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唐中和:坚守麻疯村近半个世纪
    发布时间:2009-05-14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杨坚 李茂林

          胭脂凼,一个温柔而又美丽的村名。但当地人一说起她,都会脱口而出:“喔,麻风村哦。”然后,他们会告诉你:“以前,那地方象瘟神一样,外面的人都不敢去。”现在,这个在湖南省新宁县行政地图上没有标识的偏僻小山村里,有5幢建于六十年代支离破碎的平房,有14个年老的麻风病人,他们现在和正常人一样,平静地生活着。
          在麻风村,病人最多的时候达到210多人。几十年来,不少病人康复回家,走向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缘于一个人近50年的坚守,而近50年的坚守又是缘于他的一句承诺。他,就是唐中和。46年前,一句“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让他含辛茹苦数十载,身兼医生、保姆、村长几个角色几十年。
          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者,年复一年地为麻风病人治疗和操劳。他图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支撑唐中和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这些曾被称为“瘟神”的病人?他人生价值在哪里?经过数天深入采访,当我们再次望着唐中和佝偻的身躯、饱经风霜的脸庞、灰白的头发、憔悴的脸色,我们终于明白: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人们想要寻找的答案。

    “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唐中和在自己治愈后,向病友承诺

           解放前,麻风病在当地传染性极强,患者被视为“瘟神”,为了避免传染,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患者烧为灰烬。当时,新宁县丰田、回龙寺、马头桥、巡田、一渡水等乡镇属麻风病高发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的防治,派出医疗组进驻新宁县为麻风病人治疗。新宁县人民政府专门选择了胭脂凼这个山清水秀而又偏僻的地方,建起了医疗点,把全县的麻风病人集中到这里进行治疗。当地群众称该地的“麻风村”。于是,胭脂凼成了麻风病患者的避风港,他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从事简单的劳动;他们相互慰藉,相互鼓励,饱受冷落、歧视的心灵温暖了许多。
          1962年,唐中和来到了麻风村,“我家住在丰田乡庄丰村,13岁时我不幸患上了麻风病,是被送到这里来治疗的。”唐中和说。
          为麻风病患者治疗的医生大都住在3公里之外的县皮防站,诊者和患者都很不方便,医生急需在村里找一位能够做简单治疗的帮手。唐中和小学毕业,年龄尚小,且聪明好学,就成了他们的培养对象。
         “1965年开始,在自己接受治疗的同时,我便跟着出诊的何雄医生学医。何雄是位有良知,医术又高明的好医生,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唐中和谈起了他学医的经历。
          唐中和托皮防站的医生购回《临床医生手册》和《麻风病防治手册》认真地学习。同时,结合何雄医生教给他的医术,渐渐地摸出了门道,掌握了一些简单治疗方法,很快成了医生的好帮手。
          不久,省皮防所又派了一位叫何楚屏的医生到这里为麻风病人治病,他见唐中和勤快、好学,又懂得些医理知识,便手把手教他诊断治疗方法,指导他开药方,唐中和的医术大有长进。
          村里的病人来自新宁县的各个乡镇,最多时达210多人。麻风病人多有畸形和皮肤溃烂等并发症,甚至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皮肤溃烂严重的病人身上发出的气味,难闻得令人作呕。但唐中和没有嫌弃他们,一直尽心尽意地为他们治疗。
          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唐中和开始自学中草药治疗溃疡的方法,曾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现在他依然每天看药物学、药理学、临床医生手册等书籍,多种药物名称的英文字母缩写他能随口而出。唐中和自己的病并不严重,几年时间就康复了,他本可以离开麻风村,回家与亲人一起生活。病人们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他要回去了,都有点不舍。一天,病情严重一点的患者刘成冬等人找到唐中和说:“唐医生,你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唐中和望着那一双双几近乞求的目光,缓缓地说:“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
         “唐医生不会走了!”这消息在200多名麻风病患者中传开了。
           唐中和留下了,一直到现在。

    “有唐医生在,我们就放心了。”提起唐中和,病友们一脸的感激

          麻风村分病人区与医疗区,相距约800米左右,唐中和住在医疗区的一间小房子里。出诊白天不觉得,但到了晚上,石缝路难走且不说,春夏秋冬还要防着毒蛇。唐中和却从未误过病人的事。
          70年代初期,女病人区收治了一位40来岁叫江小芳的患者。她除了患有麻风病外,还患有其他多种疾病。由于当时病人多,轮到她换药的针时要到晚上。每天吃过晚饭,一位男病友持一根木棍在前面开道,拍打草丛,驱赶毒蛇,唐中和手提马灯,肩背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行走,跌倒摔伤便成了常事。这样持续一年,终将江小芳治愈。江小芳回到家后还生了位可爱的女儿,她逢人就说:“我和女儿的命是唐医生给的。”
          回龙寺患者李中才,无一亲人,住进麻风村后,突发急病,连续50多天,唐中和跑上跑下,为他打针喂药,给他煮饭,帮他倒屎倒尿,做了连一些亲生儿女都不愿做的事。
          1986年,国家规定麻风病人可以在家中治疗,不再集中治疗。从此,麻风村再也没有新的成员。留下来的老人年龄最大者已经80岁了,基本上都有疾病在身,无法耕田劳作,他们靠每月从民政部门领取30斤米和日用品生活。唐中和的房间兼诊室存放着一些常用药,他从这时候起就主要负责老人们的简单治疗,同时作为“村长”给他们分发粮食,照顾老人们的起居生活。
          1993年,麻风村200多名病人被唐中和全部治愈,只有无家可归或者不愿意离开的老人留了下来。“麻风病是好了,可他们还是有其它疾病,也需要医生,其它病也很麻烦。”唐中和知道,这个点远离皮防站,“村民”们除了能领取政府的生活补贴,其病痛只有靠自己去为他们排除。
          唐中和始终没有正式的医生身份,2006年前,月工资只有325元,2007年至今加上手机费、生活费也不足800元,待遇十分低。而在麻风村扮演的角色连他自己都有些模糊:医生?村长?还是保姆?好象什么都是,什么又都不是。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那些残疾老人的体贴、关怀。几十年风风雨雨,他视他们为兄长、父母,为他们治病抓药,为他们送米添衣,为他们中的逝去者送终尽孝。
          83岁的王业球老人,虽有儿女,但儿女生活艰难,无力赡养他。唐中和了解实际情部后,让老人留了下来,并尽心照护,让他安享晚年。
          2007年冬日的一天,徐金莲老人与另一位老人上山砍柴,那老人丢柴棍时,不小心将一根柴棍打在了徐金莲头部,当时鲜血直流。唐中和正巧在家处理家务,闻讯后,立即借了一辆摩托车赶回麻风村。已下山的徐金莲头部仍血流不止,并出现休克,唐中和马上采取急救措施,为其止住血,终于使她转危为安。徐金莲老人还患有肝浓肿病,两次出现危险,都是唐中和治好的。
          “我们只要生了病,唐医生总是随喊随到。有唐医生在,我们就放心了。”73岁的刘新明老人逢人就说。
          查阅唐中和的日记得知,从麻风村建立到现在,有49位“村民”因年老有病陆续死亡。每死去一个“村民”,唐中和都要带人挖好墓坑,置办棺材,按农村的习俗将其安葬,让患者死后也能享有应有的尊严。
          来自清江桥乡的曹云程,家里没有一个亲人。虽治好了麻风病,但又患上了心脏病。唐中和对他精心治疗,让他活到了80岁。2002年春上,曹云程去世。唐中和按照农村习俗,为老人殓尸,并给他换上新寿衣。装了尸体的棺材太笨重,村里的老人无力将其抬上山,唐中和便组织大家将棺材拆开,一块块分头搬到墓地,然后带领几位老人把尸体抬到墓坑边放进棺材再葬下去。
         “前些年,死了人还好些,大家有力气抬,现在这些人都老了,走路都打颤,自顾自也困难,要是哪位病故了,下葬还是个麻烦事。”唐中和不无担忧地说。

    “家里是旅店,你成客人了”,想起妻子的话,唐中和就有负疚感

          唐中和的妻子杨爱兰是他在麻风村相识相爱的。
          杨爱兰也曾患过麻风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过唐中和的呵护。她认定,这汉子就是她要托付终生的人。当他们两人病愈后就结为了患难夫妻。
          “我今生难以离开麻风村了,你不会怪我吧。”唐中和认真地对妻子说。
          “麻风病人需要你,家就交给我,你安心在村里看病吧。”杨爱兰十分理解地对丈夫道。
          1978年,杨爱兰带着大儿子回到了老家丰田乡庄丰村。
          “我生了四个儿女,前三个小孩出生时,都是婆婆接的生,洗三朝时,丈夫才回来。”杨爱兰说起生儿女,脸上泛起了幸福的笑意。
          上有婆婆,下有四张小口,丈夫常年在外,一个弱女子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但杨爱兰很坚强,再大的苦她忍着。
         “丈夫工资不多,家里开支又大,我就喂了两头母猪,一头母牛,每年还喂两头肉猪,靠着卖猪仔、牛崽和肉猪养家糊口。”提到家里经济来源,杨爱兰如是说。
          杨爱兰贤惠善良,待人真诚,在当地赢得了好口碑,家里碰上困难,乡亲们总是出手相助,“有年双抢,碰上一场暴风雨,田里的禾都吹倒了,如不及时抢收,就烂在田里了。当时,丈夫在麻风村正忙着,我也没去叫他。叫我忘不了的是,乡亲们顾不上收自己的,大家相约把我的先收回。”说起了乡亲们,杨爱兰充满了感激。
          唐中和一心扑在麻风村,两三个月才回家一趟。偶尔回来干天农活连农具在哪都找不着,妻子开玩笑说:“家里是旅店,你成客人了。”
          说起家,唐中和觉得亏欠妻子、儿女很多,总有负疚感。记得有一年,除大儿子外,其他三个儿女突然急性感冒,全部住进了乡卫生院。过了5天,唐中和才得知儿女的病情,匆匆赶回来,看见儿女们病怏怏的样子,他抱着他们直落泪。
          “几十年这么过来了,我不图丈夫什么,儿女们也不图父亲什么,就只希望他在麻风村平平安安。丈夫六十多岁了,又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视力减退,麻风村那条路弯多、又窄、尽石坎,他有时下山为老人们买菜、买食物、买药品,只怕一不小心滑倒了出事。”杨爱兰担心地说。
          是啊,已成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唐中和常感力不从心。要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这些老人又怎么办?唐中和想得最多的还是老人们。
          新宁县皮防站站长王文生对唐中和充满敬意,他也想派医生去换下唐中和,让他回乡安度晚年,但没人愿去。关于老人的编制问题,由于时间跨度大,站里领导换了几届,解决其身份问题成了在操作上的难题。站里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他加了200元。去年年底,站里还研究同意唐中和以后要是离岗了按月给他发500元生活费。
          唐中和的平凡和不平凡感动了200多名麻风病患者,也感动了社会。2007年度他被评为邵阳市十大“光荣人物”,2008年被评为邵阳市首届道德模范。
          46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只是一朵小浪花,但对唐中和而言,他却一诺数十年,用爱心诠释自己的诺言,用生命诠释人生的价值。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