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五服图中孝为先,孝亲敬老是己责!”
    发布时间:2013-10-16   来源:华声在线  记者:关杨博 马珍珠

    ——记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邓晚秀

    关杨博 马珍珠


    图为邓晚秀在服待老人

      “五服图中孝为先,孝亲敬老是己责。”这是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邓晚秀的座右铭。在武冈市迎春亭街道办事处花塔社区的居民们眼中,邓晚秀是铁骨铮铮的工人,是遵纪守法的公民,是贤德的女性,更是孝亲敬老的典型!但在邓晚秀看来,自己只是武冈所有“文明和谐、孝亲敬老”家庭中最平凡的一员。

      结发夫离世后义然挑起赡养重担

      1994年元月,邓晚秀的结发夫尧镇华因病逝世,年迈74岁的父亲尧老冬老年丧子,40挂零的邓晚秀中年丧夫,不满16岁的两个儿子孝国、孝美幼年丧父的悲惨情景,使全家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在痛哭声中,失去顶梁柱的邓晚秀并没有被这一切所吓倒,相反更加坚强起来,决心扶老携幼,做个孝亲敬老的好儿媳!在丈夫病逝安葬后的第一天,她主动把尧镇华年迈的父亲接到家里一起共同生活。四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邓晚秀一人的工资实在有些紧张,可她想尽了办法,工余时间开荒种菜,每年喂头猪,弥补油盐柴米之不足,白天上班,晚上做家务,起早摸黑,劳心熬夜……就这样二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她二十年如一日,成为赡养照顾老人的典范,方圆几十里,无不交口称赞!

      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早在八十年代初,邓晚秀见年过花甲、上无兄长、下无弟妹,仅有一子尧镇华的父亲尧老冬远在洞口县高沙镇太孤独,便主动与丈夫尧镇华商量,提出把父亲从高沙接来武冈市司马冲大圳制管厂与他们一起生活便于照顾。父亲来后不久,便要求到武冈城里做点小生意自食其力,以减轻儿媳负担。于是,邓晚秀与丈夫为父亲在和合街租了房,并给父亲一些资金用于做卖瓜子花生的小生意。

      走到哪里就把父亲带到哪里孝敬好

      在为前夫守耗节哀三年后,邓晚秀于1997年年初由朋友牵线、小孩促成,与头堂乡乡镇企业管理干部李林成(有一子一女)重组了新家庭,从司马冲大圳制管厂迁到了武冈市玉龙路60号。由于再婚丈夫老李房子太窄小导致父亲无住所,邓晚秀与老李再三商量:要千方百计,借款赊账修房子,老人才有安身之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房子不容易啊!修房前他们劝父亲仍暂住在制管厂,后来因制管厂住房改革付不起房租,邓晚秀主动把老人从制管厂接出来,放到老李自己头堂乡黄头村老家暂住一年。在此期间,他们每月回去两三次看望和照料老人,同时花费了三千多元进行住房装修和水电安装,砌好灶,并准备了半年的柴火,让老人安心住下。久而久之,社会上多了对邓晚秀的流言蜚语,但她却一笑置之:“人各都要老,老要有所靠,五服图中孝为先,孝亲敬老是己责,自古以来是美德,我走到哪里,就要把老人带到哪里!绝不能叫老人流落街头,要让老人度过幸福晚年,这才是我们的人格品德。”在新房2002年建成后,邓晚秀夫妇立马把老人从乡下接来东塔路133号颐养天年。

      孝敬老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2008年,因患白内障而双目失明的尧老冬老人大腿股骨脱臼并坏死,不能复位只能卧床生活。从此,老人吃饭睡觉、拉屎拉尿在床上。五年来,邓晚秀夫妇热饭热菜送手上,倒屎倒尿不间断,热茶热水准时到,水果副食很经常,衣被脏了按时换,冬天寒冷上烫壶,三个烫壶上下放。吃东吃西更注意,餐餐煮菜换花样,牙齿脱落嚼不烂,沙锅炖烂从不忘,再苦再累无所谓,只要老人吃得香。

      由于老人经常朝天吐痰满地,有时粪便未拉进桶流淌在地上又臭又脏,邓晚秀夫妇肠胃又不好,清扫时几十次翻胃呕吐现场,从不心烦埋怨。更难的是饮食生活问题,老人的饮食特征非常古怪:吃软不吃硬,吃干不吃湿,吃荤不吃素。针对老人的这些特点,邓晚秀采取勤换品种勤换花样,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在护理过程中,特殊情况有时也有不当之处,但邓晚秀总是任劳任怨,不断改进孝敬态度,近十年来花在老人身上共计8万余元。

      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丈夫,平时八口之家,四代同堂,同锅吃饭,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要面面做好非常不容易。然而,这个庞大的组合家庭经邓晚秀夫妇的妙手,处理得井井有条、和和睦睦。几年下来,由于家务繁重,邓晚秀患上极高危三级高血压、脑梗塞、冠心病,丈夫老李也因患急性心肌梗塞,经抢救脱险并做了心脏血管支架植入手术。面对今年92岁高龄的老父亲,邓晚秀表示:只要老人活在世上一天,我们就要关心他一天,照顾他一天,孝敬他一天,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