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炜 徐志勇 李焱稠 刘凡 柳月
今天,行走在武冈农村,有五类建筑尤为引人注目:漂亮的学校、村卫生室、村级综合服务平台、D 级危房改造屋、水站房。它们分别解决了当地群众上学、看病、办事、住房、饮水五大难题,已经成为当地农村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它们承载和见证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武冈市民生事业的发展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现实意义。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执政理念,让这座千年古城的大地响彻春雷,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惠民举措逐一落地生根。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
“大班额”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武冈市2018年秋季开学报名情况显示,从这个学期起,义务教育“超大班额”问题在武冈成为过去式。
资料显示,2018年春季,武冈城区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781个班级,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411个,占城区班级总数的52.62%。这个秋季开学后,这一状况得到明显扭转。武冈义务教育新增学位13760个,让超大班额得到了有效化解,武冈义务教育阶段班级实现了最大班额不超过65人。
基本消除“超大班额”与武冈近年来“学位不足建学校,功能不齐补功能,场地不够增场地,硬件不行强硬件,软件不强提软件”的教育投入分不开。近三年来,武冈总计投入13.5亿元,在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加强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致力于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为解决城乡教育欠均衡发展带来的系列现实问题,让农村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机会,自2016年3月起,武冈市在全面薄改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简称“新薄改”。截至目前,武冈改造农村中小学校163所,改造率达100%;完成维修改造项目1000余个;完成征地330余亩,新建校舍及运动场共300余个。每所学校还配置足量图书,采购安装体育设施设备,并为实验室及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功能室按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
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的同时,武冈市不断完善薄弱学校师资配备,推动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致力摘掉“薄弱”的帽子。该市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培养公费师范生以及社会招聘等途径,不断畅通乡村教师补偿机制。同时出台文件,积极落实乡村教师补贴,增加乡村学校教师编制,教师的职务评聘、职务晋升等也积极向乡村教师倾斜,让乡村学校招得到人、留得住人。
武冈还依托“三通两平台”等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整体推进区域化课改。王丹是湾头桥镇泉塘九年制学校招聘的第一批免费师范生。2014年以来,王丹积极投身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现已成为该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代表。“通过课改,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奠定了基础。”正如王丹所说,泉塘九年制学校自推行课改之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武冈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14年至2017年连续稳居武冈市城乡学校前列。
更让人欣慰的是,“新薄改”为武冈带来了明显的“外流生源返流”现象,那些曾经因乡村教学质量差而远赴市区或外地就读的学子,重新回到了乡村学校就读。邓元泰镇中学初二学生夏杰之前一直跟随父母在广东省肇庆市就读,去年秋季开学选择了回乡读书。
他的母亲方芳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当时在做出选择前也比较矛盾,后来回家确实看到家乡学校的条件改善了,便放心让孩子回家读书了。
就这样,夏杰成为武冈“外流生源返流”现象中的一名普通学生。说起学校寄宿条件,夏杰高兴地说,自己住在学生公寓楼,有卫生间、洗漱间,生活很方便,爸爸妈妈可以放心了。