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情感家园】且以深情慰民声 作者:尹建国
    发布时间:2020-12-11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尹建国

    且以深情慰民声

    文/尹建国

    图片1.jpg

      风雨兼程二十载,初心未改;一如既往慰民心,矢志不渝。在这个春华秋实的季节,邵阳城市报《民情通道》栏目迎来创办二十周年纪念。

      前些天,我接到了城市报莫杰的电话,他告诉我《民情通道》栏目迎来二十周年,报纸将做一期纪念特刊,诚邀我写点东西。作为城市报曾经的一名“逃兵”,接到电话我顿感惊喜与感动。惊喜的是我又可以在报纸上留点油墨清香的拙作,感动的是报社并没有把我这个无名小卒遗忘。

      一个报纸栏目能坚守二十年,在媒体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何况是一家地方小报栏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许许多多的纸媒受到冲击陷入困境,《邵阳城市报》能够忍受寒冬经历难与变、稳与进、创与兴,跃入全省同行业报纸前列,并且在全国广播电视报刊中也拥有突出表现,这份荣耀多么来之不易!由此,我对《邵阳城市报》及其创造这份荣耀的“城市报人”肃然起敬!

      回想起来,一切都讲缘份,文字亦然,人也亦然。我与《邵阳城市报》的结缘,与“民情通道”栏目的相守相依,似乎是偶然,又似乎是必然。记得那是1990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出差邵阳,为打发乘车回家无聊的时光,我在人民广场一家报刊亭挑选购买了一份《邵阳广播电视报》。此后,她改变了我后半生的生活,让我从一名通讯员做到了记者,也让我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她的一脉温情。

      2008年,《邵阳广播电视报》蝶变成《邵阳城市报》。2010年,报纸扩版周二刊需招几名记者,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却幸运地进了报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改变我人生的两位恩人是报社的林高湘和袁中科,他们亦师亦友,感恩他俩给了我一生难忘的帮助和关爱,是他们教我写稿、改稿、编稿、在报社慢慢的熟知业务与成长。

      记得是十几年前10月份的一天,林高湘和袁中科来新宁采访,因我稿投得较多,我们成了不常谋面的朋友。到新宁后我去见他们,他们告诉我一个信息,说2010年报纸改版出周二刊要招人,问我去不去试试,去的话12月底前来报社面谈。

      当年12月25日,我特意起了个大早搭上开往邵阳的班车。来到宝庆西路,上了广电中心四楼。

      我带着向往,期待和惴惴不安,融进了这个充满朝气的大家庭里。尹立辉、肖岚、彭小兵、袁中科、孙正安等等领导,他们对我特别的热情和关照,让我这个外来的游子身感春天般的温暖。通过在报社一年的采访写稿磨励,我被安排到了报社的品牌栏目《民情通道》做民情记者。

      “反映百姓心声,传达政府回音”是《民情通道》栏目的宗旨。给民情专栏采访写稿,我有件事记得最真。2011年6月的一天,我接到市区一位学生家长的来电反映,说市某小学乱收费。为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我来到这家学校采访,通过暗访学生和部分家长,确有此事。由于采访细仔,有凭有据,通过与校方领导沟通,学校答应第二天将多收的费用退还。过后,这位学生家长打电话给我表示感谢。做了回民情记者,看到事情得到解决,虽累但很快乐。

      还记得去采访一个在下井时受重伤的矿工,因在治疗期间,狠心的矿老板在中途以种种借口停止了医治费的垫付,导致伤者病情加重。当我接到矿工家人的反映后,我赶急赶往受伤矿工的住院病房采访事情的真象。脚一踏进病房,伤者的家人就给我下跪,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看这个近50来岁的矿工伤成那样,我流泪了、心痛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唯有以百倍的努力,去为民请命,才不负民心。

      是什么样的情愫驱使他们把全部的信任建立在我们这些媒体记者身上?也许这些老实的村民误解我们做记者的工作,把我们当成了什么事都能办成的“包靑天”。其实,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跟矿方老板勾通协商,要不就把事实刊登在报上,通过社会舆论的压力给那些不负责任的老板及相关部门给予曝光。最终,在我们不辞劳苦的奔波和监督中,矿老板给他们送来了医药费。

      我在做民情记者的3年多时间里,先后采编了《10多只死猪漂浮在水库里,村民还用着水库边井里的水》、《屠宰场内半夜杀猪嚎叫,小区周围居民夜夜难眠》、《污水垃圾恣意排放,母亲河面目全非污垢不堪重负》、《邵水河快变成了臭水沟》、《农田建房触目惊心》、《不走“冤枉”路,冒险当“刘翔”跨栏者抱怨:按规矩过马路太耽误时间》、《灰尘满天飞 老板仍嘴硬:没污染》等等近百篇民生监督报道,许多报道引起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90%以上的问题得以答复和处理。

      守正创新,传递正能量。从2001年城市报开办《民情通道》栏目以来,围绕民情民生加强舆论监督报道,以为民众反映呼声和表达诉求为出发点,致力于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广大百姓对本栏目的钟爱和信赖。

      从进报社到离开,我在城市报工作5年多,5年多静水深流,我与报纸相知相伴,5年多风雨同路,我与同事携手奋进。5年多的时光对于历史是长河一瞬,但对于我个人是人生征途中最值得珍藏的经历。那些日子,我在城市报这座大熔炉里不断历练成长,我铭记与城市报相伴的每个日子,也感恩城市报给了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殊荣,并连续5年获得湖南广播电视奖和湖南广电系统优稿一、二、三等奖。

      一行行铅字、一篇篇报道、一帧帧照片,见证着时代变迁,积淀成报纸细密的年轮。二十年过去,伴随着城市的生长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温暖,《民情通道》内容和形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该报对报道品质和反映百姓心声的追求,是对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理想的坚守。

      为民生抒写,为时代放歌。穿过二十载的时光隧道,当初的承诺,依然温暖如昨。站上新的起点让我们怀抱责任与担当、希望与梦想,带着青春与活力、热情与朝气,精神抖擞,信心满怀,接续光荣与梦想,重整行装再出发。

      与文字同行,你是我最美的相遇; 愿时光不老,你是我内心的守望。纸短情长,祝《邵阳城市报》蒸蒸日上!祝《民情通道》栏目再创辉煌!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