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十一
砥砺40年 建设平安法治邵阳
发布会现场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11月13日讯(记者 何荣 陆益平 通讯员 艾文英)11月12日下午,邵阳市举行“幸福新邵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发布会,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新华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法治邵阳建设情况。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立足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等职责,不断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维护邵阳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全面开展普法教育,法治品牌屡创第一
城区建成首个法治文化公园——西苑法治文化公园
改革开放40年来,邵阳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经历了市普法办到依法治市办再到市委法治办的变迁、整合,先后组织实施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目前“七五”普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普法工作伴随着法治建设的进展,其内涵逐步深化,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再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1998年6月,城步首创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这一做法迅速在全国推广。2013年,在全国首创推出一项法治建设的新举措——建设市民法治学校,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这一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截至今年10月,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9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隆回、绥宁、城步、新邵等四县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全方位提高工作水平,法律服务实现巨大飞跃
改革开放40年来,邵阳市的法律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恢复重建到全方位服务的巨大飞跃。到目前,全市已拥有律师事务所52家、律师717名,司法鉴定机构20家、司法鉴定人172名,公证机构11家、公证员27人,基层法律服务所60家、法律服务工作者366名。
法律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全市3628个村(社区)已全部聘请了律师法律顾问,建立律师服务村居微信群,覆盖率达100%,切实提升村(社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全市从2015年开始试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线上线下并行、实体虚拟同步、前台后台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构建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精准、普惠、及时、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增强人民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邵阳市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全市建立了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3628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206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00多个,明确了村民小组、社区楼栋纠纷信息员近10万名,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网络。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每年化解纠纷近3万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7%以上。
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
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禁吸戒毒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1997年,“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开端。20多年来,全市法律援助体系进一步健全,12个县市区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乡(镇、街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05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点3574个,与律师事务所、相关职能部门、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相互补充,构建了“农村一小时、城市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2013年,全市13个法律援助便民接待厅全部投入使用,每天由1-2名专职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成为了直接服务寻求法律援助群众的窗口,做到应援尽援、应援快援、应援优援。实行援务公开、质量评查,健全法律咨询、受理申请、审查指派、代理辩护、管理监督等环节的规章制度,法律援助公信力显著提升。目前,全市每年提供法律援助咨询1.1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近4000件。
扬帆总在风起日,乘风破浪正当时。跨入新时代,邵阳司法行政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乘势而上,奋发有为,推动法治邵阳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快推进“二中心一枢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