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思想扫扫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邵东县委宣传部 申湘东
年近半百,33年工龄——在前几年,早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段。临近这一年龄阶度,大都心如止水。学与不学没有多少人强求你,放松工作要求也没有“多事”的人当面批评你……
但今不如“昔”,我从来没有如此激情过:用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一口气读了10本书。每读一本书竟多了几许感想,几许沉思。与其说读书学习让思想碰撞出些许火花,不如说在给自己的思想扫尘时引起了静电感应。
青少时,我坚信,书中自有温暖一生的故事、寄托一生的梦想、感动一生的情怀、执著一生的信念、成就一生的辉煌、烙印一生的记忆。于是,勃发青春、刻苦求知、磨砺心智,开拓前行,思想总是被青葱的世界填充着——有如《雷锋的故事》,让我几度咀嚼。中壮期,执着坚守、默默耕耘、勤廉相勉,屡获殊荣,灵魂总是被鲜活的动力触摸着——正如《焦裕禄的故事》,令人感动数十年。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近半百的心理暗示和慢慢退化的身体机能,让我失去了追求的执着、自信的坚毅,思想逐渐懒散,行为逐步懒惰。
毛主席曾告诫我们: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谢觉哉曾说:“壁镜挂久了,不大明亮,以为原来如此,偶把鸡毛帚子一触,发现一道光明,你就知道不去拂拭是误事的”。
我想,我的懒散懒惰与随波逐流有关,与放任自我有关。跟其他一些党员干部一样,认为政治上没有什么奔头了,就逐渐放松了学习,放松了要求。慢慢地,思想上便沾染上了灰尘,自己不经常打扫,也没有人帮我打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被悄然尘封起来后,思想意识就会因尘埃堆积而“漏电短路”,容易犯糊涂;党的宗旨、党旗下的誓言、党的纪律要求就会“滴漏跑冒”,慢慢流失…理想信念就会滩涂满地,和着肮脏的泥污滋生贪图享受、不思上进的邪念,长此以往,大脑就会在思想隐匿时被金钱肉欲所代替,就会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中迷失自我。正如俄国杰出社会活动家皮萨列夫所说:思想上的错误会引起语言上的错误,言论上的错误会引起行动上的错误。
党员干部思想上的灰尘,绝对不可小视,任何一点邪念,都可能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把人引入歧途。因此,我不仅要打扫明处的灰尘,搞好思想表皮的拂拭,还要打扫暗处的灰尘,搞好灵魂深处的清洁,不给思想留下任何尘埃和污垢。
读书学习是扫除思想灰尘的最有效途径。重温《雷锋的故事》和《焦裕禄的故事》,会让我多一份悠长的回味,多一次实在的感动;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论群众路线》等重要论述,让我思想触电,心灵震憾;就连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也能给我们些许启迪,就如《把信送给加西亚》,书中主人公罗文的忠诚度、责任感和执行力,足以打动全世界,足以唤醒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
用学习给思想扫扫尘,不能光停留在书本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踏实地从实践中学,深入群众中学,向老一辈革命家学,向先进模范学,并善于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当做镜子,对照找差距。
给思想扫扫尘,更要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最锐利的武器。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真总结反省,找准思想根源,敢于承担责任,主动打扫尘埃,做到发现一处打扫一处,随时发现随时打扫,提高自我净化、自动打扫的能力。要有接受别人批评的袒荡胸怀,借助别人的批评帮助,及时找到缺点,发现不足,防微杜渐,也有益于防止死角、全面彻底清除灰尘;还要有敢于批评别人的勇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话讲在当面,把问题摆在桌面,拉拉袖子提个醒,悬崖边上伸出手。
只有持续不断地读书学习,经常反思自我、检讨自己,才能具备“我给思想扫扫尘”的前提条件;只有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养成持之以恒的清扫习惯,才能内外结合、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思想抵抗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扎实作风,做到常思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只有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常试镜、常扫尘、常洗澡、常治病,就能彰显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