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缚“苍龙”
——邵阳市“7·6”特大洪灾防汛抗灾回眸
陈志强 严修良 尹华增
暴雨倾盆,洪水肆虐,宝庆大地多处成为“泽国”。
7月6日至9日,邵阳市遭遇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降雨强度之大、洪峰水位之高、受灾面积之广,均为历史罕见。资江流域邵阳段全线超警戒水位,雨情、水情、灾情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市受灾群众达59.5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2.72亿元。
汛情就是号角,险情就是命令!面对连续强降雨导致的险情灾情,邵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简称市防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周密部署,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分昼夜、顽强奋战,筑牢了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不死一人、不垮一库一坝”的防汛总目标,夺取了抗击“7·6”特大洪灾的重大胜利。
防汛目标,突出一个“高”字
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7·6”特大洪灾的防范工作,始终坚持“不死一人、不垮一库一坝”的防汛最高目标,绷紧“三个宁可”之弦, 严阵以待,以“一万”的努力确保不发生“万一”。
按最高规格布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围绕防汛最高目标,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过程、高密度、靠一线调度指挥,把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安排。7月6日—9日,市委书记龚文密以上率下,连续4天坐镇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一天一会商”,并频繁亲赴市区受灾最严重区域,查看灾情险情,现场调度指挥。市长刘事青提前结束在港招商行程,紧急赶回邵阳,直奔市城区抗洪抢险救援一线,通宵达旦对各危险区域值班值守情况进行督查督导。
用最高标准设防,“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本轮洪峰到来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瞬息万变的雨情汛情,认真研判,精准决策,先后三次以最高标准提升市城区设防水位,让所有防范应对措施都发挥了最大效益。
以最佳状态盯防,“宁可听到群众骂声,也不要听到群众哭声。”明确要求市城区和各县市区水淹、低洼地的每一处都要有一名处级领导带班值守,所有在场的救援力量均统一归口现场总指挥调度。县市区各级干部全员上岗,所有领导干部都枕戈待旦、通宵值班。市应急、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住建、公安、交警、消防、电力等部门随时做到招之即来,来之即战。
对重点防御区域内的群众,一律采取有力措施,自觉或强制转移。在实施强制转移的过程中,各级干部不厌其烦,忍辱负重,始终坚持“宁肯听到群众骂声、也不要听群众哭声”的工作理念,强制安全转移563人,紧急救援352人。
保持高度警惕,防止麻痹大意,“三个宁可”是夺取抗击“7·6”特大洪灾重大胜利的思想保障。
防范应对,突出一个“早”字
防汛抗灾,重在防御。邵阳市委、市政府坚持防重于抢的方针,未雨绸缪,科学预判,在“早”字上下功夫,在“三个精准”上发大力,把工作做在灾前。
安排部署早,领导调度精准。防范为先,及早调度。7月6日上午,强降雨到来之前,邵阳就召开了市、县、乡防汛抗灾工作视频会议,各级各部门闻“汛”而动,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待命状态。突出七个重点区域的防守防御,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做好水库的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库“拦洪、错峰、削峰”等作用。
预警响应早,预测预报精准。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根据邵阳市雨、水情复杂多变的现状,经会商,7月6日上午12:00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提前了24小时;8日晚上10:00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提前了14个小时。及时准确预测预报,特别是市气象局对本轮强降雨的范围、雨量和下雨时段的精准预报,以及市水文局在对市城区洪峰水位的实时精确预测,为市防指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备汛检查早,工程治理精准。及早抓好预案演练。修订完善了防汛抗旱各类预案、方案。今年4月至5月,乡村、水库等防汛一线单位广泛开展了分散的防灾避灾演练;及早抓好汛期检查。今年来市防指派出3轮暗访组对县、乡进行了多次抽查,下发督查通报3期,及早治理薄弱环节。对涉水工程、山塘水库、城市内涝易发区域、山洪地灾隐患点等进行了治理修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个精准”是夺取抗击“7·6”特大洪灾重大胜利的科学保障。
责任落实,突出一个“实”字
灾情面前显担当,洪流之中见本色。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邵阳市委、市政府科学安排、周密部署,严格责任、落实落地,实行“三个一线”,用坚决的行动践行初心、履行使命。
党政领导下沉一线。险情当前,迎洪而上。邵阳市各级党政领导率先垂范、挺身而出。市委书记龚文密、市长刘事青多次顶风冒雨亲临抗洪救灾第一线,实地检查指导,现场调度指挥。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战斗在最前沿的“防汛抗灾指挥所”。
万名干部坚守一线。防汛应急响应启动后,全市2.13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在抗洪抢险一线筑起一座座冲不垮的“钢铁堡垒”。
督导检查深入一线。在抗洪抢险救援关键时刻,市委书记龚文密果断决策,提出强化“四个督查”工作要求,并派出市委督查室深入抗洪救灾一线进行督查。各级防指重点加强了电话和实地督查,坚持每小时督查一次,确保了各级干部到岗到位、严防死守。
拧紧责任“螺丝钉”,筑牢防汛“安全墙”,“三个一线”是夺取抗击“7·6”特大洪灾重大胜利的组织保障。
救援抗灾,突出一个“抢”字
汛情就是考场,灾情就是战场。洪魔袭来之际,邵阳万众一心,闻“汛”而动,冒雨疾行,迎着大风、大浪、大雨吹响了抗洪抢险的“集结号”。
党政军民齐心,抢在第一时间完成受灾转移。7月9日,大祥区邵水西路邵水桥段下水道出现倒灌现象,路面出现大面积积水,有300余名居民被困在家中。“有人吗?有人吗? 快下来,我们接你们出去!”大祥区应急分队火速赶到现场,使用一艘皮划艇、两艘冲锋舟等抢险设备,帮助被困群众迅速撤离。全市共出动公安、武警、消防、驻邵部队及民兵应急队员25685人次,动用橡皮艇、冲锋舟162艘。
“一定要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救灾现场,市委书记龚文密脚踏积水,一再叮嘱救援人员。
“今晚全体干部全员上岗守点,都不能睡觉,我带头!”在大祥区沿江桥抗洪救灾现场,市长刘事青面对滚滚洪水,语气坚定。
在党政军的引领下,广大群众纷纷参与到抗洪抢险中来,涌现出一大批抗洪救灾志愿者。“7·6”特大洪灾中,全市共转移群众65524人,其中城区转移10497人。
干部群众齐心,抢在第一时间排查地灾隐患。邵阳市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912处,占全省1/7。面对如此庞大的地灾隐患和尚未查明的地灾隐患,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一手抓精准的“点对点”隐患盯防,一手抓基层的群众发动,发出“人人都是巡查员”的号召。洪灾期间,全市共应急处置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381起,避险转移9165人,成功避险地质灾害487人。
职能部门齐心,抢在第一时间保障生产生活。洪灾期间,各有关部门闻“汛”而动,充分发挥部门职责,以干部的“不眠之夜”,为群众筑就“平安之夜”。市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准备了棉被、毛毯、帐篷等救灾物资,临时组建了一支400余人的救灾应急小分队,分赴各县市区救灾一线;国家电网邵阳市、县两级供电公司出动1347名工作人员、375台抢修车,抢修因暴雨而受损的电力设备,加强线路巡查;全市交通部门第一时间抢修中断的交通路段;城管部门在第一时间全力做好垃圾清运、街道冲洗等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清扫保洁就进到哪里”;卫健部门第一时间做好了受淹区消毒、防疫工作。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了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
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抢争,“三个齐心”是夺取抗击“7·6”特大洪灾重大胜利的作风保障。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