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花甲老人黄坤生 独身奔波编史册
    发布时间:2009-07-09   来源:  记者:邵阳记者站

          说起黄坤生,也许还有不少人会感到陌生,但是,提起黄伍,则在邵东乃至邵阳、湖南,就是一个响亮的常见的名字了。其实,黄坤生就是黄伍的真名。他是邵东县黑田铺乡中心学校的退休教师。因为他属于“共田八”之姓,从教前当过兵,出身军伍,又加之热爱新闻报道,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就顺水推舟地用了黄伍的笔名。久而久之,大家也不称呼他黄坤生了,直唤黄伍,觉得通俗又亲切。
          黄伍,是报刊、网络的知名写手。他公开出版了两部著作,他是一棵常青树,坚持业余报道和写作数十年,愈老愈坚。他是新华通讯社、中国教育报社等报刊的优秀通讯员,是邵东文坛的名人。今年春节前,他还提前给我发了手机短信息,让我由衷地感动。但是,之后5个多月里,他又在报刊、网络上“销声匿迹”了,我向他打电话,则是告之手机呼域限制。由此,我判断该老夫子又进行“万里长征”了,只身一人南上北下,到全国各地采访摄影去了。
          为了及时编写《100年标语.中国》、《100年丰碑.中国》二书,向建国60周年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黄伍先生费尽心机,年逾花甲  痴心不改 。他历时三年,自费2.9万元, 独闯27个省市,釆访168个市县“红色景点”,行程约5万公里(52089公里),标语照3156帧、纪碑200座、景图5600幅。遇到困难时,他常自勉“年已花甲,独闯天下;搜编标碑,礼献国家!”。
          黄伍先生是一名老党员,出身于贫寒之家,受益于新中国,感受了共产党的恩爱,享受了改革开放的幸福生活,子女个个学业有成,两个男孩留学美国,并在美国大展才华。这样的经历,让他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情感无限纯洁,爱之如命,始终不渝。从而激励着他去访问自己的党,自己的国家。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以民为本。”中国的发展之路,无一不是标语口号在摇旗呐喊。没有精神的民族便是危险的民族。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标语,就是强有力的精神财富。各时期的标语,浓缩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回过头来一读,就是重温历史不忘历史。黄伍先生的选择,是非常正确而荣耀的,为此付出巨大的心血,一百个值,将产生的作用是无法估算的,已经有无数朋友在盼望着他的大作,早日面世。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的上海石库门。抬头一看,一座青砖黛瓦的朴素小楼,历经88载风雨沧桑,愈发显示出历史的厚重。 想当初,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还只有50多名党员,可到如今,全党已超过7400万名党员。”一位年青的女讲解员站在一大会址前为参观者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的啊!”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狭小厅堂里召开。随后,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在悠悠的南湖上,第一个党纲和决议正式通过,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到嘉兴南湖参观完一大旧址后,我思绪万千:从石库门和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人所留下的革命足迹,遍及了黄埔、南昌、武汉、瑞金、陕甘宁、延安、西北坡、…… 北京;从石库门和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驾驭的这只红船,乘风破浪地引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走完一个花甲! ”(黄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船起航》)
          快要放暑假时,我欣喜地接到了黄伍先生的电话,他安全地回来了,满怀信心,满载而归。他说,日后的任务就是坐在电脑前编写整理了。
          在党的生日前,他的图文报道出现在邵东教育网。我认真地拜读,如饥似渴,感激不尽。黄伍先生,年逾花甲,痴心不改,不愧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