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介绍的主角叫谭文,今年32岁,湖南邵阳人。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下岗后,为了改变自己命运,他在打工中助学,在自学中打工,最终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去年博士毕业的他,如今已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一位秘书。
文/图 肖毅彪
图为谭文(中)与他的博士同学在上海财经大学
2007年国庆前夕,打工博士谭文回家探亲,特意来到工厂看望我们这些昔日的“难兄难弟”,在厂门口的一家餐厅里,我们便坐下来闲聊,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下岗后边打工边求学的这段奋斗经历……
下岗之后,不失志
1993年9月,谭文从邵阳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湖南汽车制造厂生产计划处从事生产计划工作。但是,由于工厂效益不好,进厂不到二年的谭文被下岗了。下岗那天,谭文不知自己是怎样走出办公室的。他想起父母含辛茹苦地送他读书时情景:1973年,谭文出生地湖南新邵县下源乡一个偏僻的山村里,这是邵阳市最贫困的一个乡村。谭文家中子妹3人,在家他排行老二,尽管父母非常努力地起早贪黑地忙碌,一家人的生活仍处在温饱线以下,父母还要供他们几子妹读书就更不容易。但谭文从小读书一直发奋努力,成绩很好,家里也对他寄予厚望。高考时,由于运气极差,只考了一个中专。但这在那个山村来说,却也是一件喜事,这就意味着谭文将从此走出这个穷山窝,到城里去过好日子了。为此,父母倾力相送,几乎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
眼下,自己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二年,却下岗了。自尊心极强的谭文,又怎能有脸回去面对曾指望他有大出息的父老乡亲?今后的路又该怎样走呢?
他决定到广东沿海等地去闯世界。
临行前,他的同学就劝谭文到邵阳市广场买张假大学文凭,到广东那边找工作会好找一点。但谭文没有这样做,他说,做人不能没有志气,做这事我脸红。
出外打工,不丧志
就这样,谭文在提包里塞满自己需要替换的衣服,以及几本自己参加函授大专学习的书籍,然后带上那张中专文凭,满怀信心地登上了邵阳至广州的火车。谭文最初的想法是想应聘到一些公司去搞文员或者管理人员的,他想自己曾是学机械专业的,又在工厂的生产部门,独当一面从事过计划管理工作,自信能行。但结果大多的公司见他学历较低,都把他拒之于门外。谭文不禁把应聘的待遇也降低了许多,比如干保安、当保管、他也想尝试着干了,但这些工作谭文也无法找到。原因是到广州找事的人特别多,招聘的单位很挑剔。这样,谭文在广州一连转了好几天,工作仍没着落。他想,再这样下去,完全是徒劳的。因为自己是孤独地一个人出来找工作,不像是那些南下的民工一样成群结队,有群体优势,互相都有照应,且信息面比单个找要宽广。再是现在不是年初,用人单位基本上都招聘满了。后谭文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在增城附近的新塘镇的一家服装公司找到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月薪400元。谭文高兴得一乐,这是他上岗时工资的二倍。本来说,仓库管理应该是一份很轻闲的工作。但谭文去了才真正知道,这400元工资并不好捞。他一人要身兼数职,既是仓库管理员,又是保管员、搬运工。每天进出货很多,装车、下车,谭文一工作起来,几乎就没空过。加上广州气温高,又正临夏日,室内温度常常达到摄氏40多度。一天下来,谭文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到了晚上,谭文就住在仓库的一间房子里。房子里窗户很小,空气无法对流,白天被太阳一烤,夜晚房子里热得就像蒸笼,电风扇刮出来的风,也成了热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谭文便静下心来想:今后要想再重新找到一个理想的,很安稳的工作的话,唯一的办法还是要读书。因为只有读书,用足够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改变这种真正卖苦力的命运。当然,谭文也尝到了那种拿着中专文凭,在广州城里寻找工作时,被人不屑一顾的轻蔑。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也是一件更辛苦的事情。在未来广东之前,谭文就在工厂里参加了湖南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函授大专学习班,再过一年就要毕业了。谭文不想放弃。于是,他从提袋里翻出书,自学起来。拿着书本看了不到几分钟,汗珠就不停地滴落在书本上,谭文就找来一块湿毛巾,边擦边看。实在受不了,便又洗过冷水澡。有时,他也找条凳子,坐到外面看书,但外面的蚊子多得不得了,蚊香、扇子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看一会儿书,谭文常常被蚊子咬得遍体鳞伤。但不管条件如何艰苦,谭文始终坚持着。有付出就有回报:一年后,谭文回湖南参加了考试,各科成绩都顺利地过了关,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湖南大学颁发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取得这张大专文凭后,谭文心想,这只不过是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但还不能代表什么?要想摆脱眼前这种境况,要想为将来求得一个好的职位,为社会真正做些事情,就得扎扎实实地多学点真本事。这对谭文来说,还得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人决不能屈从于命运。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考研。
考研路上,不落志
谭文深知考研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何况对自己这样一个打工仔,那就是难上加难。但心中有了这样的高目标,谭文那怕是上刀山,入火海,他也要闯一闯。俗话不是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从此,谭文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休息日,他跑到新华书店买回了考研的课本。白天是绝对没有时间学习的。一到晚上,不管那天工作多累,任务多重,身体有多疲劳,房间里多热或多冷,谭文总是要强打起精神以超人的毅力,看书做笔记到深夜。为了学好已荒废了好几年,几乎已忘得了一干二净的英语,谭文买回录音机和磁带,照着课本啃,并拼命地背单词,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不放过。但使谭文感到更头痛的是,一些习题如果没有老师辅导,根本就看不懂。像高等数学这门课,谭文就自学得很费力。实在搞不懂的,他只好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一所中学去请教。
就在谭文雄心勃勃,准备大战一场的时候,谭文打工 的这家服装公司的老板,却无故解聘了他。这事,谭文后来才获知:这是因为这家公司的一位副经理的远房亲戚来找工作,副经理开后门让这位亲戚替代了谭文。
没有了工作的谭文,孤苦无助地踽踽独行在大街上,继续寻找一份工作。谭文心想,只要有了落脚的地方,不管多苦,多累,他仍可以照样坚持学习。不久,谭文联系到了家乡的一支建筑队,正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承包了一栋楼房。他便来到了这支建筑队打工。初来乍到,谭文干的是搬砖块,挑沙石等体力活。一天十几个小时一下来,累得骨头就像散了架似的。刚好谭文到这里的时候,又碰上是一个夏天。在广州过冬天还可以,到了夏天,气温高,日子确实难过,何况还要在被太阳蒸烤的建筑工地上做体力活呢?到了夜晚,谭文就与10几个工友,睡在一间棚子里。尽管广州的蚊子曾被形容为“三只蚊子一餐菜”,但工友们一躺下就再也不想爬起来。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谭文照样坚持学习。为了不影响其它工友休息,谭文从不敢开灯,要看书,只能借着外边路灯透进棚子里的光亮。有时实在打不起精神,谭文就拿着书本不知不觉地睡觉了。
建筑队的老板,知道谭文在这种环境下,还在顽强地坚持自学,对他很是佩服。照顾地安排他进伙房帮忙。到伙房干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伙房加上谭文一共仅3人,每天一日三餐要搞出100多号人的饭菜。这毕竟比起在建筑工地上挑砖块和泥沙要轻松得多。有时甚至还有一些空闲时间。这样,谭文一有空,就随便找一个角落坐下来看书。
1998年2月,由于谭文户籍仍在工厂,便回到湖南参加了考研。这一次,谭文仅以8分之差而名落孙 山。但他没有灰心,他想,这次没能考上也好,再打一年工,在经济上再多一些资本积累,为今后读研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了使第二年的考试发挥到最佳水平,谭文在智力上再次进入了大的投入,到新华书店买来了大量的各种考研书籍和模拟试题。每天除了干活之外,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看书做习题上,睡眠时间每天不足4小时,人瘦得 几乎脱了形。
一转眼又到了第二年的2月,谭文考研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建筑工地的老板为了照顾谭文,便叫谭文提前15天回湖南参加考试,并许诺不扣他工资。谭文一回到家,便躲在工厂的宿舍里,足不出户,一心钻在学习上。2月28日,谭文再次走进了考研的考场,当他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时,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全身软绵绵的。回到厂里的宿舍。他一倒在床上,不吃不喝,睡了整整的一天一晚24个小时。睡足后,谭文便又南下,出现在建筑工地上。
1999年8月初,谭文接到了工厂人事处打过来的电话,告知他:他已被云南民族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谭文放下话筒,喜悦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读研攻博,大长志
不久,谭文坐进了云南民族学院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他深知:考上研究生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并不意味着从此就端上了金饭碗。尤其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求学之路还很漫长。
然而,摆在谭文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经济问题。谭文考上的不是公费研究生,每年6000元的学费,就让谭文大伤脑筋。尽管他打工几年,积累了一些资金,但并不是很多,加上考研时,买书,买资料等,也花费了不少的资金。家中年老的父母也不可能再给谭文太多的帮助,由于谭文读研,档案关系等都已转到了所在学院,工厂那每个月几十元的下岗生活费也没了。
于是,谭文便利用星期天或晚上到昆明市的一些家庭去做家教。为了多赚几个钱贴补费用,谭文一连承担了三户人家的子女的家教。为了节省坐车费用,他跑到旧车市场,花了50元钱买回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就骑着那辆旧自行车轮流去上课,并把个人的生活费用,每月控制在250元左右。为了节省开支,每年的寒暑假,谭文很少回过家,把时间用在了打工筹集学费上。
在学习上,谭文也没有半点的松懈。他想争取拿到学院的最高奖学金--五达观奖学金,但这种奖学金,研究生班的40多个同学中,每年也就只有二、三个人才能拿得到。为此,谭文为了不耽误学习,每晚做完家教回到学校,总是坚持把当天的功课温习完,值到弄懂、记熟。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研究生公寓的灯光只有谭文寝室的灯,熄得最晚。
谭文尽管学习任务很紧,尽管在读书时间还要到外面去打工,赚回每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但谭文对学校以及社会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都能积极参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学期,谭文终于获得了学院的五达观奖学金。当他领到这笔3000元的奖金后,除了还清了向导师、同学借的学费欠款外,还向当地的希望工程捐了200元。他的任课导师和同学们都说:“作为一个靠打工自费读研的下岗打工仔,谭文的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2001年6月,谭文顺利地通过了他的《通货紧缩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论文答辩,提前半年硕士毕业。这时的谭文,已经不是几年前下岗后,去为寻求工作而苦恼了。毕业前夕,就有好几家单位向他发来了聘任合同意向书,湖南的一家名牌大学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并提出优先解决他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谭文为此倍感欣慰,证明这些年来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面对这些诱惑,谭文也曾为之心动过,但是,好学上进的谭文经过这些年来的艰苦磨砺,意志变得更加坚强。他想,尤其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知识越多越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自己既然这么多年都苦过来了,还苦几年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决定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考博。于是,谭文又过起了炼狱般的生活,整天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在宿舍看书,有时连饭也是同学帮他带到宿舍来。2002年10月,他如愿地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的目前竞争最为激烈最为热门最为难考的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研究方向的公费博士研究生。这样,谭文的人生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高起点。在这所现代化的大学校园里,谭文真可谓如鱼得水,他不用再去打工读书了,因为学校每月350元的生活费,对省吃俭用惯了的谭文能说,已经足够了,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于学习、研究上,他先后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好几篇很有份量的学术论文,他的《亚洲货币合作中我国的货币导向》的研究课题,受到了国际金融界一些权威人士的极力评介。2006年1月,谭文顺利地通过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毕业,就有多家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和国际融资集团以及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以优厚的待遇为条件,向谭文发出了邀请。但谭文最终选择去了祖国的大西南,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当了一名公务员。对于将来,谭文最终表示,一定要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财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编辑: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