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像一个不速之客,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到来。前几天还是一袭单衣,在每夜的北风呼啸下,不几日已是秋裤棉袄上身。
因为要抵御寒冷,寒夜里喝些热的东西,是冬天生活的一部分,冬日的舒适是离不开温暖的。煮一壶热茶,慢慢品之,是我们冬天取暖的重要方式之一。
白天要忙于俗事,只要晚上才可以坐到茶桌旁来,可以独饮,泡一杯热茶,捧一本好书,边看边饮,如果旁边有相爱的眷侣相傍,偶尔添些热水,更有家庭温暖。也可以邀三五好友,围着一炉火,人前一杯茶,边聊边饮,可以用以打发时间,也可以谈一点生意或工作。总之,享受慢生活,茶是少不了的。
冬天喝的茶以黑茶红茶为主,这两类茶有一个好处是耐泡,好的茶叶七泡还有余香,泡茶的人拿捏得好,第一泡洗好茶,从第二泡开始,过水即倒,而后时间逐加,能长时保持那深红汤色不变,可以省去经常换茶叶的麻烦。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茶最适宜爱茶的人,那就是普洱茶。我认为说普洱是茶叶之王还有其依据的,我还没有见到有比普洱这么耐泡的茶,而且是在它的第三道水时最能彰显茶的韵味。滚开的水冲进去,立刻一杯香浓在手,在袅袅腾起的热雾里聊些家长里短,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或是静谧黑夜,那份惬意和满足是难以言表的。
喝茶的人从风炉、茶壶到茶巾等茶具都有严格的要求,我只对茶壶和茶杯稍微讲究一点,煮茶宜用铁壶为好,要选壶身较厚的那种,唐代陆羽《茶经》有云:“釜,以生铁为之,”当然,如果用银壶更好,但“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也,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归于铁也,”铁的物理属性保证了它对火的耐受性,对水的保温性,煮好的茶不会一下就冷,不用频繁的去加热。那种用了多年的壶,壶壁积满了茶垢,更能保留过去多年泡过的千百种茶的馥育香,从这种茶壶倒出的茶,好像自带灵气,茶水从壶嘴泻溜出来,流进杯子,不会像普通开水四处溅开,而是像酥油一样润滑、静静的沉淌在茶杯中。
而茶杯的种类,因材质和制做工艺、设计款式的不同,人们都有不同的选择,而我独钟情于瓷杯,产地和品牌不重要,颜色和外观也不重要,但是材质要选择那种用料细腻一点的,要看起来有点晶莹剔透的感觉。个人用的大杯得有一个杯盖,杯口要稍宽一点,能伸进手去清洗,杯子的内壁必须光滑,更容易洗得干净。几个人一起喝茶,得用小杯,刚好一小口一杯,用两个手指捏着薄薄的杯沿,送到嘴唇边蹭一下,试一下茶水的温度,然后抽吸进嘴里,再咽下去,吧唧几下,回味着口中茶过后的清香,所谓品茗的“品”,应该就是指这种用心感受的过程。
对于茶来说,不仅仅是用来品味它的味道,它更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载体,这一点它和酒的功能相似,喝酒的人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一说,但是酒这种液体,喝多了难以控制局面,在酒桌上掷杯摔碗乃至打架斗殴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喝茶的人却不同,他们谈的话题并不一定高大上,但是少有喧哗吵闹之茶局。明代的沈周在《书岕茶别论后》中说:“自古名山,留以待羁迁客,而茶以资高士,盖造物有深意。”故品茶的人有高雅之士之美誉,当然,中间也不乏附庸风雅之辈。
选择什么样的人喝茶,是茶客们最看重的,我也一样,“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南宋诗人杜耒在诗中写的场景,是寻常的烟火生活中,让人十分艳羡的一件事。可以想像,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一张精致的茶桌四周,欣赏着泡茶的人娴熟的进行着泡茶的每一道工序,看的人像是在欣赏着一门艺术,泡茶的人看着一泡泡茶倒出去,也有一种非常满足的成就感。
有人说,生活是一门艺术,原来我认为是文人骚客的矫情,不太认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看到很多的人仍把生活过日子当成一种压力,看法有所改变。人对财富的适当追求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以牺牲生命健康为代价,去无度索取。在当下这个时代,只要人殷勤一点,养家糊口甚或过上小康生活并不难,在每日紧张工作之余,找一种像喝茶这样的廉价消遣方式,寻找一点生活的乐趣,还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是要学会“浪费”一点时间,用这些时间去寻代一点精神寄托,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有质量,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