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业钊主任赠送的三本大部头《岁月留痕》著作。洋洋洒洒六十多万字。先是感到震撼,然后是钦佩,接着是急不可耐地打开书本阅读起来。由于患有老年白内障,看书很是吃力,断断续续用了三、四天时间才粗略地读了一遍,揉揉胀痛的双眼,掩卷闭目沉思,为业钊主任几十年来辛勤笔耕,锲而不舍地追求文学梦而深受感动。
业钊主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发表作品,我很早就在各级报刊上读到他的文章。特别是他写的言论、诗歌、小小说、长篇通讯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却只闻其名,未曾谋面。也许是机缘巧合,今年七月正是湖南滑翔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拟在邵阳宝庆山庄举行。而我曾担任过山庄的老总,通过若生局长找到我商量接待安排事宜。巧的是业钊是会议筹备小组主任,这样我与业钊得以相会。一阵寒暄,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抑或是神交已久,抑或是相同的爱好“爬格子”,抑或是惺惺相惜,顷刻间就到了无话不谈之境地。
业钊主任是1976年从部队复员到邵阳市运输管理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他始终保持军人作风,干工作风风火火,有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受到组织和领导的肯定。特别是他把全部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都放在了写作上。只要听闻哪里有新闻线索,背起相机骑着单车就赶赴现场采访、抓拍新闻图片,连夜挑灯赶写稿子,冲洗新闻图片。几十年来竟在省市报刊发表各类文稿和图片上千篇(幅)。有时一张当日的报纸同时刊登他采写的稿件五、六篇之多,以笔名发表为主,我数了数其笔名达十几个。足见业钊既勤奋又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同时又是一位文字驾驭能力强,且文路宽广的写作快手。
我特别爱读业钊创作的言论,立意高远,笔锋犀利,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有很强的警示教育意义。如《有感于迟到的颂词》《真要等到点名吗?》《这一类揭短性文章好》《正人还要正己》……。他善于在典型环境中挖掘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所写的通讯有血有肉,人物个性鲜明,事迹感人,达到了教育人鼓舞人之目的。如《来自严家山的报道》《一股子牛劲,一片深情》《倾情运管》《运输户的贴心人》……。
业钊的诗词歌赋,亦有一定的造诣。他先后创作发表了四百余首。然我对诗词歌赋涉猎浅薄,可以说是个真正的门外汉,无能力评说,但我亦喜欢读一读。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表的诗歌,特别是组诗很有可读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干》、《深夜补课》、《哨兵情怀》、《特大喜讯传四方》……。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以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选用精美词句,巧妙组合。把军营的生活画面,战士朝气蓬勃的身姿,军人热爱党、热爱部队的深深情结跃然纸上,受到官兵的好评。
业钊是一位多产的作者,毕生热爱写作,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从不关心自己的生活,不讲究穿、不讲究吃。一分钱也想掰开成两半来用。而买起书来却从不吝啬,只要是爱读的书籍,就往家里搬。家中最显眼的是书柜多。为此,不知受了家人的多少奚落。他也从不关心个人职务上的升迁,当战友亲朋称他是书呆子,不懂人通世故,清高自负。他只是淡淡一笑,依然我行我素,这也许是所谓文人的“酸臭味”吧。我欣赏他这种坚守初心、矢志不移,在文学的田地里默默耕耘。我以为这种书呆子气,是一种傲骨,是一种气节,也是他做人的准则,我为他点赞。(文:柳清)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