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守护透析患者“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0-12-08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陈红云 张海燕 申伟红 陆益平

    cb16b3840cc664c256b13820e15b6dd.jpg

    肾内科医生正在做手术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12月8日讯(通讯员 陈红云 张海燕 申伟红 记者 陆益平)近日,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成功完成该院首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标志着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51岁的罗女士,8年前被确诊出患尿毒症,在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刚开始,她分别进行了左、右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本次因左上肢(内瘘侧手臂)及左侧面部肿胀住院,检查后发现内瘘功能正常,行双侧上肢CTV(静脉造影)提示左侧无名静脉闭塞,右侧肢体静脉通畅,结合B超评估,她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该院肾内科主任颜伟健和副主任医师王兴健结合罗女士病情设计了科学的手术方案,建议她做右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最大的挑战是人工血管与患者自体血管间的吻合。人工血管的直径较宽,进行血管吻合时,所用的针线直径只有头发的五分之一不到,非常纤细,吻合时需要围着血管四周缝30~40针,每两针之间的间隔需控制在1毫米以内,这对主刀医生来讲是个很大的技术考验。

      完善相关检查后,11月30日,罗女士被推进手术室。手术历时一个半小时,取得圆满成功。手术后,内瘘震颤音明显,伤口无渗血,伤口现在也处在愈合期。

      王兴健说,人工血管缝合难度大,对医生技术要求更高,特别是一些自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比如血管弹性差、短缺、闭塞等,以及重新建立常规内瘘比较困难的患者如糖尿病者,伴严重动脉硬化的高龄者或血管较细者,人工血管出现可弥补AVF的不足。对于无条件行自体内瘘的患者,人工血管可替代临时导管或长期导管直接进行血管移植,避免频繁或长时间颈静脉留置透析导管损伤中心静脉,拓宽了血管通路。

      据统计,在我国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而在血透前,医生会为患者建立一条可供血透时穿刺使用的血管通路,这就是动静脉内瘘。但由于部分尿毒症血管严重硬化等原因,常规的动静脉内瘘有时也难以维持日常透析。随着透析病人生存时间延长,血管通路越来越难建立,人工血管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邵阳学院附二医院肾内科有64排新CT可满足CTV和CTA技术,该科医生团队可自行完成DSA下造影和彩超评估四肢血管,每一条血管通路的建立都能在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设计。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科。科室自2003年开科,2012年开展动静脉内瘘手术,近年来,在颜伟健带领下,血管通路团队目前已独立开展了自体血管移植、球囊扩张术、人工血管内瘘等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可以为透析患者提供通路建立、并发症的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保障透析患者“生命线”的畅通。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