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师耀湖湘】陈西川:不可复制的师父 作者:易禹琳
    发布时间:2019-04-11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易禹琳

      摘要 陈西川,1929年12月生,湖南邵阳人。1964年回邵阳,为家乡培养美术人才,教学历时50余年,培养学生逾万人,其中考入美术院校3000余人。有人称他是中国的米勒,他的黑白灰素描饱含个性和力量,让来自底层的男女老少带着故事呼之欲出,他却说自己只是个“乡巴佬”。

    1.jpg

    2.jpg

    陈西川的素描作品。

    3.jpg

    2004年10月20日,陈西川在大樟树下给学生们上课。(资料照片) 本版图片均为通讯员 摄

      ■名片

      陈西川,1929年12月生,湖南邵阳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系蔡锷之启蒙老师。当过兵,1952年至1956年就读于鲁迅文艺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前身),毕业分配至内蒙古师范学院教学,后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班学习。1964年回邵阳,为家乡培养美术人才,教学历时50余年,培养学生逾万人,其中考入美术院校3000余人。在国内美术教育界享有“南陈北曹”(“曹”指郑州市青少年宫美术辅导老师曹新林)之誉。现为中国美协会员,邵阳市美协终身名誉主席。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易禹琳

      有人称他是中国的米勒,他的黑白灰素描饱含个性和力量,让来自底层的男女老少带着故事呼之欲出,他却说自己只是个“乡巴佬”。

      他真是个“乡巴佬”,南下广西“剿匪”,北上“鲁美” “央美”求学,进内蒙出天津,世界广阔,却在35岁盛年回到偏僻小城,半个世纪教放牛伢子、乡里妹子学美术。

      “乡巴佬”种桃种李种春风,培育学生上万,三千考上美院。李自健、刘人岛、王文明、雷小洲、王炳炎、李路明等画家享誉海内外,凸显“邵阳美术人才现象”。

      学生们都叫他“师父”。

      “我是个孤儿,要报党的恩”

      时间闪回到1964年。邵阳街头出现了一个头发曲鬈、鼻子高挺、头戴鸭舌帽、身穿皮衣、脚蹬长靴的“洋画家”,小孩子追在后面喊“美国佬”。他就是陈西川,一开口乡音无改,其实是个20岁离开家乡的“宝古佬”,喜欢蹲在地上吃饭。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要回来? 今年3月14日,已是鲐背之年的陈西川回答记者:“我是个孤儿,要报党的恩。”

      陈西川出身书香门弟,父亲陈子述是蔡锷的私塾老师。陈子述十分疼爱这个65岁才得的“满崽”,专门编了《陈来字课》《人园读本》教他。不幸的是,陈西川3岁丧母,5岁丧父,由长嫂(蔡锷外甥女)黄菊华抚养长大。1949年,陈西川应征入伍,因父亲、叔叔和堂兄陈白一都擅长书画,自幼受熏陶,被派往《战士卫生报》做美术工作。1952年,他复员到沈阳,毫不犹豫选择到鲁迅文艺学院绘画部(鲁迅美术学院前身)学习。毕业后,分配至内蒙古师范学院任教。1956年,他又幸运地被派到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进修班学习两年,师从吴作人和艾中信。

      1962年,陈西川调到天津。才两年,他就待不住了,思念家乡之情不可抑止。他说:“我是个野孩子,从小喜欢钓鱼钓青蛙,到河里洗澡。”他要报恩。繁华的天津不缺老师,但偏僻的邵阳肯定缺,尤其是那些农村孩子,更需要老师。

      “我是个孤儿,能在两所一流大学深造,一切开支由国家负担,还能当上大学老师,我从心里感激党。”就这样,1964年,陈西川调到当时的邵阳地区工农兵文艺工作室,任美术专干。

      此时的邵阳,学校无课可上,一批青少年游荡街头。陈西川给他们纸和笔,不收分文,教他们画画。后来考取广州美术学院的胡国强,用诗一般的语言感激陈西川:“于黑暗中点燃希望之光,于彷徨时成就少年之梦”。

      从1964年起,陈西川的免费教学一直持续到1979年夏。邵阳市群众艺术馆正式开办西川美术培训班之后,他也只向家境好的学生收点费。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美术学校”。不少“寒门学子”慕名而来,其中包括外省和港澳学生。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的华君武对陈西川义务办学赞赏不已。

      倏忽50载,许多乡里的放牛伢子妹子、城里的调皮孩子从邵阳市宝庆中路24号走出,成了教授、画家、设计师、企业家,更多的人工作在学校机关厂矿乡村,把从陈西川这里收获的“美的种子”播撒在更广阔的人群中。

      西川秘笈:“眼高手低”和“一言堂”

      恢复高考后,陈西川的很多学生考上了一流“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招5个研究生,就有两个是他的学生。

      陈西川的美术教育有什么独门秘笈吗?

      当年,以中南五省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被广州美术学院录取的李自健最有发言权。李自健说:“他把徐悲鸿的绘画理论和西方高等美院教学体系带到了偏僻的小城,特别重视素描基础教育,又强调线面结合,使西方的东西在中国落了地,把原本茫然走了许多弯路的我领上了正道。”

      陈西川的独门秘笈有两个:“眼高手低”和“一言堂”。他要求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眼界要高,手慢慢来。学生姚军峰说,“师父”不仅把国内外大师的作品给他们看,亲自画范画,还请来“央美”版画系教授李宏仁、著名画家黄铁山、陈白一等来上课;平时引导大家多阅读经典,多看好电影。上个世纪80年代,著名艺术教育家王朝闻还专门推介陈西川倡导的“眼高手低”。

      在基础训练上,陈西川则是绝对的“一言堂”。他反对这个老师讲一通,那个老师讲一通,让学生无所适从。改革开放初期,各种艺术主张、艺术流派从国外蜂拥而至,东南西北风一阵又一阵地刮,一些学生乱了心性,不知该听谁的。陈西川霸气回复:“听我的!基础打好了,才能随心所欲,连毕加索都不例外!”

      但陈西川不要求学生画成一个模子,他把大师艾中信的“写实中的写意”和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传给学生。至今,许多学生还记得他的名言,比如“做人要老实,画画要大胆” “修改出天才”“宁脏勿净”“宁拙勿巧”等等。

      那一声“师父”,惊天动地

      2007年11月8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著名画家陈西川素描展”。当陈西川出现在广场上时,数千学生齐唤“师父”,惊天动地。“中国的米勒”78岁才举办个人画展,除了素描还是素描,只因学生才是他用全部心血打磨的作品。

      作为师父,陈西川在专业上是“师”,在生活上是“父”。他抽着最便宜的烟,大搪瓷缸里泡着粗茶,却不时接济学生。李自健自1969年6月15日晚敲开师父的门,师父不仅时常提供纸、笔、颜料,还为他的大学录取之事想尽了办法。刘人岛从新宁来,师父把他安顿在家里住,还托人在外单位食堂安排好一日三餐。石辉来自隆回贫困山区,师父让他当了5年班长,不仅免了他的学费,还给他发生活补贴。邵阳县的张遥,妈妈逼他去读收费少的戏校,师父跑到张遥家里做工作,后来张遥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

      学生们画累了,陈西川组织篮球赛让他们离开画板,和他们一起看星星、唱歌。夏天的傍晚,他和学生们一起畅游资江。学生有出息了,飞向五湖四海,陈西川一再叮嘱:要爱国,爱家乡。

      远在澳大利亚的俞如玉,至今还记得邵阳分片区停电时,师父跟着他们转战各个模特场。在广州美术学院当老师的游其忘不了师父用煤炉为他们烧开水。任职于浙江工商大学的邓辉华27年前背着一袋红薯来拜师,现在带着师父送的小板凳走遍名山大川去写生。贾方舟珍藏着59年前陈西川在内蒙古赠送的一叠画纸和一张满分素描作业。长沙的唐小群记忆犹新,80多岁、晕车严重的师父从邵阳赶来看她的画……

      师父言传身教,无论画画,还是做人。师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师父影响了他们的人生。一声“师父”,喊出了心声,喊出了泪花,饱含了多少深情!

      “我虽然不富裕,但我是‘天下大富豪’”

      2018年12月1日,李自健美术馆,“西川和他的学生们”艺术大展在这里开展。228位参展画家,679件作品,规模堪比全国美展。从90高龄的老师到30出头的青年画家,四世同堂。更特别的是,海内外众多艺术家聚集,只为庆祝他们的启蒙老师陈西川的90大寿。开幕式上,陈西川激动地说:“我虽然不富裕,但我是‘天下大富豪’!”

      谁不羡慕陈西川呢?在邵阳市文化馆小小的西川美术馆里,有李自健为师父画的油画肖像,欧偲和幸华银为师父塑的两尊雕像。学生们无论走多远,无论飞多高,都记得“邵阳有我的师父”。每年春节,他们都要回来看他。他们集体为老师办画展出画集。李自健美术馆开业,第一个展览就是师父的素描个展。李自健走遍全球,不忘和师父分享国外的趣事;他得了全球公益联盟文学艺术骑士勋章,马上发微信感恩师父。

      不知潜移默化还是命运巧合,陈西川的儿子陈小川,也是一位画家。幼时,陈小川曾抱怨父亲关爱学生比儿子多,在南下北上闯荡了一番后,发现自己如此思念家乡,羡慕父亲。与父亲当年回邵阳时一样的年纪,陈小川也回到了邵阳,欣然接棒西川美术培训班。

      薪火相传。著名的“宝庆中路24号”仍然在传播爱与美的种子。

      ■手记

      西川美术教学是一个特例

      易禹琳

      陈西川先生的家在邵阳市一栋老式居民楼的4楼,无电梯,九十高龄的他出趟门不容易,但他不愿意搬,怕学生来看他找不到地方。

      3月的一天,记者爬上楼发现,房子比想象中还简陋。在简陋的房子里,他与两位已退休的学生姚军峰、刘建华谈笑风生,还招呼扎马尾的那个:“腾格尔,唱首歌吧!”

      老人头脑清晰,绝不接受任何“高帽”,只说自己是个“乡巴佬”。对过往的经历只言片语,却牢牢记得两件事:有人请他这个孤儿吃了一碗牛肉粉;一个叫陈龙华的女学生走几十公里路,背了一捆稻草给他铺在光床板上。说着说着,老人突然哽咽流泪了。

      “我是个孤儿,要报党的恩。”老人的真诚令人动容。他订了几十年的《参考消息》,每天都看。“贤内助”雷朝林说他是性情中人,喜欢看球赛,中国队赢了就高兴,输了就气得不想吃饭。

      老人几十年义务教学,后来办班收费也不及长沙同类培训班的八分之一。他无法想象北京、杭州等地的美术培训班学费动辄每月上万元,一个培训学校就有10多个“清华班”和“央美班”。他连连摇头说“不正常”,家长太傻。他甚至气呼呼地要他的学生写信到北京去反映。

      在现在的美术院前教育(高考前的美术培训)大环境里,西川美术还能复制吗?著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肯定地回答,西川老师的教学是一个特例。因为他包含着对学生的培养扶持,不只是教技能。而现在的院前教育已经市场化了,老师上完课就走人。各地出现的培训班也是在高校扩招下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为考学,并不真正热爱美术。很多从美院毕业的学生再去办培训班赚钱,这个确实不正常。

      著名画家李自健坦承,他自己也教过很多学生,帮助过很多人,但他要当画家,不能像师父一样为了学生而放弃自己的创作。但他认为,无论是院前教育还是在美术院校,需要老师们像陈西川一样把学生引上正道,告诉他们画画的初心是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去表现真善美。创作要真诚,要有内心的坚守;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如果只是迎合小众,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就会走向虚无、浮夸和庸俗。

      李自健告诉记者,“西川和他的学生们”艺术大展,李自健美术馆收藏了117幅画,它们将留下一个尊师重教的传说。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有5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毕业超过16年的毕业生回答是,艺术最有用,它超越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人际关系。

      那么,对于如此重要的艺术教育,我们是否要好好思考,好好梳理,把它引向艺术的正途呢?

      ■评说

      陈西川是一位文心义胆、古道热肠、充满豪气与热情的画家和美术家,一位深得学生爱戴的老师,一位深受同道敬重的朋友。他那充满着艺术个性和力量的素描作品,从任何一个角度去品评都堪称一流。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朱训德

      陈西川先生是美术教师的典范,是群众美术辅导工作者的楷模。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培养了众多的美术学子和业余画家,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对湖南美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原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 黄铁山

      师父大气、坦荡、包容。他不会嫉妒自己的学生。没有这种大气,他也培养不出这么多学生。他善良、真诚、朴实,爱国,爱家乡。他身上的中国传统美德,影响着我们。除了人格的培养,还有审美的培养。他告诉我们美不是表面的,是有内涵、有沉淀的;农民是美的,真是美的,善是美的。

      ——著名画家 李自健

      启蒙教育如同新生儿的第一口奶,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基础打好了,无论从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成果累累。陈西川老师在启蒙教育领域的开拓和成功,既来自他的艺术高度,也来自他的悲悯之心和人格魅力。后者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学生。

      ——著名美术评论家 贾方舟

      师父一心一意让更多热爱美术的孩子能有机会学习画画。他为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免费上课,还承诺谁考入“美院”就奖励一个油画箱。当年,一个油画箱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我被“广美”录取时,师父真的送了我一个。我舍不得用,至今仍珍藏在家中。

      ——广东省珠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刘文伟

      我17岁之前还在放牛,师父对我们农村孩子的关照让我记忆犹新,很多同学是免学费的。转眼快30年了,特别感谢师父给我至真至性的启蒙教育,让我始终用美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以艺术的情怀去经营企业。

      ——陕西丰安集团董事长 唐小明

      (湖南日报记者 易禹琳 整理)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