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上葱茏四百旋
——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2020年工作纪实
通讯员 龙 旭
党委书记、处长刘宗平(右一)陪同时任县长罗玉梅(右二)调研长苞铁杉林生存环境状况
珍稀植物调查
野外巡护清除捕猎工具
长苞铁杉林病虫害防治
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邵阳市绥宁县境内,这里是动植物的王国,有远古森林的深邃静谧,有山野精灵的生机灵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3.5%,境内有罕见的珍稀植物伯乐树、闽楠、篦子三尖杉、长苞铁杉林群落,有曲幽谷、六鹅洞、鸳鸯岛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上堡侗寨、坝那部落。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保护区共记录野生植物2029种、野生动物22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野生动物37种。保护区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森林氧吧”“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基地”“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2020年,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擦亮黄桑生态旅游名片,各项工作成效凸显。获评县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保护区被省科协认定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聚焦主责主业,生态建设凸显新成效
2020年,全面完成生态环保问题整改,“绿盾行动”7个问题全部销号。全力筑牢森林安全“防火墙”,实现景区森林火警、火灾“零发生”。启用信息化巡护APP开展巡护工作,实现全年区内生态资源破坏案件“零发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分布面积达53333㎡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篦子三尖杉野生群落,以及保护区新记录物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小黑桫椤,刷新保护区野生植物名录;布设5处珍稀植物固定观测样地、2条动物监测样线,在野外安装125台红外感应相机,首次拍摄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豹猫、白鹇、红腹锦鸡、果子狸、鸳鸯等10余种野生珍稀动物。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完成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项目建设17项整改任务,建成两处保护管理站、46666㎡珍稀植物园、3座大型标志牌,拍摄了一部生态文化宣传片,完成生态宣教馆的装饰与布展、科普路植物二维码名称挂牌、8公里防火林道维护。实施长苞铁杉林生存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长苞铁杉林病虫害消杀、树根覆土、周边楠竹清除、52盏诱蛾灯安装等工作。配合县林业局、自然资源局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
加强景区综合管理,服务旅游发展大局
强化景区综合管理。 狠抓卫生环境治理、民居建设管理、节假日旅游秩序维护等工作,提升景区旅游形象;积极配合上堡公司装修闲置资产-“苗庄酒店”,重新装修后,原“苗庄酒店”更名为“富硒山庄”对外营业。
打造巫傩艺术团文化名片。通过改革巫傩艺术团管理运行模式,破解经费不足、作品创编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增强艺术团发展活力。黄桑巫傩艺术团更名为风情黄桑演艺中心,于2020年“四月八”姑娘节进入商演试营业阶段,并圆满完成省林业局组织的送戏下乡慰问任务。
抓好项目申报和旅游开发工作。抓好项目的策划、前期筹备、入库及申报工作,保护区被省科协认定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博物馆、巫傩文化艺术进黄桑4A景区演艺、保护修复和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国家公园建设等项目成功列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库。
抓实防疫和脱贫工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抓实疫情防控。采取多项措施有效阻断疫情输入。组织干部职工、护林员对林区实施网格化巡护,密切监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情况,严防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发生,累计出动巡查人员508人次,检查餐饮场所35家,摸排曾有非法猎捕行为的劣迹人员10名,收缴猎捕工具5套,劝返游客215人次。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景区复工复产工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脱贫攻坚。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和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购买农副产品,消费累计达2万元;投入15万元,将六鹅洞村村部道路连接至旅游公路口,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投入10万元,在铁杉林村安装52盏太阳能路灯,保障村民、游客夜间安全出行。
内外兼修强素质,队伍建设展新貌
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完善了学习、考勤、财务会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严肃工作纪律上动真格,对违反考勤纪律的干部职工通报批评和提醒谈话;在提升机关效能上亮实招,全面推行评议、问责、激励机制。积极整改巡察反馈问题,辞退临聘人员,整改落实了县委第一巡察组反馈的21个立行立改问题,追缴2017年至2019年期间违规列支资金。逐渐形成了“气顺心齐、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队伍建设取得切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