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宁奇珍:青春在讲台上闪耀
    发布时间:2020-07-16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张伟 唐志平

    通讯员 张伟 唐志平

      “老师,您看,我的诗歌又在《邵阳日报》发表了。”7月14日,邵东城区三中学生刘多宁兴高采烈地拿着《邵阳日报》给她的辅导老师宁奇珍看,作为湖南省诗歌学会最小的会员,无论是写诗、还是诗歌朗诵技巧,宁奇珍都不厌其烦地对她进行辅导。从教20余年,她获得过湖南省“初中青年精英教师”“邵阳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邵阳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邵东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等数十项荣誉,可是个人再多的荣誉却比不上学生们有出息给她带来的满足感。

      有一种爱叫奉献

      1999年,宁奇珍从邵阳师范毕业,刚满18岁的她怀着对崇高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来到了邵东简家陇镇堆头学校任教。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学生的素质及家庭条件也参差不齐。农村出身的宁奇珍特别感知乡村学生的求学之难,她不想让自己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她利用双休日加班加点地学习充电,想方设法将授课的内容以最详尽、最易懂、学生更能吸收的教学方式带进课堂,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所以学生们每天都渴望上她的课。

      2001年的冬天,下了场十年难得一见的大雪。宁奇珍发现班上听话懂事的刘洋同学还没有来。下课后,她通过询问其他同学,到刘洋家里家访才得知,这个学生出生不久父亲就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年迈的爷爷奶奶吃着低保拉扯她长大。面黄肌瘦的刘洋蜷缩在床上发着高烧,被子又脏又薄。宁奇珍含着泪背起刘洋就往镇上的卫生院跑,给她支付了医药费,并将身上刚发的工资全部都留给了老人。尔后,每天的饭菜她都将一大半分给正在长身体的刘洋吃,每学期开学她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省下一部分给刘洋交学杂费和搭餐费。

      20多年来,宁奇珍自己已记不清帮过多少像刘洋这样的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年以后,很多学生来感恩她,她只是淡淡一笑:你们都是老师的孩子啊!

      有一种爱叫责任

      20多年,宁奇珍任教过好几所学校,带班过好几届学生,她从乡村学校调任到城区时,学生们跟着车子相送了好远。来到城区三中,这里给宁奇珍开展教研教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她的语文研究之路也由此开始。

      “只有让自己的学识更丰富,教案更精彩,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宁奇珍说,对自己的教学严加要求就是对学生负责。平日里,她寻找一切能让自己成长、成熟的机会,多次自费去外地听课、研讨;双休日,她经常泡在书房里埋头查阅摘抄海量的资料;夜晚,为了一份理想的教学教案,数易其稿,挑灯夜战。一次次试教,一次次推翻,一次次重建,通过无数节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她成为了“语文报杯”这样的语文界顶级赛事的忠实粉丝,参与了“中语杯”这样具有权威性的赛事,也成为了《作文周刊》这样的十佳期刊的特约作者。

      2016年,学校安排她进入教科室,负责教研教改工作。她精心组织了“青蓝工程”“名师示范课”“微课比赛”“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老年教师教学比武”“寻找千金作文”、邵东市“1+1+N”送教下乡等多种教研活动,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今年疫情期间,她带领邵东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老师们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远程在线教育教学活动,以“在线课堂”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学子们送去知识的温暖。

      有一种爱叫无私

      近两年来,宁奇珍一直在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她像上了发条的螺丝一般在讲台上、在教案前越拧越紧。为了完成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西游记》的编纂工作,数月来她熬了十几个通宵;为了完善她教研课题“随文微练笔”实施方案,每堂课她都利用休息时间做好备注。

      “这么多年,感觉最亏欠的是老公和两个小孩。家里基本都是老公及公婆在操持,我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20多年来,宁奇珍无论生病还是家中有事,她在课堂却从不缺席。她将大爱写进了无数个教案,融进了无数个创新的教学模式,她的大半个青春都献给了讲台,献给了她的学生们,这是她对学生们的责任,也是对自己青春交出的一份答卷。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