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看新质生产力在邵阳拔节生长
    发布时间:2024-07-28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杨立军

    向新而行 向高而攀  ——看新质生产力在邵阳拔节生长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通讯员 杨立军

      盛夏时节,万物竞发;产业兴邵,一路向“新”。

      初春三月,全国两会后的首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重要要求、寄予殷切期望。

      仲夏七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部署。

      战鼓催征,发展的热潮奔涌不息。在邵阳各个园区、企业,新质生产力在生产线上跃动,春天里播下的种子正在拔节生长。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数字赋能为驱动、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正展示出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向转型要潜力 传统产业奔赴“蓝海”

      传统产业既是邵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

      在邵东经开区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一支支打火机通过传送带送至打包处打包装箱,将被发至世界各地。今年上半年,东亿电气市场订单火爆,产值同比增长25.4%,出口增长4%。

      东亿电气的红火,来自于邵东产业转型升级释放的潜能。近年来,邵东市率先在全省县级层面组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加快传统产业自动化改造,目前已帮助320余家企业实现“机器换人”,减少用工20%,提高产能30%以上。

      企业还是那家企业,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因为有了技术加持,产业迭代升级焕发出新机。邵东打火机的成功实践,为全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示范。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邵阳曾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传统产业产值占比达75.5%。老树如何开出新花?

      维克液压,这家56岁的改制企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新基建”完成智能化改造,让“老字号”绽放新光彩。去年8月,总投资10亿元的邵阳液压智慧工厂产业园开园,同时挂牌了智能增材与数字控制研究院。依托该研究院,邵阳液压以技术革新引领产品研发,产品在冶金、水利水电、新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邵阳立足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实际,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从“价格红海”向“价值蓝海”挺进。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0家。一批“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中小企业正在加速崛起,成为推动园区发展的新增长点。

      向数字借活力 智能制造加“数”前行

      数字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产业兴邵的“关键一招”。

      在拓浦精工智能化生产车间,平均每22秒可以生产一台智能电饭煲;在邵东,平均每1分钟就有2.8万个打火机下线、走出国门,效率较十年前提高了数百倍;在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8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混凝土搅拌车。

      22秒、1分钟、18分钟……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活力和实力。向数字化要效益,成为越来越多邵阳企业的共识。

      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无疑走在了时代前沿。2018年,首台电动搅拌车研发入市;2019年,全球首台电动无人搅拌车下线;2020年,全球首台氢燃料电池搅拌车下线。

      “当初,我们怀揣着‘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决心,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苟海成说,目前,企业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搅拌车智能制造工厂,建立重型设备数字化柔性制造系统,实现了产能扩大120%、生产率提高100%、单位制造成本降低30%,企业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如今,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呈现。在湖南富兰地工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3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一件件精密刀具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作为全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该公司生产车间关键工位已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数智赋能,我们的设备运行效率提高了3倍,大大降低了成本。”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马云飞介绍。

      撬动数智化的星辰大海,才能在新一轮洗牌中立于潮头。今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智赋万企”行动,以数字化驱动传统产业革故鼎新,推动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加“数”前行。上半年,我市完成企业“上云”6976家、上平台799家,新建智能制造企业39家、智能产线105条、智能工位636个,数字化转型走在全省前列。维克液压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东亿电气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五阳塑胶注塑加工数字化工厂被评为数字湖南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建设示范项目。

      向集群要合力 新兴产业向“阳”而生

      6月底,邵阳新型显示产业迎来一件大喜事,湖南邵虹基板玻璃项目第二条生产线竣工点火。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早谋划早布局,以彩虹特种玻璃、邵虹基板玻璃“两块玻璃”为龙头,全力延链补链强链,招引和培育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190余家,加快打造全国电子玻璃产业华南基地。今年上半年,彩虹特种玻璃产销两旺,产值同比增长47.1%,整条产业链产值实现高增长,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产业集群,不仅可以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更能激发新质生产力能级跃升,最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这一发展逻辑,在更多的产业集群发展中得到验证。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专用车产业集群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该产业集群是以三一专汽、纽恩驰等企业为龙头,围绕新能源搅拌车、渣土车、环卫车等整车产品,上游涵盖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电池、电子元器件、车载显示等生产环节,下游向充电设备生产及服务、报废车辆拆解回收等领域延伸,形成了紧密协作、高度耦合的全产业链条。

      “这是我市第一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拥有一批优质企业知名品牌,三一专汽获批国家单项冠军,通达汽零氮气弹簧销量全国第一,同时集聚了达力电源、幸福时代新能源等实力强劲的配套企业。”市工信局副局长肖建华表示,新能源专用车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创建成功,让邵阳抢占了新能源车领域发展先机,为高端装备制造开辟了新的赛道。

      在新邵县,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邵铜铝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正加速集聚。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以湖南启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鸿腾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电子电器、报废机动车等在这里变废为宝。

      在绥宁县,南竹产业链在不断延伸,形成横跨一二三产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去年,绥宁竹产业工业产值约32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的80%以上,绿色生产力正在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邵阳县高新区依托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园,成立硬质合金集群发展促进中心,招引湖南佰科新材料、湖南赛维克新材料等20余家企业入驻,硬质合金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迈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邵阳企业感受到了产业集群的带动力,集群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今年上半年,我市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产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数居全省第一;九大重点产业链实现总产值2231.4亿元,增长7.44%。

      向创新要动力 双向奔赴共赢未来

      在新邵经开区湖南凯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灵活的机械臂舞动翻转,安装了新调阻系统的设备正在运行。

      去年,在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的帮助下,该企业成功完成调阻系统技术升级,有力破解了设备稳定运行难题。“以前,几乎每天都要更换元器件。换上新系统后,大大提升了设备运行稳定性,公司调阻技术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新耀说。

      2020年,邵阳市成立邵阳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为邵阳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企业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该院执行院长邓宇书介绍,几年来,研究院与凯通电子、维克液压等本地企业共同研发,研制出伺服液压智能控制器等3个国际首创产品,完成技术服务129项,申报知识产权90余件,孵化科技企业4家,实现了合作共赢。

      近年来,邵阳迎来了一场场技术与产业对接的盛宴——首届湖南科技创新论坛暨院士专家邵阳行、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现场会、邵阳院士讲堂等相继举办,院士专家、业界大咖、企业代表齐聚,共话创新、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对接整合科技资源,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湖南省首个分中心落户邵阳。该中心将对接省“4+4”科创标志性工程,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服务邵阳“4×500”特色轻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科研院所和邵阳企业的“双向奔赴”,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温床”。打火机恒流阀技术取得突破,湖南科瑞生物公司全球首创植物源胆固醇生产技术、邵阳纺机涤纶短纤纺丝装备、宁庆航空航天五轴加工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56家,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室)5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邵阳产业发展活力无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牢记殷殷嘱托,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科技带产业、以园区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增长极,邵阳在路上。


    一审:陆益平,二审:曾佰龙,三审:邹丽娜

    邵阳新闻

    湖南新闻

    名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