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台山地处新邵县陈家坊镇专塘村。远望拜台山,万亩林海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陈家坊镇的北部边陲的天际。拜台山主峰海拔1200余米,山峦连绵起伏,形似绿色巨龙。山之东侧地势较缓,西侧地势险峻,绝壁悬崖。竹林郁郁葱葱,宛如绿色海洋。因其山势奇特、景色多姿,故被列为湘中"二山(龙山、拜台山)景观"之一。清代文学家袁宏道诗云:"好在拜台里,绿林绝崖起。"
江南的三月,微风拂面、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结伴来到拜台山,下车后便沿着盘山公路而上,不时看到路边或林野深处有红的、紫的、黄的各色花儿。沐浴着万丈阳光,伴着溪流、蝉鸣、鸟啼、花开和游人的欢声笑语,踏着恣意汪洋的绿海,乘着和煦的春风,思绪自由自在地飘飞。
来到山间,眼望一条常年不断的小溪自上而下从山中穿越而过,潺潺作响的溪流像一阕动人的天籁之声让人心旷神怡,还有那不时响起的鸟鸣,让你领悟到“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真谛!
走了大约一公里,就能听见越来越大的溪流声,打破了山中的宁静。只见两座山峰之间奔泻直下一条瀑布,宽约三四米,水汽氤氲,气势不凡。瀑布从100多米高处跌落,下聚一湾深潭,溅起银色浪花。
沿途景色非常恬静清幽,各种野生植物纷繁芜杂,十分阴凉,可谓“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沿着公路而上,这条公路尤为陡峭,还好绿树成荫,点点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投下斑驳的光影。两侧是挺拔的各种绿树,树荫之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让我们见证了树叶的枯荣岁月。
步行2小时候,我们来到了拜台山一个百米见方的大坪。站在大坪上向四周俯视,如画山河尽收眼底。此时,有的游客饱览风光,有的游客带来烧烤工具搞起烧烤来,还有不少游客在大坪上合影留念。
关于拜台山,在陈家坊镇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传说隋唐年间,拜台山山脚下有一徐姓人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家中有一儿子,学识出众,相貌非凡,远近闻名。见其才华横溢、器宇轩昂,乡间老者劝其进京赶考。不料,连考三年,屡试不中。从此,徐公子放弃功名,不问学事,终日游览拜台山、龙山、南岳山等秀美山川。其父母和乡老皆扼腕痛惜。
一日,徐公子在拜台山山顶饱览山下美景,一名贪玩的仙女也途经于此。仙女见拜台山形似宫殿、势如楼台,好似天山的宫庭,便停留下来,故与徐公子相遇。不想,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仙女动了凡心。他们在距拜台山主峰100余米处的山间盖了一间小屋,小屋前有一百尺见方的坪台,坪台前悬崖峭壁,好似悬挂空中。站在坪台上,大有仙风飘渺,超然世外之感。据说,这坪台是仙人演戏的戏台。小屋背后有一棵大古树,在徐公子与仙女成婚那天,他俩跪在坪台上,以庵堂后那古树为媒作证,给古树连拜三拜,那古树此时开口道:“俩从今起结夫妻,男耕女织不分离!”后来,此山取名拜台山,喻为人间的宫廷,拜台山的山名也由此得来。
不知过了几个月,天庭发现仙女下到凡间,下令天兵天将到拜台山将仙女带走,并放火烧了小屋。从此,徐公子食无味、寝不寐,终日惶惶。为了感动上天,徐公子在小屋的原址盖了一座小寺庙,名曰拜台古刹,成天礼佛念经。徐公子的举动,最终没有感动上天,气死于坪台之上。几千年来,庵堂由于年久失修,腐朽到塌,现露遗址。
一路上谈笑风生,累了,在路边的草地上歇息一下;饿了,吃些带来的零食;渴了,捧喝一口山泉。
一阵欢歌笑语传了过来。我不禁为之吸引,一看原来是很多人在接山泉喝。几根破开的半圆形竹子一端架在石头上,一端架在悬空的木条上,任水流从竹子上流过,水流激越,跌落在石头上,水珠四溅,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雾弥漫,散发夺目的光辉。我连忙跑过去,捧一捧清泉洗脸,一股凉意沁入肌肤;喝一口,凉意直入心脾。这种惬意的人生,又怎么是一个“爽”字了得?
我想,如是夜间到此,岂不是能感受到王维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间仙境?
下山已是晌午时分,再回首,阳光下的拜台山金光熠熠,美不胜收。这座绵亘在陈家坊北部的拜台山,山高林茂、清泉长流,春夏季节山花烂漫,绿荫似海;秋冬季节天高云淡,心旷神怡。
拜台山古刹所在的山形山貌真是天工造物,独具匠心。山形,形若如 ,状如巨龙。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今亦有诸多文人秀士为拜台山写了不少诗篇。新邵县作家协会主席肖克寒先生用七律而赞曰:“奇山峭拔拜台名,上有仙梨隔寺迎。望断资水横玉带,拈来邵府阅金城。溪音每在林间绕,鸟语常从耳畔生。欲向青崖寻白鹿,天涯此后总关情。”还有清代文人梅曾亮有诗云:“闻道拜台夫妻间,遥看山峰绿连绵。雨后观山阵阵苍,雪中玉立秀堪延。松涛素吼鹰难度,菌石嶙峋虎不攀,何年绝顶开天镜,静夜嫦娥照素颜。"这些诗篇。古往今来,拜台山是文人名人仰往登高览胜好处所。“人世沧桑伤往事”、“地灵人杰数今朝”当今正值“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创建和谐世界、强国富民之期。
拜台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是一座美丽的森林公园,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