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语文 启智人生
——记邵阳市一中语文教师王贵菊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9月14日讯(通讯员 张剑臣 刘力瑜)“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早已言明语文学科之内涵。它是一门集听话、说话、阅读、写作于一身的人文科目。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必须还要有更多的读写训练和人文观照。王老师就一直践行着读写语文的理念,希望可以启发学生走向语文。
披情入语写话,活力悦动课堂。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王老师工作以来始终恪守职责,坚持备好每一堂课,坚信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自信大方地站稳讲台,才能让透过尘烟的文字熠熠生辉。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却往往不仅仅与知识的传授正误相关,它更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如何让老师体会到的美传给学生呢?可能每位语文老师都为之头痛过。因此,王老师在课堂上选择回到语文最基本的地方——听说读写。课堂上,安排充分的时间听范读、学生自读,努力践行“十问课堂”理念,将课堂教学开展用大问题串联、小问题组织起来,积极鼓励多位学生发言,共同参与到品文赏美的情境中来。比如《项脊轩志》中的“偃仰啸歌,冥然兀坐”,采取启发联想情境、描述情境、朗读情境的递进活动来涵泳文义,师生共会归有光先生在书斋中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的闲适自得。再如安排“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名句仿写、娜拉出走以后故事续写、袁隆平感动中国颁奖词仿写等写作活动,落实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目标。
探寻生命底色,坚持立德树人。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学伊始,王老师每周坚持检查学生的周记,并且会写上大段的评语,甚至情至笔端,写下比学生周记还要长许多的回话,久而久之,师生也就推心置腹了起来,自然语文课堂也就为人所喜了。更不遑论说起教材中旷达突围的东坡居士、恣肆飘逸的谪仙人、心忧天下的少陵野老、求贤若渴的曹丞相、恬然自适的五柳先生等等,古往今来,无数的文坛大家跃然于上,他们的光辉与苦闷也为人所知,先贤们的生命之问也随着课堂的深入而浮现——仕进乎忧之天下,退守乎忧之其身,往往此时,启迪学生面对人生不同困境时思考如何抉择,就成了语文教材走进学生生命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正因如此,王老师的学生中不乏接续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而其中有位学生今年教师节发来的感谢则尤为让人欣慰,他说:“老师,我的新书发下来了,样样都很喜欢,感谢您”。
唯有发乎深处的热爱,才可托起明天的太阳。虫鸟鱼兽,云卷云舒,生命自然之底色,往往最能予人力量。教师有此赤子之心,方能有灵动如生之课堂,才能在学子心中种下审美的诗意,托起他们明日迎接风雨的生命底色。前路漫漫,学海无涯,愿以一身纯粹,躬耕语林,做好国家的筑梦人。
一审:尹建国、肖毅彪 二审:陈志强 三审:陆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