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板桥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杨剑 记者 杨立新
板桥乡位于大祥区东部,邵水河环绕而行,潭邵高速公路,邵毛路、邵板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属城郊,总面积28.66平方公里,有耕地13121亩,主要山脉19座森林面积4872亩,辖17村,332个村民小组,23318人。2012年实现GDP达36346万元,同比增长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22元,同比增长21%。近年来,板桥乡在大祥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总体要求,以“一园三带八基地”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龙头片区为示范,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改造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改变农民风貌,促进农村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转变,全力打造青山绿水、构建美好和谐新板桥。
为高标准、高起点推动新龙头片新农村建设,打造全市样板工程,板桥乡切实做到规划先行。邀请具有五甲资质“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学院”对片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更高层次的规划设计。为确保新的规划一步到位,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陪同专家深入走访调研3次,走访群众1976户,组织召开组长、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议68次,专题讨论会议3次。
针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专门召开了3次班子会议,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专门督查组,配备了1名环境卫生管理员,研究出台了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督查办法、奖惩办法等系列文件,并对班子成员和干部进行了分工、明确了职责。针对农村环卫设施落后的现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建标准垃圾池138口,购置垃圾桶1300个、垃圾车12台、清扫工具2000多件,并在龙头村新建容积5000多立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能动作用,组织乡村干部开展了为期3周的大型清扫活动,清运垃圾288吨。实行环境卫生常态管理,在各村聘请环境卫生保洁员1-2名,每村每月进行1次文明卫生户评比。同时,狠抓环境卫生督促检查工作,推行环境卫生“每周一督查,每月一讲评”工作机制。注重路边、水边、山头、庭院等植树补绿,栽植各类树苗3万余株。实施房屋“穿衣戴帽”工程,粉刷房屋357栋、5.9万平方米。加大水、电、路、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山塘清淤13口、维修新修渠道5500多米,修建村民集中居住处下水道1460米;安装路灯459盏,其中龙头片核心区域按照统一规格、统一色调、统一模式新装太阳能路灯206盏、电路灯253盏;对2400余米两邵路进行油砂改造,硬化、改造通村通组通基地道路7000余米;新修群众休闲广场3处、篮球场1处。通过强力整治,板桥的山青了、水绿了、路通了,老百姓的心情也舒畅了。龙头村村民姚里仁曾由衷地对我说:“王书记,我们现在都不比城里差了,城里有的,我们都有,还是新农村建设好啊。”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板桥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积极扶持天汉集团、长青农庄、益宏园林等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帮助他们破解土地、资金等发展瓶颈问题,乡党委、政府先后多次与乡信用社、市农业银行协调,争取项目发展资金贷款近1000万元,其中天汉集团800万元,长青农庄50万元。通过“母鸡带小鸡”的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苗圃种植300亩,水果种植800亩,解决当地就业近100人,现在的龙头村、桥头村以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在此基础上,板桥乡还不断创优发展环境,着力吸纳民营资本和发展新的产业,新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衡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了300亩冰糖柚基地、7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500亩优质葡萄基地等特色种养基地10个,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带动了群众致富。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板桥乡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并结合开展“学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等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模范带头、建功立业。在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阶段,乡村两级干部始终保持“5+2”、“白+黑”工作状态,吃住都在乡村,尽管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都豪无怨言、豪情满怀。特别是龙头村的支部书记姚正同志,在项目建设遇到资金困难时,不仅主动拿出自身多年积蓄,还发动其在外经商的儿子寄钱回来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姚珍富尽管身体不好,仍坚持加班加点,每天工作轻易不下火线。在调动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板桥乡还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干部作风考核和问责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与津补贴发放、评先评优和推荐提拔挂钩。在此基础上,还高度重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管力度,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标,资金按进度拨付,杜绝了资金管理上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