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4月7日讯(通讯员 杨坚 肖坤城 李小安)4月5日,春意融融,河水缓缓流淌,似岁月静好。新宁县崀山镇船形村随着红军桥的修缮及沿河风光带的修建,不少学生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红色文化,成为今年清明节新晋“网红打卡地”。
为提升乡村“颜值”,助力船形村乡村振兴。2022年,新宁县民政局积极向上争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老区发展方向)40万元投入到崀山镇船形村沿河风光带建设。
“在红军桥可以感受我村丰富的红色文化,风光带建成后,不仅能保护红军桥,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也是防洪堤坝,现在很多来人前来‘打卡’,也将逐步展现经济效益。”船形村支部书记周小荣介绍,没有修建沿河风光带时,一遇到暴雨天气,河堤两岸的农田就被冲毁,周边的群众苦不堪言,此次修建沿河风光带,向下挖了0.8米,河床上抬高了0.4米,总高达3.84米,能有效防止洪水侵袭。
“红军桥”原称承天桥,有灌溉、行人两用,桥长45米、宽4.2米、高5.5米。1930年12月、1934年12月红军两次从此桥经过,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很多感人故事。之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军桥”。2021年6月,船形村红军长征驻扎旧址、红军桥被列为第一批新宁县爱国主义教育点名单,红军桥成为新宁县红色旅游重点线路之一。
“在这里,不仅能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还能感受到绿水青山的惬意,非常有意义,不虚此行!”该县水庙镇居民龙先生表示,由于要兼顾老人和孩子,像红军桥这样家门口的景点更受自己青睐,没想到在红军桥这里体验了一次绿色与红色交织的假期。
近年来,新宁县民政局充分挖掘县内红色资源,借力省市老区资金支持,加强资金统筹调剂,引导革命老区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布局相衔接,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红色遗址保护、水圳硬化、村道建设、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通过沿河风光带的建设,“红军桥”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能够更好地盘活当地红色资源,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和纪念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有利于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有效传承和弘扬,将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据统计,受益群众达576户,受益人口1700多人,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如今,红军桥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我村将进一步挖掘村内红色文化,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充分让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结合,达到文旅融合,吸引更多游客。”党支部书记周小荣对村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说根据目前来参观的游客数预计,今年将接待参观学习5000人次左右。下一步,还将对红军长征驻扎旧址进行修缮,改善村内基础设施,让游客在领略到红色文化内涵的同时,欣赏船形村优美的风景。
一审:尹建国、肖毅彪 二审:肖洋桂 三审:陆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