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头棠乡的村民们总不会忘记邵阳市公路局的赵总,所以每每赵新云出现在当地,一准会有人热情地上前与他打招呼,甚至还要邀请他上家里去吃饭。
2003年,赵新云任竹(市)城(步)公司副经理。一次在武冈市政府部门办事时,遇到了头棠乡的村民们上访,出于好奇,他向带头的村干部询问情况:原来出入该乡境长期要依靠渡船,十分不便,还出了不少安全事故;痛定思痛,当地举全乡之力集资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彻底解决了问题;但不久武冈市有关部门以此桥有关手续不全为由强行要求村民拆除;村民们则认为集资修桥十分不易,有关部门服务工作不到位的责任不应由自己来负;双方互不让步,气氛紧张,起了好几次冲突。农家出身的赵新云深知村民们集资搞基本建设的艰难,遂主动出面进行调查。在认真审看了有关资料,仔细核算了各项技术数据,又到现场进行踏勘后,认为该桥完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无须拆除。于是他数次向武冈市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调研结论,最终经武冈市政府出面组织专家进行会商评定,采纳了他的意见。赵新云现身说法,让头棠乡的村民们深刻感受了一次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还为他们节省下大笔基建工程开销。人民群众是朴实的,对于能维护他们利益的人当然会给予礼遇。
邵阳市公路局路桥公司上下也对这位赵经理印象颇深。2002年5月,担任路桥公司副经理的赵新云受命主持长(沙)(湘)潭高速公路第九标段的投标工作。在最后关头,为确保成功,他坐镇省城,四天三晚没有休息,随时了解情况,灵活应对,快速处理。在得到中标的消息时,他一下瘫倒在地,几分钟都站不起来。类似的紧张状况在他担任路桥公司经理期间出现过五次,个人工作的劳苦换来的是公司骄人业绩:一年中路桥公司由他主持参加投标而中标的项目资金达到2亿元。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俨然已成为时代对公路建设事业最为直观、写实的形容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路好跑,富得早”则贴切地指出了公路管养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在。这也说明,公路的建设与管养是充分发挥其促进地区间人员物质流通,活跃经济功能的两大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在赵新云眼里,早已没有了这种分别,因为他的生活早已与公路密不可分了。
自1978年9月考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路桥专业开始,赵新云的生命轨迹似乎就注定要以那蜿蜒曲直的公路作为坐标系向前延伸着。四年寒窗,1982年7月学成毕业时年刚好20岁的赵新云执意回到家乡,供职于市公路总段养护科,成了一名主办科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学生的身份对一个人而言不仅是令人自豪的称谓,更是他工作才能的外在标记。赵新云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很快在单位里崭露头角:他根据当时地区公路建设情况主持编定了公路管理养护的概、预算标准和管理办法,解决了长期以来邵阳地区公路管养没有规范可循的历史;作为年轻的技术骨干,他丝毫没有半点自矜之气,外出测量,他与同事们一道扛着仪器设备在山林野地间跋涉,跑前线、量角度、测水准、树标尺,事无巨细样样干;施工管理,他在工地上和建设工人们同吃同住,有时一待就是半年,却从不叫苦叫累。
此后,他在公路系统一干就是20余年,从科员、副段长、副经理、科长直至担任市公路局总工程师。在一次次平淡地完成人生跨越的同时,在他的背后却留下了一串串令人动容的数字:主持、参与包括G320线、G207线、S1814线、S1812线、S1865线、S219线等十几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的测量设计和施工监理,总里程548公里;主持、参与22座大、中型桥梁的测量设计、施工管理;主持各级公路大、中修工程测量设计、施工管理,总里程1600公里;主持长(沙)永(州)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竹(市)城(步)公路等二级以上公路施工管理,总里程140公里;在国家二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性论文15篇。
岁月无声,山水为证。赵新云虽然已于今年5月调任市交通局总工程师,但他依然在邵阳交通建设事业的天地里默默前行。而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他走过的地方,条条承载着希望和喜悦的宽阔大道必将不断延伸,延伸……
(编辑:肖歌 作者:杨 迅 卢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