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底辣椒分外香
肖毅彪
从长韶娄高速娄底北互通出口,进入双江乡地段,往西再行数公里,有一个方圆不足十公里左右的小地方——坪底。坪底因“坪底辣椒”而远近闻名。
金秋八月来到这里,站在山坡上往下一看,成片的红辣椒,层层叠叠,红彤彤的,像天上燃烧的彩霞,映红了这里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
坪底地势并不平坦,属典型的湘中红丘陵地带,北高南低,东有天罗顶,西有笔架山,被二山相夹,因山脉走向起伏平缓,旧称上坪底、中坪底、下坪底。附近几个村庄均以当地的民兵水库为分界线,水库之上为上坪底,往北为义坪,青桥、佳仑,企石;往东为横石,小田,天壶、双江、农新……水库之下属涟源市增加乡管辖。
坪底人种植辣椒历史悠久,山地特征的优势、不可复制的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加上独特的纬度、高度、温度、湿度、浓度和土壤酸碱度,成为辣椒生长的良好温床。在这片珍贵的青山绿水间,当地村民抱诚守真、用心呵护、用情培育,辣椒种植一直施用农家肥,种出的辣椒因其色泽鲜艳、饱满圆润,食用口感纯正,香浓持久,从而成就了“坪底辣椒”的卓越品质。
笔者久居邵阳,在邵阳经常品尝邵阳种植的一种“宝庆朝天椒”,又名“七姐妹”。“宝庆朝天椒”小巧玲珑,辣味十足,则堪称辣椒中的“王中王”。而“坪底辣椒”却是个大肉厚,又长又尖、水分丰盈,辣味适中,可说是妩媚中不失优雅,粗鲁又不失温柔。
在过去,坪底人,范围大一点,这里的双江人,都是靠种植辣椒能增加经济收入。每当辣椒上市季节,清晨曙光初露时,乡间的小路上投下林木斑驳的影子,三五成群的村民挑着一筐筐、一篓篓、一袋袋的辣椒,汇集在通往桥头河、四方山的小路上匆匆而行。因为他们要赶在桥头河、四方山的工人们上下班时,能卖个好价钱。因为“坪底辣椒”同样得到这些工人老大哥们的青睐,他们只要认准是地道的“坪底辣椒”,不会在价格上跟你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买着就走。
然后,卖出辣椒的村民们,要是碰上星期天大多是那些少男少女们替父母承担卖辣椒这一光荣的任务,他(她)们会把卖辣椒换来的这些钱在桥头河的店铺里各自采购一些物质,姑娘们会精心挑选一节漂亮的花布,为自己做件漂亮的衣裳,或者到包子店买几个大馒头和包子,带回家孝敬自己的长辈。当然更多的是为自己赚取每年开学的学费或买纸张笔墨。
这里的人们,除了种植辣椒是好手,更是爱嗜辣,对辣椒的储存也有多种方法。青椒大量上市时,女人们会把家中剩余的青椒放入滚烫的开水中浸泡后,捞出来晒干,做成白辣椒或放入坛子里做做腌辣子、碎辣子等。白辣椒用来炒肉或拌入鱼虾的菜里,那味道别提有多美。
一到七八月,成熟的红红的辣椒大部分采摘下来,除了卖出。剩余的大部分都用来晒成了干辣椒,要吃得来年青椒上市。经过精选的大红辣椒,女人们会洗干净,晾干外表水分,嘭……嘭……地把它剁碎,装入陶瓷坛子里,用盐渍上的剁辣椒,吃到来年,那颜色还像刚从树上摘下来一样的鲜嫩。笔者从小就受到吃辣椒的熏陶,在中学读书时,学校离家十四五里地,除了星期天,寄宿学校不回家,常常用玻璃瓶子带着这些剁辣椒到学校,拌着杂粮米饭,一吃好几天。五月时节,辣椒上市时,青青的辣椒翠绿诱人,于是迫不及待到菜地里采摘一袋,带入学校,开饭时,拿几只青椒,跑到学校附近的同学家或农家,放入柴火灰中,烧熟,捞出放入清水中洗干净,然后撕成条状,放入碗中,撒上盐腌上片刻,就是一顿极好的开胃下饭菜。
当然,辣椒带给的不只是这些,而是农家的希望,这里的村民,每年就是靠种植辣椒,送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从小吃着辣椒长大,这些从山村里走出的双江学子们,有着辣椒一样的火辣性格,脾气耿直,做事雷厉风行,做人重情重义,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人精神,也在这些双江人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发挥出色,有点成了名校教授,有的成了考古专家,有的成为主政一方的地方领导,有的成了军中翘楚,带兵镇守祖国南海前哨的将军。至于从这个山村走出去创业、经商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老板,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聪明才干。
如今,“坪底辣椒”更是名声在外,还获得过湖南省农博会金奖。种植规模已辐射到周边几个村,当地党委、政府着力在农业提质、提效上做文章,采取“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大力种植,真正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育一方物”。“坪底辣椒”以它卓越的品质,特有的功效和特性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多滋多味的幸福生活。
(原发于2023年7月21日《湘声报》副刊《芙蓉》)
一审:尹建国、肖毅彪 二审:陈志强 三审:陆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