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姚作明:种“垃圾田”的“傻瓜”
    发布时间:2008-05-14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5亩地栽早稻,4亩地栽中稻,3亩地栽晚稻,2亩地栽玉米,3亩地栽花生和黄豆”5月14日,双清区渡头桥镇江口村今天68岁的姚作明、李秀娥夫妇俩在电话里向他们的儿子和媳妇解释说:“自己不是想一口吃个胖子,而是把自己收集在一块的田分散来耕种,这样就轻松得多了。”
          今年68岁的姚作明、李秀娥夫妇系双清区渡头桥镇江口村人,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当地远近有名的热心人。姚的妻子李秀娥在50年代时就利用自已学会的接生技术,十里八乡的义务接生,60年代开始在村里从事妇联工作,在任村干部其间被誉为“得奖专业户”,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等。从村里退下来后,他们本来是可以在家里享福了。他们的儿子姚伟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广东某名校教书,工资很高,儿媳也在广东省国安局上班,每年有10余万元的收入。儿子、儿媳多次提出要把父母接到广东去,但姚作明夫妇均谢绝了。
       2001年4月,姚作明夫妇刚从田里劳动回来,看到一脸愁容的苏让平、苏刚平兄弟,于是就问:“你们是怎么了?”兄弟俩就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原来苏让平,苏刚平兄弟都有一门让人器重的好技术,广东某工地以年薪3万的工资请他们去,而他们又担心家里的5亩田没人管理而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姚作明夫妇听说后,立即承诺,一定帮他们种好。
      2007年2月,该村今年近60岁的姚志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自己的3亩水田,眼看就要荒废了,于是他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姚作明夫妇,问他们还要不田,并说只要他们跟他种了,粮补的钱全部给他。姚作明夫妇看到姚志军有病,家里条件也不太好,于是就答应不要他们的粮补钱,义务帮他们把田种好。于是,姚作明夫妇就被村民戏称为:一对接收“垃圾田”的收购大王。
      一个被村里村外传扬的热心人痴迷种“垃圾田”,别人对他不理解,崽女儿媳对他们更不理解。我们少吃一点零食就够您们吃的了,还要这么辛苦的包田种,这又是为那庄?但他们的回答也却值得深思:“多种田,多产粮,白白的好田,让人荒芜了,不也是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吗?再说,生命在于运动,要我们每天去跑步,不一定能做到,而我们利用种田种土来锻炼身体,健康也是丰收啊!”
       
     (编辑:肖歌 作者:岳志勇 刘金志 姚技术 姚迪)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