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唐爱民:“绿色经济”的先行者
    发布时间:2008-08-22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杨坚 李茂林 刘绍清

          他的一个环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运用产值已过亿元;他的一项生态试验,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九三学社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和重视;他的一篇调研文章,引起国家领导人批示和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他,就是湖南天方绿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有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绿色技术专利发明人和欲投其毕生精力于环保事业的思想者和实干者”之称的唐爱民。
          从有位有权的大型国企项目负责人到每天日晒雨淋的施工队员,从精明富有的民营企业家到耕耘“绿色经济”的先行者,沉稳、低调的唐爱民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初秋的一天,记者采访了这位刚回到故乡新宁县白沙镇筹办养牛基地的传奇人物。

          这是一位敦实厚道但又不乏精明睿智的中年汉子。
          1994年,刚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唐爱民,被分配到湖南省公路机械工程公司任施工员。期间,由于业务精湛、责任心强,唐爱民很快从普通工人升职为技术员、工程师,随后又晋级为高级工程师。
          在公路公司工作期间,唐爱民和他的创业团队研发出了“石质边坡绿色混凝土技术”,破解了高速公路两旁岩石边坡植被易遭破坏的难题。该技术在世界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不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而且在成果转化中运用产值已过亿元。
          1999年6月4日,对唐爱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唐爱民从大型国营企业项目负责人的岗位上辞职,跨出了创业征程的第一步。
          2001年,为了深入研究和推广“石头长草”的环保技术,唐爱民成立了湖南天方绿化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中国环境退化和治理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在唐爱民的苦心经营下,该公司成为了中国岩石边坡生态恢复最专业的科研、设计和施工企业之一。
          2004年,唐爱民和贵州市政府合作,采取BOT方式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贵阳金阳石林公园。作为贵州省第一家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唐爱民更是想方设法把它塑造成贵州文化的一张名片、一扇窗口。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缘,唐爱民认识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在交谈中,蒋教授无意说了一句“中国的沙漠化越治理越厉害”,让唐爱民大为震动。于是,第二天他直接坐出租车从北京北上山西大同——内蒙古二连浩特——横穿100公里到张家口。
          在亲身感受了草原的那种荒凉后,唐爱民直接找到了蒋高明教授,将自己发展绿色经济的构思和盘托出。此后,由湖南天方绿化实业有限公司出资筹建的“禽北上”生态试验基地,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顺利落成。
          当时,唐爱民预测,在广阔的草原上养鸡,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草原虫害,而且能够减少禽流感的蔓延。同时,对缓解粮食生产的压力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今后市场所需要鸡和鸡蛋应来自草原的传统牧区,即禽要“北上”。
          试验结果表明,将农区笼养的鸡规模化散养到草原牧区,为缩减草原牲畜来治理沙漠化的传统牧民提供新的产业。在草原上养鸡比养牛羊收入更高,而且草原鸡不易感染禽流感之类病毒。
          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唐爱民投资建立“畜南下”生态试验基地。“通过加工的秸秆饲料来饲养家畜,不但经济投入小、营养价值高,而且可以提供沼气和电能。同时,生产的优质农家肥,可以用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因此,今后牲畜的主产区应逐步进入中南部粮食生产大省,即畜要‘南下’”。唐爱民对“畜南下”的作用进行简单剖析。
          这个“畜南下、禽北上”的生态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九三学社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和重视。
          与此同时,唐爱民和蒋高明联合在《中外对话》杂志上发表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章,也引起国家领导人批示和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我认为,人不应该只为自己活,应该要有一种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唐爱民为自己发展“绿色经济”,投身环保事业做了深刻的阐释。

          2008年4月,在内蒙古和山东生态试验农场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后,唐爱民又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湖南新宁。“一直以来,我就在想,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点事。”朴实的话语中,唐爱民透露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为了把试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为家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唐爱民计划投资400余万在新宁县白沙镇建立一个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通过引进3条“鲜秸草”饲料生产线,建立一个秸秆饲料加工厂、一个预计饲养肉牛1000头的现代化养牛场和一个沼气发电厂,修建400亩沼渣回田种植园,来形成秸秆——家畜——沼气——肥料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唐爱民介绍说,基地采用微生物酶制添加剂、加工包装机械和外包装技术创新等3项专利技术,生产出质地柔软、营养丰富、牲畜喜食的“鲜秸草”从根本上解决了牛、马、羊的饲料来源和青储饲料成本高、存储短、吸收低的诸多问题。每吨“鲜秸草”的生产、包装和运输成本仅150元。从饲喂肉牛试验结果显示,7斤秸秆可转化成1斤牛肉(毛重)。
         “我要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把这种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县、全市、全省的农村进行推广,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中去,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持续发展。” 唐爱民对循环农业的发展踌躇满志。
          在绿色经济的实践之路上,这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绿色技术专利发明人和欲投其毕生精力于环保事业的思想者和实干者”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勇前行。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