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守健康 建功新时代
——写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陈红云 申伟红
2020年2月,王国阳(右一)在湖北黄冈抗疫一线。
2021年7月30日,副主任医师张朋飞(中)与主治医师周龙飞(左)共同完成了邵阳地区首例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编者按: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自1984年建院以来,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代代白衣“战士”在党的领导下,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初心使命,砥砺前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用夜以继日的坚守奏响了一曲曲英勇战“疫”的凯歌。在医院力创“三甲”的征程中,该院党委统筹谋划,科学管理,带领医师队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勇攀创新之巅,以不畏艰险的奋斗韧劲展现新作为,迈步新时代!让我们以真诚的视角,走近他们……
坚守抗疫“战场”的“病毒猎手”
今年7月,国内多地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迅速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
在抗击疫情战斗中,有一群人,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那就是承担核酸检测的检验工作者,她们被称作病毒猎手、健康哨兵。宁韶辉就是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毒猎手”中的一员“猛将”。
去年2月,该院开始组建PCR实验室,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宁韶辉勇挑重担,中断正在进行的进修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实验室建设工作中。今年7月中旬,湖南出现本土病例,疫情防控形势更加紧迫和严峻,为落实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部署,该院承接了部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
7月中旬至8月正值“三伏天”,室外骄阳似火,有时室内最高温度达到40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对参与检测的工作人员而言,这不仅是技术和体力活,对于身心都是一种考验。
宁韶辉每天身着手术衣加隔离服,戴着双层手套和口罩、鞋套、护目镜等装备,在密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空间内进行着各种细微的实验操作……她每天要完成核酸检测近千例,高峰时甚至两千多例,工作往往在12小时以上。
标本在严密护送到检验科后,拆外包装、扫条码核对、数字标记、试剂精细配置,按部就班走完流程,这才仅仅是检测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核酸提取、重复几千次加样枪吸样、扩增,到最后的仪器分析结果,考验的是检验人员的近乎苛刻的精准的眼力和专注力。
宁韶辉说,每一次穿脱防护装备并不容易,中途压根不能进水进食,每次脱下防护服,除了身上湿透的衣物、手套下脱水的手掌,还有面颊被眼罩口罩勒出来的深深凹痕……每天回到家中,已经筋疲力尽。
宁韶辉的丈夫也是一名检验师,他是新邵妇幼保健院PCR检测的负责人,夫妻二人每天早出晚归,坚守在抗疫“一线”。两个孩子是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由于夫妻工作太忙,无暇照顾孩子,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做生意四处奔波,有时候累了,只能在爷爷奶奶的车上睡着。
宁韶辉和她的丈夫把自己“逼”成了“钢铁之躯”,可只有她自己明白,哪里有什么“钢铁之躯”,他们也是普通的母亲、父亲,也是普通的女儿、儿子,只不过,他们用凡人之躯构筑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以生命守护生命,以生命之名护佑人民健康。
以“实干奉献”诠释“医者初心”
时间回拨到2019年春天。一天,大雨如注,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内科二支部书记王国阳带队值勤120接诊工作。“医生,快来!我家有老人突发心脏病了!”一位患者家属打电话求助,接到电话后王国阳立即带领医疗小组出诊。
赶到现场发现,求助患者居住的是老旧小区的七楼,没有电梯,楼道狭窄黑暗,担架车不能上去。患者是一位80多岁老奶奶,突发严重的心脏疾病,不能行走,也不能平卧,患者家里只有一位女性家属在家。王国阳当机立断,立马将患者背在身上,一口气从七楼背下来,及时将患者送至医院抢救,经医院全力救治,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患者转危为安,王国阳松了一口气,这时,他才感觉右手肘有点疼痛,脱下工作服一检查,原来背患者下楼时,他右手肘关节处让楼道墙上的铁钉划了一道长约5厘米的口子,血已经将内衣浸透……
王国阳从事急诊工作13年,背病人的事情在他身上数不胜数。2018年冰灾下乡接诊病人,病人住在山坡上,地面结冰车辆进退两难时,他背着病人上救护车;2002年暴发“非典”,他带领大家量体温,做登记,搞科普宣传,奋战40天没休息……13年如一日的坚守,是用行动诠释的“医者仁心”。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国阳积极拓展科室新技术和业务。2019年,他参与市级科研课题《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并积极发表论文。他一直参与临床医学生及规培学生的带教工作,并承担了本科《内科学》《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年均授课100余课时。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国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第一时间报名,他以过硬政治素养和扎实专业技能被医院选派第一批去湖北支援抗击疫情。在湖北黄岗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他第一个报名进入隔离病区,在最危险的地方与病毒“较量”。他也是所属医疗组成员当中,进入隔离病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抗疫“战士”。
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抗疫期间,他所在的医疗二队共收治235位病人,他主管的10个病人均治愈出院。在抗疫中,他充分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也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白衣誓言”。他也因此获得了“黄冈市荣誉市民”“湖南好人”“邵阳好人”“最美逆行者”等光荣称号。
提能力精业务 凝心聚力谋发展
医疗技术和诊疗水平是一个医院最硬核的名片。近年来,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医师队伍,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创事业,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医院以创三甲工作为抓手,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涌现出一批在医疗技术上寻求创新和突破、不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好典型。
2020年11月9日,甲乳科主任李洲成邀请眼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吴年周联合会诊,经医院多学科协调MDT团队合作讨论,使用等离子低温消融微创技术成功帮助7岁女孩小玉(化名)治愈鳃裂瘘管,开创了全市先河。
2020年12月,肾内科主任颜伟健和副主任医师王兴健成功完成该院首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守护了透析患者“生命线”,标志着该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2020年12月10日,呼吸内科医护团队完成了该院首例胸腔镜手术,填补了该院胸腔镜检查技术的空白。
2021年2月8日,甲状腺乳腺外科医护人员成功开展我市首例经腋窝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2021年7月30日,在呼吸科、超声医学科多科室合作下,该院完成了邵阳地区首例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证实肺癌。
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正是有这些敢于攀登、不畏艰险、奋进创新的医疗“先锋”,让医院的发展欣欣向荣,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医师队伍,也在不断强化自身中展现能力,在接续奋斗中勇攀医学高峰。
心系患者 传递医者大爱
我们习惯了赞美白衣“战士”与病毒拼杀时的英勇无畏、冷静专业,却有时会忽略他们暖心的另一面。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段患者求医时的暖心佳话,凸显着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蕴涵着浓浓的医患情谊。
今年7月31日21时,谭女士被送到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当时正值医师刘文雄当班。谭女士入院时,已经出现感染性休克、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危急情况,刘文雄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并就其右输尿管结石并右肾积水等情况,邀请泌尿外科会诊,与外科医生一起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期间,刘文雄发现,谭女士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她的家属一直担心无力支付医药费,同时也担心治疗效果。为了让谭女士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刘文雄多次利用进出夜班的休息时间,来到病床边与她拉家常,将自己母亲患泌尿系结石后做了手术康复的经过,向谭女士讲述,安慰、鼓励她;为了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给她节省费用,反复研究她的病例,并向上级医生、主任多次汇报、探讨,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案,且根据病情变化不断地进行合理调整。
经过刘文雄的细心诊治和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努力,谭女士的休克得到纠正、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于8月6日转至泌尿外科,准备进行手术。
刘文雄并没有因为她的转科而终止对她的关心。在她于泌尿外科住院期间,刘文雄仍每天去病房看望她,询问她的情况,并与外科医生一起探讨她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手术后,谭女士恢复得非常好,于8月12日康复出院。除了对泌尿外科医生的手术赞不绝口,她还深深感谢刘文雄,于是,饱含感激之情,将一面致谢锦旗送到了刘文雄手中。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刘文雄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刘文雄说,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托举,只有把患者的康复当成努力的目标,就一定能真心换真心,传递医患关系正能量。
救死扶伤,护佑健康。从古至今,医者都有着令人尊崇的地位,医师作为“生命的守护神”,守护着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尊重他们就是敬佑我们的生命。李洲成、宁韶辉、王国阳,刘文雄、何巨长……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代表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个个可爱的、默默奉献的医师群体,他们一直在保障人民健康的领地深耕前行,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他们也将继承优良传统作风,汲取历史智慧和力量,矢志拼搏奉献,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