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5月6日讯(通讯员 何雯 兰巧琴)5月5日凌晨两点,正是夜深人静睡梦正酣的时候。不用闹钟的李菊香和老公刘初成习惯性准时起床,匆匆洗漱后就开始和面粉、揉面团、包包子、做馒头、蒸烧卖、炸油条、熬稀饭、煮豆浆……忙得不亦乐乎。
6时许,沉睡了一晚的新邵县城慢慢苏醒。李菊香包子铺的生意已热气腾腾地开始了,陆续有赶早的市民前来买早点。
1998年,18岁的龙溪铺镇姑娘李菊香与酿溪镇长滩社区青年刘初成结婚。刘初成家当时条件很差,“七八个人挤在一间破土砖屋里”。为改变家庭现状,勤劳的李菊香在原氮肥厂做过临时工,到街边摆摊卖过水果。1990年,李菊香学会了做油条卖。那时物价低,油条只卖1毛5分钱一根,生意好时,她一个月最多能挣500多块钱。三年后,李菊香又学会了做包子、馒头,在路边摆个炉子和铁锅,边做边卖,两毛钱一个。经过几年辛苦付出,赚了点钱的李菊香马上将土砖房改建成两层红砖房,并将一层门面作为包子铺。
1997年,因物价上涨,李菊香将馒头涨到5毛钱一个,包子、油条1块钱每个(根)。此后,无论原材料价格怎么上涨,李菊香都没再涨过价,迄今为止已坚持了27年。
“我不用交房租,不要请人做事付工钱,所以利润低点没关系。到我这买早餐的老人和农民比较多,他们都是省吃俭用的人,我觉得把这些利让给客户挺好的。”李菊香说。
酿溪镇赤水村的韩大娘年逾古稀,多年来一直和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韩大娘每次推着小三轮上街卖菜时,都要去李菊香的店买一大袋糖卷回去做早餐。“她店里的卷子馒头只要5毛钱一个,又好吃。我平时莫空做早餐,跟我儿子两个就吃这个,省事又省钱。”韩大娘说。李菊香见韩大娘可怜,时不时会多送几个卷子馒头给她。
街上有个衣冠不整的唐氏综合征男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李菊香店里去买包子和稀饭吃。李菊香从不嫌弃人家,每次都热情地招呼他进店内坐着吃,也不收他的钱。前不久,再次被李菊香拒收包子钱的男子感动得有点哽咽:“谢谢老板娘,您真是个大好人。”
李菊香的包子、馒头虽然卖得便宜,但面粉、包子馅、食用油等食材她从不买便宜的。“做人要讲良心,不能赚昧心钱。”李菊香说。
菊香包子铺每天要卖出各种早点2000多个,耗掉面粉近170斤。人手少,数量大,李菊香和她老公每天必须从早上凌晨两点不停不歇做到上午近10点,才能将所有事情做完,下午又要为次日的生意做准备。
“原材料这么涨,我们也涨点价吧,要不这么辛苦太不值得了。”刘初成曾向李菊香“进谏”过几次,均被李菊香一口回绝。李菊香说,虽然利润低,但为很多人提供了方便,她两人也赚到了工资钱,这就要得了。再说两人现在年纪还不算太大,吃这点苦算什么?
一审:尹建国、肖毅彪 二审:肖洋桂 三审:陆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