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娇嫩可爱,但“十个宝宝九个黄”的说法,让初为父母的您是否也曾忧心忡忡?这种常见的“胎黄”现象,中医称之为“胎黄”或“胎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大类。病理性黄疸若未及时干预,后果可能较为严重,科学应对至关重要。
邵阳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苏菊鸿指出,中医认为“湿热瘀络”是胎黄的核心病机,常表现为“湿热郁蒸”、“寒湿阻滞”、“气滞血瘀”三种类型。调理关键在于调和宝宝的肝、脾、胃功能,疏通气血,并结合科学护理。
中医外治有妙招,安全退黄显优势:
1. 温和外洗,皮肤吸收(中药熏洗): 将精心配制的中药液用于宝宝洗浴。药力通过皮肤温和吸收,借助经络调节发挥退黄作用,安全无刺激,特别适合娇嫩的新生儿。
2. 脐部敷贴,便捷易行(中药封包外敷): 将中药制成小药包,敷于宝宝脐部。利用肚脐皮肤的特殊吸收能力,让药物成分持续发挥作用,操作简单,宝宝接受度高。
3. 肠道给助,加速排泄(中药灌肠): 通过灌肠方式给予中药,能温和刺激肠道蠕动,帮助宝宝尽早排净胎便,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加速胆红素分解排出。药物成分也能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起效,操作相对简便实用。
4.精准内调,辨证施治(中药口服):在医生严格辨证下,针对不同类型黄疸(湿热、寒湿、瘀滞等),选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利胆消炎、行气化瘀等功效的口服中药,直接作用于体内,效果明确。
苏菊鸿主任特别提醒:应对新生儿黄疸不要盲目使用偏方,一些民间偏方缺乏科学依据,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护理新生儿黄疸时,不仅要做好日常照料,对病情的观察也一样重要,二者都不可轻视。运用中医特色治疗,并配合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助宝宝 “黄” 退安康,健康成长。
(通讯员 龚平)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