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宁县委副书记 陈秋良
崀山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艰辛历程,已从单一的景观开发转向复合型的产业培育;从乡村式的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的深度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宁县委、县政府立足崀山申遗不断传承接力,开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次创业,加快实现旅游发展氛围的再升温,产业链条的再拉长,产业空间的再拓展,产业效益的再提升,推动形成大崀山、大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一、抢抓机遇推动旅游发展氛围再升温
1、挖掘市场潜力促升温。旅游是创造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产业。虽然宏观经济迟滞造成了旅游市场的疲软,但是旅游依然是恢复最快、潜力巨大、持续发展能力很强的战略性产业。从宏观旅游市场来看,专家预测,到2015年,国内旅游将达33亿人次,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将达到4.3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到390万人次。庞大的旅游市场需求和日益完善的市场导向机制,为崀山旅游发展提供了充足宽裕的市场空间。从崀山客源市场来看,预计到2015年,崀山省外游客占比将从2012年12%上升到35%,国外游客占比将达到5%。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精确的市场目标两者结合,势必产生良好的发展预期,市场潜力将成为推动旅游发展升温的直接动力。
2、发挥政策动力促升温。推动二次创业必须认真研判经济形势,紧密跟踪政策,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在国家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促进消费等政策组合拳中找准时机,适时微调方向,落实有利举措。综合运用武陵山片区、西部大开发、大湘西开发、湘江流域科学治理等已享有的国省层面政策,梳理产业、投资、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逐一衔接落实,享受政策红利。要重点研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休闲纲要》和《旅游法》等具有明确指向的政策文件,从中透析产业发展趋势,按照产业布局实行差异化发展,培育崀山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制定形成科学系统的县内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的的优惠政策,形成推进二次创业协调和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和制度保障。
3、显现基础张力促升温。崀山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多年积累形成的基础优势蕴涵了极为活跃的发展张力。以崀山为主体,舜皇山、黄金牧场为两冀的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已初步形成了其他景区不可替代、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随着洞新高速、新白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县内旅游循环线路的连通,新宁已步入长株潭三小时经济圈,成为湖南出省进入广西直通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相邻45公里的武冈机场将为崀山打通旅游空中航线。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依托资源品牌打造市场品牌,把崀山世界遗产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旅游产业带动下的品牌集群。
4、激发全民活力促升温。二次创业既是新宁阶段性发展的战略谋划,也是推动全社会创业的再次集结,拥有全民创业的活力才有崀山发展的希望。从当前来看,要处理好三大关系激发多方面的活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引进战略投资,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参与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处理好富民与强县的关系,通过旅游带动形成可持续的财源增长点,做大公共财政蛋糕,让群众直接受益。处理好景区与原住居民的关系,通过旅游就业、生态补偿、基金投入等合理途径实现景区群众利益最大化,提高景区群众主人翁意识。
二、高端融入推动旅游产业空间再拓展
在旅游区域协作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以开放的姿态,科学谋划长远,积极参与协作,主动融入潮流。
1、引领邵阳,抱团融入武陵山片区。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邵阳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目标,为崀山旅游定位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崀山在邵阳旅游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体现世界自然遗产的顶尖优势,以崀山为中心构建“板块式”生态旅游经济,打造以“神奇崀山、神秘邵阳”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形成无障碍西部生态旅游循环线。以实施武陵山片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为契机,抱团参与片区生态旅游协作。特别要发挥崀山作为武陵山片区连接湘东南、直通桂港粤、辐射北部湾的桥头堡作用,建立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快速进入通道,利用外部强大的市场推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为发展优势。
2、点撑湖南,牵头打造张崀桂联盟。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中提出,要打造形成大长沙、大湘西、大湘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崀山处在湖南旅游相对薄弱的湘西南区域,是湖南旅游的南大门,是湘桂旅游合作的前沿阵地。在二次创业中,要把崀山打造成为湖南旅游重要支撑点,呼应张家界龙头,舞活崀山龙尾。以点扩面,构建涵盖邵阳乃至湘西南的“大崀山”旅游格局;要以点连线,发挥崀山中转站和对接点的作用,组建张崀桂旅游联盟,建立起营销相互渗透、游客双向流动、优势资源互补、基础设施共建的跨省旅游合作机制。充分吸纳张家界和桂林两市的成功经验,以崀山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为基础,积极争取国家旅游综合配套改革政策,与张家界、桂林两大国际旅游城市组成“2+1”城市经济圈,形成最有效和最有实力的区域竞争实体。
3、面向国际,高位建设世界级景区。二次创业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难得的机遇面前,把科学跨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转型升级作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把实现崀山崛起梦、全面小康梦升华成更自觉的全民行动。承认差距,才能找准潜力;专注优势,才能创造动力;定位高远,才能持续发力。我们要坚持“品牌国际化、环境生态化、设施现代化、服务高端化”的发展原则,围绕建设“一区一城”即国际生态旅游新区、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的目标,在积极拓展并全面稳定国内旅游市场的同时,要强化国际市场的开发,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闲度假和观光体验旅游产品,完善和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打通出海通道,建立出境口岸;建立面向国际的旅游营销网络,实行品牌战略营销,与国际市场接轨,把崀山的触角向全球延伸。
三、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链条再拉长
加强旅游与其它产业的渗透结合,加快形成以旅游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型、效益型、外向型产业体系。
1、文化为旅游铸魂。要为崀山旅游贴上文化标签,显现地域特色,强化旅游产品的灵魂吸附力。把眼光更多的投向民众、民俗和民风,把文化旅游牢牢植根于民间、民心和民意。重点把农耕习作、乡间习俗、特色习礼等用之不尽且独具个性的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中进行展现,使崀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差异文化与差异景观相得益彰。在开发传统历史人文资源的同时,深度挖掘生态、民俗、节庆、劳作等更广范围的文化产品,使之融入旅游。系统挖掘崀山民间传说、湘西南农耕文化、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特色饮食等独有文化产品,展示原貌,形成风格,融入旅游。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要坚持做到整体策划、自成风格、细节渗透、多样展示。从基础设施、景观开发、城市建设、旅游线路等各个方面集中展现统一风格的文化元素。要以崀山文化园区建设为载体,实现文化精品与旅游产业的深度整合,提升文化旅游的档次。
2、工业为旅游造血。新宁发展新型工业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符合政策方向和市场需要;也要从旅游产业出发,体现“两型”要求和产品配套。一方面,要把发展新型工业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缓解旅游发展大投入过程中财政乏力紧张的局面,通过财源建设支持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在旅游人气不断增加,带旺地方经济的同时,抓住工业发展机遇,广泛吸纳资金,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工业。大力开发根雕、木雕、竹雕、鹿茸片、绞股蓝茶叶、蕨巴条、满师傅豆腐干等旅游工艺品,通过丰富旅游商品活跃旅游市场。加快省级集中工业集中区建设,对园区进行规划整合,提高企业入园门槛,加快引进打造一批兼具工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的复合型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3、农业为旅游增色。新宁是山区农业县,特色农业中蕴育着潜力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则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农业是为旅游增色的大地披装,与旅游生态息息相关。按照“南橙北烟、东林西药”的产业布局发展支柱产业,加快铁皮石斛、梅花鹿、大鲵及珍稀植物的产业化开发,打造旅游特色商品。以夫夷江为主线,将黄龙、白沙、清江桥连接成为水韵悠悠、乡味浓浓的十里画廊;以脐橙基地为依托,集中打造两个千亩生态脐橙观光产业带;以舜皇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带动五大国有林场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并成为林下经济的重点区域;以黄金牧场为龙头,将县域西南方向的水库、草山、溶洞资源有机整合,发展集合农林水资源开发应用为一体的旅游新模式。
4、城镇为旅游强骨。坚持走旅游城镇化路径,集聚融合旅游基础要素,打造一张展示崀山旅游品牌形象的精美城市名片。发挥县城环山临水的独特优势,按照“两轴一心六组团”的县城空间结构,加快推进沿江风光带、夫夷候国古城开发、崀山大道沿线整体开发等重点项目。突出旅游目的地功能,以打造湘西南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围绕旅游服务的多样化,通过城镇平台加快“六要素”的内部融合,提高县城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动旅游数字信息化,运用网络技术推行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扩大旅游移动消费。在城镇中心,引进和鼓励战略投资发展旅游地产、旅游演艺、旅游会展、旅游节庆等新的旅游服务业。
四、统筹兼顾推动旅游产业效益再提升
要围绕壮大旅游支柱产业,超前谋划、统筹兼顾、稳步实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1、加快实现三量提升。要以建设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为新起点,加快培育“一条龙”的全域产业链条,提高旅游对县域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到2015年,全县GDP总量达到100个亿。同时,要算好人均指标数,以二次创业的新成果普惠人民群众,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能力,注重旅游产业两型发展,带动形成投入产出比高、可持续能力强、资源环境占用小的绿色县域经济。
2、努力构建生态家园。加强生态保护是加快我县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人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迫切期望,在具体实践中要放在尤为突出的位置。要严把环保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制度,切实降低煤耗、氧耗、电耗、水耗指标,倡导水资源循环利用。要严把准入关,提高项目入园门槛,不让那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落户新宁。要严把科技关,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使新宁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3、不断促进民生改善。在推动二次创业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为民兴办实事,重点在就学、就业、扶贫、救济救助、文化服务、公共安全等社会领域做大公共财政“蛋糕”。突出抓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大病医保试点范围,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同等享有。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培训,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强化县乡村三级覆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让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4、全面带动文化繁荣。要通过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文化与资本的结合、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3D动态模型、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着力开发文化旅游新业态。围绕旅游发展目标,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完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机制,规范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合理调整人才结构,重视培养讲解员、导游等文化旅游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崀山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