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的特色美食很多,其中宝庆丸子(即:猪血丸子)是最著名的一个。说到这猪血丸子那是只要一到每年的农历入冬以后,在邵阳就是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最“忙活”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杀“过年猪”做猪血丸子。
湘中明珠——湖南邵阳自古物产丰盛,人杰地灵。邵阳的青山、绿水、厚道人,邵阳的点滴事物都透着特有的湖南乡土味。邵阳可吃的特色有很多,但邵阳人的“最爱”还是——邵阳猪血丸子,也有的地方叫做“血粑”。当然在省外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由邵阳人开的餐馆、酒楼、连锁饮食店等;在对待这个“好呷”的猪血丸子食物上,却又生出了许多的别名,什么宝庆丸子(因邵阳古称为宝庆)、豆腐丸子、猪血丸子……但是全国大多数由邵阳人开的餐饮店叫得最多的还是“邵阳猪血丸子”。
说到这猪血丸子那是只要一到每年的农历入冬以后,在邵阳就是家家户户的“女主人”最“忙活”的时候。一到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要杀“过年猪”、打豆腐,做猪血丸子。只要你有机会来这里,不管是做客、经商、还是观光旅游;就一定要尝尝邵阳的猪血丸子,要不也没算到过邵阳。
据说这邵阳猪血丸子还有一个这样掌故:传说宋朝年间,在如今邵阳这块土地上住着一对孤儿寡母,孩子他爹早年因病逝世了,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自己的儿子。母亲为了让儿子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便把儿子送到云山庙里面与和尚一起习武。习武很辛苦,可是跟和尚住在一起又只能吃素。
母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瘦下去,很心疼。有心做一点荤菜去改善一下儿子的生活,又怕和尚不准。有一天,她急中生智想到把猪血加在水豆腐里面,再把豆腐捏成球状,薰干后成黑糊糊的东西。母亲把这黑糊糊的东西拿到庙里面送给和尚和儿子吃。当庙里的方丈问这黑糊糊的东西是什么做的?母亲回答道是,是用水豆腐薰干而成的。方丈也没有其他异议了。和尚和母亲的儿子吃了这种黑糊糊的东西做的菜,感觉很好吃,每顿都能多吃几碗饭。这样练起武来,更加有劲了。于是,母亲就定时送这种黑糊糊的东西到庙里面给他们做菜吃。
后来母亲的儿子习武下山后,去参加了朝庭的武艺招考,一举夺得武状元。这时,这位善良的母亲才告诉大家,她那种黑糊糊的东西不仅仅是用水豆腐做的,里面还加有猪血的。但是,也没有人去责怪这位善良的母亲了。事情传开后,邵阳人各家各户做这种黑糊糊的东西了,并给它取个名字叫“血粑”,并一直流传下来了。这个故事是否属实,已经无从考究了。
做好以后,撒上一些“松树针”放在用竹子做成的器皿里,拿到太阳下晒一、二天,再放到里屋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越大熏得时间越长,其腊香味就越浓。烘干以后用水一煮就可以切成片吃了,非常方便。所以当时要出远门的汉子,家里如果没有什么吃的可带,其媳妇就会给煮上几个,包好带在路上吃。这样才不会饿着自家的男人。
邵阳人就是这么地厚道与实在。这一红一白用鲜猪血和豆腐为主料做成的邵阳猪血丸子,让邵阳人做事明明白白,做人事非分明。“师夷长技以制夷”现在的猪血丸子相对古代有了改进,由于生活好了,现在吃到的猪血丸子加入了猪肉,一般是瘦肉和肥肉各一半。另外还有的加进了诸如芝麻、葫椒粉等更多的辅料,这味道真叫人吃了还想吃。不信?你试试。
猪血丸子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减淡适度、腊香可口、食用方便,更便于携带和贮藏,是居家送礼之绝佳特色珍品。所以现在很多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邵阳老乡回家都要带一些家乡的猪血丸子回去与朋友、同事、领导分享。邵阳的猪血的丸子是邵阳的“特产”,是一种民族饮食文化的传统遗产。到现在近500多年的历史,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民族美食”篇了。如今邵阳猪血丸子已经走出了邵阳、走向了海外,不少在加拿大、新加坡的华人都爱吃。邵阳猪血丸子做好以后是整个黑糊糊、表面凹凸不平,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的,但它却在那个年代“养活”了我的先辈们。
宝庆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做法是: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