训制度、业务考学制度、技术比武制度、业务对口跟班学习制度、业务骨干挂职锻炼制度和对口考察学习等八项制度,继续开展“创学习型机关、当学习型模范”活动。对经过人事科备案、在职拔高国民教育序列学历、学位的,给予学费报销激励。二是创新机制提升能力。试行预算编制制度。根据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在市局整体不超法定编制的前提下,按照劳动生产率确定岗位编制,将人员编制预算到各科室、队、所,确保人尽其能,人尽其责,不浪费人力资源。推行中层负责人轮岗制度。08年以来,我们对市局机关科室、队、所负责人实行了轮岗和竞争上岗,激发工作热情,增添工作活力。轮岗和竞争上岗后,所有业务科室都按时全面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在二级事业机构推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增强了发展动力;健全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的事业绩效分配制度,激发了工作活力。三是引进人才提升能力。我们出台了《关于市级技术机构有关机制建设的意见》,明确技术机构不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正式职工距退休年龄不足3年、5年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实行提前退岗。对退岗空缺的编制,聘用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改善了队伍素质结构,提升了队伍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