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擂战鼓 牢记使命守正创新
——2018年邵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荟萃
记者 何荣 杨立新 陆益平
邵阳市文化艺术中心
2月20日下午,邵阳召开全市宣传部长会议,邵阳县委宣传部、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等6个县市区委宣传部以及10个市直单位,荣获2018年度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会上,先进代表纷纷做了典型经验发言。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邵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北塔区委宣传部:
坚持三抓三促 推动理论武装走实走心
北塔区
近年来,北塔区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三抓三促”,推动全区理论武装走实走心。
抓学习,促意识提高。北塔区以“硬”入学,增强学习规范性,按照省委、市委一月一专题的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对标6个环节要求,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以“活”激学,增强学习实效性,方法上,要求围绕学习主题进行自学,并撰写心得体会,汇总到区委宣传部,形式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创新学习形式,服务上建立电子档案,建立微信交流群。以“网”强学,增强学习普及性,通过中央、省、市、区各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等媒介。
抓宣讲,促思想提升。 “北塔讲堂”“六大微课堂”等区级平台积极开展宣讲活动;“清风讲”“讲习所”“道德讲堂”等一大批机关单位学习基地先后组建;“魅力状元”“醉美新滩”“茶元红色联盟”“田江一村一品365党建”等乡街道微信公众号强势发布,打通了全区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区检察院开展的“北检业话”和区法院开展的“法官论坛”,以及区委组织部开展的“一周一学月一讲”活动,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创新宣讲形式采用“微讲座、微话题、微视频、微讨论、微总结”的方法,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微信朋友圈、城管工作群、红星云等各类网络载体,开展“下中队、进岗亭,融入工作、深入基层”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抓调研,促实践提质。提高调研的“高度”,区委书记仇珂静带头攥写理论文章,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組成员全年撰写调研报告60余篇。注重调研的“广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针对性调研。注重调研的“精度”,全区共收到调研报告150余篇,邀请了市委办、市委政研室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了认真评选评选出优秀调研报告24篇,并汇编成册。注重调研的“深度”。各级党委(党组)学习调研组带着问题沉到基层,直面困难、问题,注重听取和收集基层党员意见建议。注重调研的“实度”。调研工作评比结束后将印制成册的优秀调研文章下发至各单位,为各部门提供良好借鉴。
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讲好苗乡故事 展示城步形象
2018年,城步围绕讲好苗乡故事做加法,突出建机制、抓重点、强队伍,全县正面宣传特别是新闻上稿由2017年排名靠后进入全市前列,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立“规矩”,突出机制建设,用好“指挥棒”。城步县建立了新闻例会制度、新闻通报制度、新闻上稿奖励办法、重要新闻线索报送制度、与主流媒体沟通联系制度、重大新闻题材宣传策划联席会议等系列制度,调度、策划新闻报道重点。将新闻上稿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各部门单位,将新闻上稿完成情况列入各部门各单位意识形态党建,文明创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考核范围。解决了县电视台、县新闻信息中心高清晰设备和无人机等设备问题。推出了《城步通讯》(月刊)和“城步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构建了“一台一网一报一刊两微”宣传平台。
抓“重点”,突出精准发力,提振“精气神。城步推出微视频、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网上传播鲜活闪亮。湖南“最美扶贫人物”杨淑亭先进事迹在中央、省、市媒体重点推介。突出“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做好“唯一性”文章。擦亮“六月六山歌节”文化名片,城步荣获“中国山歌之乡”称号。
强“素质”,突出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将新闻宣传力量延伸到县直部门单位、各乡镇场、学校、企业、社区,组建了一支120人左右的比较具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要求的宣传队伍。在原有新闻发言人队伍基础上,进行重新摸底登记,组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策划推出了“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脱贫攻坚在苗乡”“越奋斗越幸福”“打赢蓝天保卫战”等专题专栏,刊播了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展示了新时代城步新形象。
双清区委宣传部:
在坚守和创新中推动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2018年,双清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立形象、树品牌、优秩序、美环境、强服务、增福祉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委政府为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创文工作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取得了积极成效。
构建三大机制,务实创建基础。根据创文工作覆盖范围,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建设,分类打造了街道社区(村)、学校医院、商场超市商业大街、主次干道、公园景点等22个示范点。建立区级领导和区直部门联社区(村)共建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压实创文工作责任,重点解决了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如“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等民生问题50多个。组建了由30人组成的创文工作专项督查组,每季度召开创文工作点评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分类考核排名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奖罚兑现,充分发挥了督查考核在抓落实的“标尺”和“指航灯”作用。
打造三大平台,培育时代新人。打造未成年人活动平台,推进“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和宣传,围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集中开展了清明祭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打造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构建了以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为龙头,39所中小学和5个社区心理咨询室为基点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网络。打造家校合作共育平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形成社会化、开放性的“育新人”格局2018年,邵水桥社区被评为全省家庭教育示范点。
推进三大建设,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搭建大志愿服务框架,率先成立双清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推进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让志愿服务“时时可为,事事可为,持之以恒”。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建立“保卫蓝天”“挽救婚姻”“关爱贫困学生”等志愿服务品牌,2018年,双清区肖家排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
新邵县委宣传部:
用“三个着力”构建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8年, 新邵县,通过政策保障、项目扶持、财政倾斜、社会融资等多措并举,共投入5000万元资金,严格按照中宣部“七个一”标准,统筹推进县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力建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速“43221”工程建设。“4”即城区建成总面积达76705平方米的4个休闲文体广场;“3”即已建设投入使用的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三馆2”即两个中心、两座数码影院投入1亿元,建成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新邵县体育中心”;投入7000万元建成占地13.6亩、总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的“新邵一中体艺中心”;“1”即一条沿河资江风光带,投资4.2亿元,总长3公里,集防洪、观光、旅游、休闲、健身于体。15个乡镇全部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辅导、党员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标准综合文化站;投资2.75亿元建1000平方米标准化村级文体广场151个和村级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98个。“村村响”、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村级文化器材配备等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全覆盖,150个村配备了健身器材,覆盖率达61%。
着力管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将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开放,积极探索与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和镇文化站等单位的职能作用,把建好的文化设施,采取承包、志愿服务、分工等办法充分管起来。把管理和建设同步并轨,根据管理措施和效果的不同,在公共文化设施整体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停车场所、增加绿化面积等,使公共文化设施“公园化”长效推进
着力用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天天演、天天看、天天听、天天读、天天唱”的目的。引导群众广泛而自觉参与,推进群众文化生活“常态化”,形成“一镇一风格、一社区一品牌、一村一特色”,让文化生活成为群众日常生活元素。坚持开展以“联部门、联社区、联乡镇”“送图书、送健康、送文艺”为主题的“三联三送”活动。实现村村举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村级联欢晚会”和公德教育“四评比”颁奖典礼。围绕重大节日,广泛组织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唱花鼓小戏、送迎春对联、猜元宵灯谜、打太极健身唱歌跳舞耍龙灯、写字画画送喜庆,做到了年年有新活动,年年有新突破,年年有新成果。
邵阳日报社:
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2017年10月, 邵阳日报社“中央厨房”正式建成,“云邵阳”客户端上线,全媒体布局同步完成。初步实现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加”进步到“相融”,从只办报纸的报社转型为办全媒体的综合新闻机构。
围绕释放“中央厨房”产能配置资源。报社以网站与新媒体部为骨干组建了新媒体中心,引进视频生产所需主持、剪辑、配音、直播人才。制订新媒体供稿规范线索报告制度、新媒体供稿考核办法、新媒体出版三审制度、传统编辑平移报纸作品至网络媒体职责、政务与事件性新闻分段供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将报社所有采编形成的资源都流入“中央厨房”。
围绕“移动优先”调整各媒体新闻发布顺序。报社将微博定位为前哨简报型媒体;“云邵阳”客户端为充分报道、滚动更新的移动媒体;微信公众号为窄众专业媒体;报纸为定性定型求证工具型媒体;网站为前几项媒体的内容集纳陈列平台。定位之后,我们现在的新闻报道顺序是:首先微博报线索引导关注;然后“云邵阳”报概况,再滚动报全程;晚间微信精编当天“云邵阳”内容;次日报纸做最后定型报道;所有报道都分类沉入“邵阳新闻在线”网站作长时间陈列。完全实现了“移动优先”
围绕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调整出版内容结构与形态。在现有传播作品形态中,除了传统报纸的文字和图片这种结构形态,还有视颏直播、图文直播、H5、短视频、访谈、连线、微电影、频广播节目、图片集、专题集、统合报道集等满足了各平台不同传播对象的选择,弥补了报纸的不足。
高能传播作品的生产,训练传统记者转型。以考核办法迫使记者转型之后,传统文字记者逐渐适应融合生产的要求,与新媒体编辑合作,生产了一批在网络上走红的正能量作品。2018年1月30日,“云邵阳”推出的邵阳“萌”协警短祝频被人民网官方微博转发,两天浏览量达200万人次;隆回大姐退回充进2亿元购物卡的图文作品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发后被多家主流媒体转发,阅读量都在10万+,好评达3748条;用市委副书记曹普华在邵商大会上的三句话为素材做的短视颜在抖音平台上浏览量达39.6万人次,占赞1.2万个;武冈邓家铺镇贫困户肖国聪脱贫的短视频在抖音上浏览量达818.7万人次,点赞34.2万个。一批报纸记者具备了全媒体报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