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郑昌达:山旮旯里的“领头雁”
    发布时间:2008-08-15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隆回县金石桥镇中银村与隆回、溆浦、新化三县交界,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海拔1100多米。凡是去过该村的人,看到蜿蜒曲折和陡峭的村道,才真正感受到“山路十八弯”的壮观场景,更加体验到在这旮旯里当一个村支部书记是多么地不容易。然而,该村支部书记郑昌达却凭着山里人的硬气和胆识,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和智慧谱写该村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的新篇章。

    为民路开辟致富路

          郑昌达,现年54岁,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退伍军人,显得十分精干。
          该村交通偏僻闭塞,距镇中心15公里。1998年他当选为村支部书记,那时该村人平纯收入仅350多元。因交通闭塞和没有通公路,农民出产的农产品销不出去,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则要靠肩挑,村民生活十分艰苦。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他上任后,首先发动和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修路,以“当代愚公”精神,凿石开山。他把家里所有的积蓄用于修路购买水泥等材料,带动了当地村民主动出资。然而村民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他多次跑县镇争取资金,在该县政法委扶贫工作队的重点帮扶下,先后争取上级资金15万元。他带领村民义务投劳1万多个,不知打通了多少座山头,运走了多少土石方,砌了多少石块和涵洞。经过二个春夏秋冬的艰苦奋战,终使天堑变通途。一条12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像玉带一样在延伸在大山之中,仿佛通向天际。公路通车这天,当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来到现场,紧紧握着郑昌达的手颤抖地说:“我们有你这样的村支书,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你为了修建公路人瘦了好多……”话没说完,老人扑嗵一声跪在地上:“我代表全村人民给你叩头,谢谢!”。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郑昌达眼圈湿润立即把老人扶起,郑重地说:“我身为党员和村干部,能为百姓做点实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中都公路的修通,实现了该村与溆浦、隆回、新化三县相通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村民欢呼雀跃。从此,逐渐改变了该村经济落后状况。原来长在大山里卖不出去的楠竹,现在每50公斤卖到15元,做造纸原料用的嫩竹每50公斤卖到25元,原来12#的杉木每立方米只卖200元左右,现在卖到400元,原来18#的杉木每立方米只卖300多元,现在卖到650多元,原来烂在山里无人问津的杉木棒每50公斤卖到20元。农产品源源不断销往山外,增加了农民收入。该村还引进外地客商创办了一家木材半成品加工厂,年加工木材300多立方米。
          开辟了致富之路,郑昌达因地制宜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全村种植金银花等中药材1000多亩,发展精品水果、反季节蔬菜;栽种楠竹,并对原有的楠竹进行低改,落实退耕还林面积达1100多亩,培植杉木1000多亩,林木收入户平增收1000元。引进新品种利用地膜覆盖种植双季杂交玉米,大力推广高山旱地育秧,发展优质稻,每亩产量达500公斤以上。同时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利用无污染的高山清澈泉水养鱼,当地出产的鲜鱼肉质鲜美,比市场价格每公斤高出2元,且十分抢手。该村农民利用草山资源优势,家家户户发展猪羊牛及家禽养殖。农民生活逐渐富裕了,该村许多农民还建起了漂亮的新红砖楼房,购进了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安装了有线电视。

    乡风文明谋发展

          该村地处三县交界之地,社情十分复杂。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边界纠纷的发生,郑昌达与村干部组织党员、组长率先成立了护村队,由村干部、党员、组长担任护村队员。每逢春节和节日期间,在该村通往外地的主要路口昼夜设卡、巡逻,加强戒备,以防邻界和外地不法分子侵害。与此同时,郑昌达定期组织村民学习法律知识,教育村民遵纪守法,建立综治联户长制度,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该村委会还与各农户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并制订村规民约,今年还把“八荣八耻” 纳入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约束村民守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对外来不法侵害重拳予以打击,令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2004年8月的一天晚上,新化县水车镇柳双村二位男青年趁着夜色,偷偷潜入该村坐庄卖码,开单不到30分钟就被当地群众现场抓获扭送到公安机关。该村村民由于学法、懂法、守法,与新化、溆浦县邻界村民和睦共处,20年无边界纠纷,构建了和谐山村。近年来,该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无因纠纷矛盾上交、上访的事件,人民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舒坦的日子。该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县镇综治先进单位和授予治安模范村、安全文明村,多次受到有关领导的表扬。
          郑昌达,积极倡导村民实行晚婚晚育,少生快富。并利用少生快富典型引导广大村民更新婚育观念。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帮扶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自觉履行计划生育,已成为该村群众的新风尚,该村育龄群众计生孕检率达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从而使该村成为金石桥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首个示范村。
          郑昌达,曾当选过4届镇人大代表,由于群众的信任,2001年他当选为隆回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7年11月他再次当选为镇人大代表。他带领群众“靠山吃山”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村民有目共赌。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通过调查了解,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先后提出了《关于落实S312省道硬化建设资金》、《请求开通冷溪山公共汽车》、《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建议和议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S312省道硬化工程于2005年底竣工通车,这条被誉为隆回北部“高速公路”的硬化,进一步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去年底,该镇人大根据郑昌达提出的建议与金农公司协商,开通了金石桥至冷溪山的公共汽车,极大地方便了山区村民的生产生活运输和出行安全。他作为村支部书记,深知肩上所负的重担,他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他带领村民齐心协力不断改写该村的历史,赢得了党和群众的高度信赖和好评。他多次被评为县镇优秀共产党员、县镇优秀人大代表。
        
     (贺上升 廖国光)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