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 颖 李文娟 孟天笑
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治中,他们是关键责任人,凭借知识、技术、能力、领导力、直接影响到患者诊疗疗效和质量。他们是服务总导演,以患者为中心,实现患者从门诊、住院、手术、出院、随访等服务的连续性。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救死扶伤。
10年科普路
聚力托起脑卒中患者健康梦
见到黄小雄时已经将近16时,他满头大汗,因为没有午休使得他看上去格外疲惫。“要说累是肯定的,但是患者情况比较危急,我必须打起精神,不能有一丝懈怠。”整整一上午,查房、手术、会诊,黄小雄像个陀螺忙个不停。
多年来,黄小雄在神经内科专业方面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疑难病的诊疗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2013年,黄小雄积极参与邵阳地区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新技术的开展及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一直致力于脑卒中筛查和预防的研究,积极参与邵阳地区脑卒中筛查技术,进行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
此外,黄小雄还承担了科室临床教学的任务,定期组织规培、实习医生进行业务学习,并承担了本科生《神经病学》的教学任务。2020年在隔离区,黄小雄承担南华大学《神经病学》理论课视频线上教学,获得南华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三等奖。
工作之余,黄小雄以电视节目访谈、撰写科普文章、进社区开展讲座、义诊服务等创新了脑卒中健康传播的形式,为大众解读脑卒中相关防治知识。这些公益科普活动,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立足于各媒体平台优势,提高脑卒中健康知识传播的影响力,也为其他慢性病管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65天全年无休
急诊的时间里写着“护佑生命”
在医院急诊科,李佳林每天都在忙碌着,门外就是彷徨无措的患者家属。李佳林说:“这是一个救命的地方,他们在等待着自己的家人。”见过众多的生死离别,在这样一个“救命的地方”,李佳林每每看见这些焦虑不安的家属,还是会尽力去安慰、帮助。
面对急救重症患者,李佳林总是一接到急救电话就立即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投入到紧张地救治战斗。无论休息日、节假日或是深夜,只要科室需要,李佳林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病房。
作为急诊科主诊医师,李佳林在邵阳市急诊专业领域率先开展了床旁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肺复张治疗,并积极参与对规培学员、进修学员、南华大学及邵阳学院见习实习学生的临床带教、理论及实践课程教学,深受学生好评。
这几年,李佳林始终工作在抗疫一线。2020年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初,他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抗疫一线,处理疑似患者及确诊患者。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对出现呼衰的疑似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及气道管理。今年,在我市抗疫的特殊时期,作为一线医生,他在封控区连续工作40余小时,与同事们一起保障了封控区住院及留观患者的医疗安全及情绪稳定。
每天几乎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365天全年无休,李佳林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以所学的知识、技能救治患者,用“耐心”“细心”“暖心”慰藉患者,真正做到了“心有患者,与之共情”。
1天,10年,22年……
每一天的平凡里绽放职业荣光
“神经外科”这门新秀学科,以高难度、高风险和高强度著称。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都像是行走在钢丝绳上的“侠客”,每一次精准出刀,都可能书写生死的结局,“得失之间,死生性命之所系”。而田登攀就是这样的“侠客”。
在担任邵阳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时,田登攀协助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及该委员会积极组织县级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提高自身医疗救治水平的同时,为加强邵阳地区整体神经外科救治水平及搭建区域内交流平台贡献了一份力量。
除了每日的诊疗工作,田登攀针对见习医生、实习医生、住院医生和进修医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将医学教育的意识渗透在每天的日常中,从而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医生以及医学生的整体水平。他定期组织讨论、检查自纠,为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并结合自己对疾病的诊疗及手术经验,制作了多个教学课件,不定期参与科室讲课,分享心得,查找不足,带领年轻医生共同进步。
作为神经外科脑血管病诊疗负责人,田登攀每周一有专家门诊。通过门诊,他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头晕现象普遍,特别是有三高症状的人群,需要普及颈动脉血管B超。为此,他呼吁,有这样症状的群众,最好是完善CTA(CT脑血管造影)的筛查,这对于颈动脉狭窄的人群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预防脑梗死有重大意义。
从医20余年,田登攀始终恪守着“医者大道,德为先”的初心,以精湛的医技救治了不计其数的脑病患者,以一颗赤诚的仁人之心践行着大医精诚的誓言。
“身袭白衣,你们纯粹、敬业、有力量!”在“最美主诊医师”表彰名单中,该院的伍继初、刘新能、陈克茜、肖练、何一满同样在列。医师节即将来临,对他们来说,一切如常:收治病人,记录病程,临床操作,日夜不歇地守护着病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