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隆回县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试验实施人王化永
通讯员 刘芳军 记者 陆益平
王化永在翻阅自己的“攻关日记”
他被誉为“水稻状元”,他的试验田亩产创造过世界最高纪录,他获得过“隆平农业科技奖”等众多荣誉,他是备受关注的“名人”……而他是一名从农民到老板再到技术农民的劳动者,在辛勤的付出中,他让田野在科技的力量中焕发出迷人的魅力。他就是王化永,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试验的实施人。
化茧成蝶地起雷
他目光炯炯、面带微笑、身着白衬衫,在“王化永大米”的包装袋上显得格外精神和醒目,那是他作为尚未推广市场、却已受青睐的大米产品标识的头像。
而在4月25日下午,像往常一样劳作在田野中的王化永,穿着发灰的旧衣服、粘满泥水的长靴,正带着两名小伙子在4月15日播下稻种的秧田里测着温度。“外界温度16℃”、“水温19℃”、“泥温19.5℃”这样的数据在播种后每日被记录着,以观测秧苗的生长情况。
当经过自己试验田旁、正在耕地的农户老刘身边时,王化永停了下来,细心讲解着施肥、播种的时机和方法,63岁的老刘不住地点着头。
而老刘对于王化永除了感谢还有信服:“他除了照拂自己的试验田,还常常给我们农户作指导。”不过当2009年王化永刚刚在雷峰村承包156亩连片水田(其中108亩攻关田),成为全国以个人土地流转方式承担超级稻高产攻关试验第一人时,老刘却和许多人一样想“自己种地几十年,难道还不如他。”不过后来看着王化永的试验田产量节节攀升,也就打心底佩服了起来:“以前我的亩产不到1000斤,经过王化永指导后,去年6亩田最高达到了亩产1700多斤。”
王化永在向农户介绍相关方法
“从一开始,他都在一线工作,下雨、烈日都要在田里。旁人以为种田很容易,而高产攻关,从选种、培育到产量提升,都需要科学,不能疏忽”、“他几年的钻研,已达到了别人几十年的技术水平”、“他爱岗敬业,做一行爱一行”……熟悉王化永的人这样说着他,尽管王化永刚从砖厂老板成为农民时,曾闹过不认识“火毛虫”(稻飞虱)的笑话、遇过水稻扬花授粉时还以为“用错了药”的尴尬,也正是这名皮肤黝黑的43岁汉子,在实践和学习中,探索出一个个让产量提升的“法宝”。
将秧苗按东西向偏东南5-8°进行“宽窄行”排列,这是“斜插法”,以让水稻享受到充分的阳光。而对水的管理是更是核心技术,于是他又探索出了“晒田法”,在田中间挖一些低于泥层表面约40厘米的水沟,当水稻生长到一定时期,把泥层以上的水排开晒田,让禾苗向下吸取水分和养分,苗杆也就会变得粗壮,有利于增产。
一个个细节的注重,一个个方法的实施,甚至还有温度计、罗盘等仪器的使用,使得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使得科技之光闪耀在试验田上、在该乡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喜悦笑容里。
于是在2011年,一个喜讯如同春雷在羊古坳乡雷峰村的这片田野里响起,并向外远远地传播着。在2009年种植的超级稻“Y两优3218”试验田亩产841.6公斤、2010年种植的超级稻“广占63S/1128”试验田亩产872公斤之后,2011年,超级稻“Y两优2号”试验田成功突破大面积亩产过900公斤世界难关,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奇迹产生了,还有奇迹在等待王化永和他的团队去创造。
用温度计在农田里、田垄间测着气温、水温、泥温
永不退缩勤攀峰
“推动农业产业化,让更多农民共享科技农业的成果”,站在田垄间,王化永这样表达着自己的心愿,还有他的“中国梦”:长期保持国家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土地潜能,提高粮食产量……作为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试验实施人的他,还肩负着一个亩产1000公斤的“重担”。
在实现超级稻高产攻关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之后,从2012年开始,王化永遵照袁隆平院士的指示和在各级领导的鼓励支持下,开始带领实施团队向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进发。而他一路走来的印记,如同金色稻谷一般灿灿闪亮。
出生于羊古坳乡赵家冲村的王化永,高中以前的青涩岁月,留给他的是难忘的饥饿滋味还有的胃病。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外地打过工、承包过砖厂,1999年,他返乡办砖厂,慢慢积累了一定家业。
作为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试验示范老基地的隆回县羊古坳乡,在2000年和2004年分别实现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高产攻关目标之后,2005年起开始实施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900公斤高产攻关项目,因农户分散种植、管理和技术不能达到平衡水平而难以实现攻关目标。2009年,县乡领导调整攻关方案,希望王化永承担高产攻关试验实施任务。于是,王化永毅然受命转行,为着梦想和责任。
王化永在稻田里(资料图片)
“他对事业的决心很大,跟着他能学到许多东西。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农业以后的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想在做事的同时,学好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在王华永团队里,23岁的赵叶朋说起王化永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他要求很严格,经常下田做示范,施肥也都要仔细查看”。
每天睡前写着工作日记、抽时间钻研各种新技术、有时半夜起床、凌晨起大风时就会急着叫醒大家到田边查看、25日早上下大雨在秧田边看了一圈之后大家才起床……王化永的这些举动被团队成员看在眼里也感动于怀。而几年来“个人亏损,农户受益”的情况也感动着附近的村民,于是有了不管是攻关忙时的助力,还是鸡鸭等家禽从不放到试验田边的支持……
秧苗在秧田里,长势很好,这些撒播在田野中的希望,见证着王化永的拼劲十足、永不退缩,也将让他在勤劳中收获着欣慰和幸福,并让他下一个传奇的创造愈加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