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
钟光发先生(左二)、(左一为美国侨商联合会主席郑琪)在联合国中华文化交流颁奖大会上。
为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走出一条新的“文化丝绸之路”。6月26日,中华文化交流大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邵阳市摄影师钟光发先生获“中华文化突出贡献奖”特别金奖,并聘为“联合国中华文化传播大使”。
钟光发,男,1944年生,高级经济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副主席,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终身名誉会长,世界和平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交流协会理事,世界摄影家联合委员会专家成员,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永久会员,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会员。
与钟老师初次邂逅是在今年绥宁举行的“四八姑娘节”上。那天,我们在绥宁的宾馆翻阅一本香港的《名家》杂志,上面有一篇关于绥宁风土人情的专题报道。图文撰写者是一位叫“钟光发”的摄影记者,摄影作品大气自然,每一幅都堪称佳作。中午工作餐的时候,和一位严肃的上了年纪的专业摄影师同桌,他背着很重的摄影器材,不苟言笑。自我介绍时,他自称是“钟光发”。我一时特别惊讶,不禁问道:“您是在《名家》杂志上发表绥宁风土人情专题报道的钟老师么?”他说:“正是本人,这次我是应市委宣传部的邀请,为把绥宁的‘四八姑娘节’推介给联合国而参与这次采风的。”
钟老师是个很认真的人,我采访回来后写稿,他当时还在绥宁采风,听说报道要配他的作品,而那边不方便传图,他便放弃逗留绥宁,中午一路赶回邵阳,终于在下午报纸排版前将他的作品发给了我。那篇报道被报社评为了当月的优稿,他知道后也特别高兴,叮嘱我给他留几份报纸作收藏。
钟光发先生的摄影获奖作品《日出》(下图为邵阳市委书记郭光文)被联合国总部收藏
钟光发先生出席联合国中华文化交流大会在联合国总部留影
用镜头记录流光岁月的“影者”
钟老师是一个吝于言表的人,在我正式采访他时,他也只是一味地向我展示他的作品。他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各个时期的摄影佳作,还有各种国际国内的荣誉奖状和奖杯。展示一番后,他很腆腼但又坦率的说:“其实我是名业余摄影师!”
70年代,年轻的钟光发在市液压件厂负责工会工作。当时的液压件厂直属省管,有几千名职工,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工会活动十分丰富,各种文体设施先进齐全。作为厂里的工会副主席,他经常要协助摄影部的摄影师为会议及活动拍照。当时会玩相机的人很少,摄影部专业摄影师也就一两位,其他都是厂里职工的业余爱好者。从打下手到进暗房冲印胶卷,钟光发对摄影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1976年,毛主席逝世。举国哀恸,厂里举办大型的追悼会。钟光发第一次作为助理摄影师拍下了追悼会历史性的感人场景。这是他相册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幅作品。
“1995年,当时的粤湘商贸城开业,市长孔令志为开业剪彩,我在一旁拍下了剪彩的精彩瞬间。后来孔市长见到了我的作品,十分感兴趣,他对我说:‘拍的太好了,以后可以多拍些这样的好作品!’此后,一旦有会议和大型的活动,孔市长总会让秘书叫上我,我不是个喜欢说话的人,但所拍的会议和活动照片都屡屡受到市领导的抬爱。”
1996年夏天,邵阳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整座城池被洪水淹去了三分之一,那时路断桥阻,出来拍新闻的摄影记者凤毛麟角。钟光发当时借乘一艘小木舟,穿梭于被洪水淹没的大街小巷内。并真实记录了当时永庆街房屋被洪水完全淹没前,干群奋力抢救八十多岁白发老人脱险的动人场景,这幅照片被刊登于邵阳日报1996年7月24日的第二版头条上。成为邵阳城市历史中永恒的一幕。
“1996年夏天的那场洪水,我先后跟随市委书记和市长孔令志上街指挥交通。那时青龙桥和邵水桥基本被淹了,许多人根本不敢上去,怕随时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但是书记和市长都不怕死,我就更不用担心什么了,我当时在孔市长身边,一边摄影,一边观察洪水。只见桥面下涛涛洪流,一泄千里,是绝境也是难得一观的宏伟景象。”
1996年的洪水成就了钟光发的摄影事业,他的十余幅邵阳特大洪灾摄影作品首次在全国获奖。在甘肃的甘兰全国摄影交流会上,他步入全国摄影家大舞台,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摄影创作生涯。
1997年,邵阳市在北京开招商会。孔市长点名让钟光发一同前往。招商会被安排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举行。钟光发一路悉心拍摄记录了招商洽淡会的全过程。回邵阳后,他在市政府大院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北京招商会摄影图片展,得到了孔市长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当时的文联主席杨悠的关注,从此,钟光发在市内的摄影界名声雀起。2000年1月8日他在松坡图书馆举办了“祖国之光,俄罗斯之旅钟光发艺术摄影展”。孔令志等主要市领导为展览题词。罗月林亲自为展览题写标题,为郑重其事,罗市长斟酌题词至深夜两点。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2000年10月,一天,正在休假的钟光发突然接到一位市委领导秘书的电话,让他立马带上相机到宝庆山庄待命。他一路赶到宝庆山庄时发现各县的县委书记和市直单位的主要领导都到场了。其时,一位市主要领导正要调至省里任职,这次是专程叫钟光发过去给大家拍照留念的。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钟光发的眼睛湿润了,别离就在眼前,既是高兴也是不舍。“老钟同志,我们也来合个影吧!”团体摄影结束后,这位领导也拉住他的手和他拍了一张照,以作记念。
钟光发先生向联合国总部赠送书画作品
美国朋友喜爱钟光发先生的作品并亲切地与钟先生合影留念
钟光发先生向美国侨商联合会主席郑琪赠送摄影作品
用最自然的手法去创作作品
退休后的钟光发曾一度是老年大学的客座教授,专门指导退休的老年学生创作摄影作品,他的几位弟子还获得了全国性的大奖。
“别人总以为我会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和手段,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技巧,摄影一是要手稳,手稳照片才清晰,我一般不借助三角架,但我的作品被冲印放大很多倍也不会模糊,这就缘于摄影时我的身体状态很稳定。想当初刚从事摄影时,为了防止自己手抖,我每天要用哑铃锻炼臂力,后来,几十年下来已变得身稳心定了。另外,抓拍镜头时一定要屏住呼吸,快门按下去要有节奏感,并且按下去略停一秒钟,镜头就不会偏。再者,拍片时要考虑好构图,光圈根据当时摄影的天气光线情况调整到位。但这些还只是技巧层面的,我拍照时从不布景,不让模特刻意的去摆姿势,一切都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瞬间抓拍。光影也好,人物神情也罢,都是在不经意的自然一瞬最为传神。”
钟光发获得国际大奖的两幅作品《师妹》和《日出》都是在没有做任何特效处理的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其中作品《师妹》是他1998年跟随中国摄影家赴俄罗斯创作代表团在俄罗斯采风时无意间拍摄的。当时正值俄罗斯的9月金秋。他漫步在俄郊区的森林,傍晚时分,光影离离,人烟稀疏,一对俄罗斯师兄妹正在练习笛子演奏,师兄吹笛,姑娘半坐在地上用笔记录。当时的风景、光线、构图、人物神态都十分到位,抓拍下来后,他把胶卷冲印出来,居然有一种油画般的质感。
而《日出》的取景则是在1997的武冈云山。那时他与市摄影协会的杨民贵一起去云山采风,晚上冒着倾盆大雨栖身在山里的小招待所,第二天早上4点就起床上山,大雨过后,山上岚云飞腾,宛如仙境,十分美丽。当日轮爬上云海,光影层次渐变得无比美妙的一瞬,他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同去的摄影师都没有抓拍到那样的美景。后来《日出》获得全国二等奖,2014年被邵阳市美术馆收藏。
2010年7月17日,城步举办第13届“六六山歌节”,宋祖英为苗乡献唱,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他凭借多年的摄影经验和瞬间抓拍人物的感觉,完美地记录了宋祖英在“六六山歌节”上的明星风采。后来,香港一刊物出价30万想购买他的这一整套人物照,被他拒绝了。
没有刻意的布景,没有刻意摆好姿势的模特,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调试,他将几十年的专注凝聚于镜头前的一瞬,并让这一瞬变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